话说杨柳青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6月21日08:19 天津青年报 | ||
“津门好,到处水为乡。东淀花开莲采白,北河水下麦翻黄,潮不过三杨。”这是清代诗人樊彬《津门小令》的一首。所谓“三杨”,指杨柳青,杨村,杨芬港。 这里单说“杨柳青”,杨柳青宋代称“流口”(柳口)。关于杨柳青的得名,有一个传说。乾隆下江南,路过柳口,看到岸边有个手提竹篮儿的少女,秀丽照人,体态苗条,把皇上迷住了。身边的刘墉问:是什么力量把龙头都牵扭过去了。乾隆自解地说:“我是看袅娜 其实这个传说并不准确。杨柳青之名始自元代,文学家揭傒斯所作《杨柳青谣》中,有“杨柳青青河水黄,河水两岸苇篱长”的诗句,由此便叫杨柳青。 杨柳青成为名镇,除历史悠久外,还有多个闻名遐迩的事物。它是我国著名的民间绘画艺术之乡,杨柳青年画堪称一绝,远扬五洲四海。清代举人蒋光庭《题杨柳青年画》赞道:“依旧葫芦样,春从画里归;手无寒具碍,心与卧游违。赚得儿童喜,能生蓬荜辉;耕桑图最好,仿佛一家肥。” 从光绪元年开始,杨柳青人跟随西征部队,肩挑小篓做生意,号称“赶大营”。历经艰辛,由手提肩挑,发展到设点建店;由贩卖日用品,发展到各类商品俱全;由单身闯西北,发展到“三千货郎满天山”。形成财力雄厚的“天津商帮”。至今乌鲁木齐还有“小杨柳青”之称。这不仅是一次自发的移民,而且是杨柳青人最早参与西部大开发的伟大创举。 杨柳青还是一个文化之乡。不仅有私塾、书院,而且有近现代学校;不仅有戏楼、牌坊、文昌阁等众多文物古迹,而且有驰名华北的“石家大院”。特别是石氏家族,是天津名门望族。至今保存完好的石家大院,规模宏大,建筑精美,是天津少有的古建筑群。我国“话剧皇帝”石挥,就出生在这里。 很多文人墨客到此游历,写下了不少诗文佳作。《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泊杨柳青》的诗,可为代表:“村旗夸酒莲花白,津鼓开帆杨柳青;壮岁惊心频客路,故乡回首几长亭。春深水暖嘉鱼味,海近风多健鹤翎;谁向高楼横玉笛,落梅愁觉醉中听。”清咸丰三年,太平军北伐进入杨柳青,将领李开芳作了“杀到杨柳青,北京朝廷发了懵”的军谣。解放战争时,这里是平津战役天津前线指挥部。今天,杨柳青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两性学堂--掀起夏日阳光中的爱欲狂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