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十日谈话“天津城”-郭凤岐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6月22日23:55 天津青年报 | ||
名家十日谈话“天津城”-郭凤岐 明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公历1404年12月23日,在三岔河口西南的小直沽一带,天津设卫筑城,揭开了天津城市发展新的一页。元代,天津城区的经济、行政、军事、商贸、宗教文化中心在大直沽,这里是海、河漕运枢纽,建有接运厅、临清万户府等衙署,制盐、酿酒业发达,又有挂甲寺(原在大直沽)、天妃宫(东庙)。真是“舟车攸会,聚落始繁”。 天津卫城建筑时,城址这里还是一片“荒旷斥卤之地”。那么,为什么卫城没有建在大直沽而建在了小直沽呢?我认为主要原因是:朱棣从这里渡河。明建文二年十月二十七日(1400年11月14日),燕王朱棣以“靖内难”为名,率兵从直沽渡河南下攻下南京,夺取了其侄朱允炆的皇位。朱棣在直沽渡河处,在后来的卫城北门外南运河北马头渡,这里曾修有“龙飞渡跸坊”。朱棣赐名天津,就是为了纪念“天子经由之渡口”,卫城自然要建在这里。 此外,三岔河口也是漕运枢纽,江南的糟粮,经南运河运输的,要经过三岔河口而不是大直沽转运京都。“晓日三岔口,连樯聚万艘。”漕运带来了人流物流,商贸繁荣,沿河估衣街等商业街逐渐形成。三岔河口也是产盐之地,蒙古太宗年间就设立盐场,特许高松、谢实等18户在此设灶煮盐。建于元代的小直沽天妃宫(西庙),南来北往香客众多,宫南宫北人气旺盛。三岔河口不仅是南、北运河与海河交汇处,另有一条流入大河淀的东河,在北运河不远处与北运河合流,三岔河口实为南北东西交通咽喉。小直沽一带河道较窄,比“茫无涯涘”的大直沽,两岸交通更为方便。 卫城北沿的侯家后一带,是天津城区地势最高地区,这里比地势较低的大直沽,更易防止水灾。这些都是建立卫城的有利条件。天津卫虽然是军事建制,但就功能说,与单一防御功能的卫城不同,还具有综合性,多功能性;就人口构成说,大多是外籍官吏、军籍兵士和各地移民;就驻兵说,不只在城里和卫城周围,沿运河两岸,向南一直可达沧州;就商业说,建城几十年内,便由城内的五集,又发展到城外的五集一市,特别是开埠以后,近代邮政、电讯、金融、教育等许多事物,都由天津发祥。 从一开始,天津城就是开放性的,又是中国对外开放最早的城市之一,这是天津城市所以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
两性学堂--掀起夏日阳光中的爱欲狂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