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天津诗坛点将录:“好古情深”道大拙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7月04日08:18 天津青年报 | ||
缪志明 清初天津诗坛上比较活跃的本土诗人,大都出生在顺治,明崇祯年间出生的,目前只知有李友太。李友太是一位“以礼法自绳,不肯少逾尺寸”的自规性极强的文人,他字仲白,号大拙。同里王又朴所撰《李大拙先生传》,谓其“生于前明崇祯之五年,鼎革时年十三岁,故自号曰逸民,而隐其身于黄冠”。 崇祯五年,即公元1632年,清代明而江山易主时,他还仅是个少年,可自此以后便以“逸民”自榜,坚持不与清廷合作,从而成为清初天津诗人中绝无仅有的从未参加过科考之文人。王又朴的传曾记下这样一件事:“饷司赫公以农部督榷津关务,雅重先生名,以束帛求致先生,先生不可。(赫)乃躬造庐以请。先生则逾垣避,卒不见。先生曰:‘吾胜国逸民,岂可见此日之士大夫乎?’”其迂憨之态,简直掬而可出。此种迂憨之事,在其行身处世上还有一系列的表现。王又朴还曾记,大拙曾于市间遇雨,而紧走了两步,复觉有违礼规,乃退回始趋之处,再“徐徐如故步”;某生奉父命来谒,偶忘拜,他竟大声斥责,并命跪于庭下,欲予捶楚,该生久叩乃解;有慕其风义者,请其友陈玠为介,欲对其有所馈贻,可他就是坚辞而不受。另一沽上文人朱函夏亦曾为其作传说:有某外地人在津困于旅舍,欲卖其子,他知后赠金遣行;里人邢某以贫鬻女,他又赎而嫁之;某节妇死而无葬,他则出资为之营墓。如此之类事多了,便有人以怪目之,但另外也有一些人以颂之以高义。 以上说的还仅是大拙之为人。在艺术上,此公表现的才能那可谓多多了。他善书,有“临书无苟笔,结体方正”之誉;又善画,毋论山水抑是人物,无不“形态如生”;又善制砚,与孝弟堂刘氏、遂闲堂张氏所制“并珍于时”;特别善鉴赏古代文玩,凡历代铜器石刻以及宋元明人字画,“一见即别其真赝,无毫发爽”。这种多方面的艺术修养,使其诗歌创作颇得融会贯通之益。其《初夏漫书》一律写道:“才过红雨飞花日,又到黄云打麦天……”那颔联“才过”、“又到”两句流水对的严整流转,真使人读之有一种游刃有余、驾轻就熟之感。 高凌雯在《天津县新志》中曾说,大拙“与张霔、龙震辈同时赠答”,此确属其实。“蟠泥楼上学潜夫,好古情深老髭须”———像这样的赠李之作,在张、龙两家诗集中那可多着呢。
笑翻天:难以抵挡的开心风暴 享受酷翻天开心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