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刊论述中印经济未来前景的三个解读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7月21日16:39 国际先驱导报 | ||
陈继东: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对中印经贸关系颇有研究,曾撰写大量有关论文,并著有《独立后印度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美国《外交政策》刊登的题为《印度会超过中国吗?》一文,认为印度所选择的依靠有机增长的发展道路更具可持续性,并将使印度在未来迎头赶上、甚至可能超过中国。该文代表对中印经济发展前景分析的一种观点,值得一读。 低估中国外商投资企业的作用 通读全文,笔者认为该文支持其结论的论点是缺乏说服力的。其一,该文把印度的私营企业与中国的企业状况进行比较,却把在中国的外商投资企业列入了非本土企业的“另类”,也未把印度庞大的公营部门企业纳入与中国企业的比较,这是不合理的。 首先,外商投资企业同样是中国企业,它不但带来了资金,还带来了新技术和先进的管理,对中国经济起飞做出了巨大贡献,也对中国私营企业的自身完善和国营企业改革发挥着重要的示范作用,有助于缩小中国企业与国际现代企业的差距,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如此。该文把中国的外商投资企业列入非本土企业而不纳入比较,是不恰当的。 其次,需要指出的是,印度庞大的公营部门企业人浮于事、效率低下、亏损严重,其现存弊端丝毫不亚于中国某些国营企业。尽管印度自20世纪90年代加速经济改革,但奉行公、私营部门并行发展的混合经济体制的政策取向并未改变,其公营企业私有化也举步维艰,这不能不是印度经济加速发展的一大负担。该文对印度企业的这一组成部分却未纳入与中国企业的比较,这是不应该的。因此,该文在企业状况这一微观层面所作的比较和分析不够全面。 忽视中印投资环境的差别 其二,该文谈到中国能够大量吸引海外侨民投资而印度却做不到这一点时,没有分析中印投资环境的差别,却把原因归结为中国的海外侨民愿意回国投资而印度的海外侨民因受怨恨而不愿回国投资,即把分析的焦点放在海外侨民的主观方面,这是极为表面性的,也不符合印度的实际情况。阻碍印度侨民回国投资的根本原因是投资环境太差,这也是外资较少进入印度的原因。 多年来,不少印度学者一直想不明白的问题是:印度是市场经济的民主制国家,有与西方接轨的法律制度,有良好的英语条件,为什么外国资本愿到中国投资而不来印度投资呢?该文并未分析这一问题,却认为印度政府做出“欢迎的姿态”,海外印度人的直接投资就会增加,这未免过于简单化了。事实上,印度政府从未实施过专门歧视海外印度人投资的政策,非居民印度人的直接投资是否会增加,取决于投资环境是否改善。该文把非居民印度人直接投资的增加作为印度超过中国的动力之一,但相关的分析却很苍白。 印度微观经济的优势早就存在 其三,该文的结论是:印度经济发展将来可能超过中国,却未分析拉动中印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将如何发生变化。例如,概括来说,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国内需求、外商投资、外贸扩大,而在这三个方面,印度都无法与中国相比。虽然该文大力赞扬了印度私营企业如何有国际竞争力,但印度的出口业绩并未因此而显著改善;印度外贸长期处于逆差的状况,说明印度私营企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也不过如此。 印度国内市场狭小,因为穷人太多;吸引外资较少,贸易逆差持续,国内储蓄率仅为24%,远低于中国,资金缺口和外汇缺口巨大,试问,促使印度经济起飞并超过中国的动力来自何方?靠该文所提到的资金融通便利,自由企业繁荣等因素是远远不够的。实际上,印度微观经济层面的这些优势早就存在,并非最近几年才形成,它们在促进印度经济较快发展方面发挥了作用,但并未导致中印经济发展差距缩小。 印度经济发展虽然没有中国快,但印度也有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中印两国加强经济技术合作可收相得益彰之效,值得努力加以拓展。印度努力追赶中国是可以理解的,有这样一个竞争者对中国的发展来说也是有益的。我们应当以平和的心态来对待关于中印经济发展前景的各种分析意见,不妨姑妄听之。 因此,尽管美刊文章的结论不足以采信,但该文中所分析的中国企业层面和经济制度层面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却值得引起重视,因为这些问题的确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它们也必然要对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产生程度不同的负面效应。“兼听则明”,该文之所以值得一读,就在于此。
订阅新浪体育新闻,送你皇马球票让你亲历五大球星风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