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击广东收容遣送机构变革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7月02日00:09 外滩画报 | ||
收容体制改革开始后,收容机构监所化的痕迹成了首先被清除的对象。新的救助站启动后,工作人员将为流浪者提供24小时的“居家管理模式”服务,由“监所色彩”改为“慈善色彩”。 -新华社记者魏蒙/发自广州 6月24日上午9时,“深圳市收容遣送站”和“深圳市收容遣送站待遣分站”两块门牌被摘除。在其存在的41年里,有490万人次与之结“缘”。 这天下午,广东省民政厅厅长杨华维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深圳市收容遣送站是广东首个举行摘牌的城市收容站,标志着广东的收容体制改革正式拉开了序幕。清除监所化痕迹 监所化,是变革前收容遣送机构的共同特征。整个收容场所全部被铁栏杆围住,每个房间的窗户也都是加固的铁窗,收容人员的活动被严格限定在铁栏杆以内。6月19日,国家民政部下发《关于做好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准备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凡现在已经没有被收容人员的收容遣送站,应当着手为改设救助机构创造条件。改造开始后,监所化的痕迹成了首先被清除的对象。 在深圳,收容遣送站正在抓紧修建乒乓球室、阅览室和健身室,这些设施将在救助站正式运行后投入使用。据了解,收容遣送站的改造方案已经草拟完成,窗户上的铁栏杆和天井上的铁栅栏将被拆除,铁门也将被木门取代。地铺将改成高低床,每个房间最多住8个人,房间内还将安装电视和电风扇。厕所将设立在收容仓外,更注意保护入厕者的隐私,还将建立设备完善的冲凉房。此外,场地内还将建设一个网球场。 在广州,改造工作已先行一步。6月26日,记者在广州收容遣送中转站看到,原来最有监所特征的大铁门已被拆除,换上了家用的不锈钢防盗门,而且已不再像对待囚徒般在门外上锁。水泥做的通铺不见了,代之以一人一张的铁架床,每张床上配有一套新的卧具,男区每屋6张床,女区每屋4张床,除去卫生间区域,人均有8平方米左右。收容所还为前来接受救助的人免费提供一套洗涮用品。 广州收容遣送中转站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到这里来的人来去自由,不再像以往那样“不分青红皂白,被关上数天再说”。 提供“居家管理模式”服务改造不只限于硬件设施。 广东省民政厅厅长杨华维告诉记者,救助站与收容遣送站相比,在思想观念、服务对象、管理模式、工作方式和方法等方面都有着本质的区别。 “无论改造还是新建,救助站都要建成开放性的。内部管理机制也要彻底废除,原来的收容股、管教股、遣送股等按监所模式设立的机构都必须彻底推倒,要真正体现社会救助。”杨华维说。 6月26日上午,记者来到已经摘牌的广州收容遣送中转站,看到让人欣喜的一幕:在收容站“男区”,一位负责人手拿一根水管在冲刷地面,遇到阴沟里有冲不掉的杂物,还用手去掏、去弄,忙得满头大汗……而在以前,这几乎是“天方夜谭”,因为这类事,只要使个眼色,就有人安排被收容的人去干个半天。 深圳市收容遣送站站长唐荣生告诉记者,救助站的工作方式将是全新的。求助者可以在救助站滞留较长时间,进站后统一安排食宿,并提供多种形式的文艺活动。救助站将加重“教育”的色彩,向流浪人员灌输热爱劳动、遵守城市管理的观念和有关法律法规知识。 据了解,新的救助站启动后,工作人员将为流浪者提供24小时的“居家管理模式”服务。 在广州收容遣送中转站,记者看到,这种“居家管理模式”服务已经初步显现,工作多了不少“慈善色彩”,与旧有收容遣送截然不同:一天有三餐饭,而且正餐质量还比较高。更重要的是,收容站不上锁,不关门,来去自由,已经摆脱了原来的监所色彩。更为重要的是,明确规定不收任何费用,斩断了“收容经济”的各种链条,而此前的收容变味,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创收”。 一些收容站面临“关停并转” “相比总站的负责人,我的压力更大。”广州收容遣送中转站罗岗分站站长毕满棣告诉记者,这段时间,除了组织职工学习新《办法》外,他还必须不断给他们打“预防针”——做好转行的准备。 毕满棣说,据调查,广州四个老城区的乞讨者是500来人,而总站加两个分站的工作人员的总数就超过了这个数,光罗岗分站有工作人员260人,另外还有80多个退休职工。 “按照新办法,救助站仅接受生活无着落的乞讨者,那我们和大尖山这样地处偏僻的分站肯定没活可干。”毕满棣说。 杨华维告诉记者,目前,社会上实际需要救助的人员仅占原来被收容人员的15%,新《办法》实行后,广东原有的58个收容遣送机构肯定有一批要关停并转。需要设立救助站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在原收容遣送站的基础上进行全面改造,也可以从便民的角度出发择地重建;对确定不设救助站的地方,原有的收容遣送站要进行转业甚至撤消。
笑翻天:难以抵挡的开心风暴 享受酷翻天开心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