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天津人 爱穿红衣裳(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7月28日00:38 天津青年报 | ||||
读者点题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人生四要素,衣食住行度日忙。连日来,林子杰、邵红、韩祖辰等读者和“心在家乡”等网友致电本版报料热线28202653、28202601或给本版电子邮箱tjqnb600@vip.sina.com发来邮件,希望详细了解清朝天津普通人的生活状态。本版今起连续四天推出“清朝天津人的衣食住行”特辑,全景展示百年前天津人穿的风采,吃的味道,住的惬意,行的自在。 自古服装是国家管理很重要的一项内容,服装制度得以完成,社会秩序也就完成了一部分。天津作为北京的门户,九河下梢,商贾聚居之地,也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地域服饰文化。 清朝是我国服装史上改变最大的一个时代。这时期满汉文化交融,尤其是服装文化方面,也是在中国保留原有服装传统最多的王朝。清代服饰研究专家何志华先生说:“清朝是以满族统治者为主的政权机构,满族八旗服饰随朝代的变更冲进关内。旗人的风俗习惯影响着广大的中原地区。客观上来说,清代服制的变化,是由外力促使而产生的改革与变化,从衣着特点和后世传播的持久性来分析,它是以新代旧的一种进步,是时代前进的产物。这种变革,形成了我国传统服制的又一次飞跃,是历史上‘胡服骑射’、‘开放唐装’之后的第三次明显的突变。” 天津服饰多旗装是主打 天津当时深受漕运文化的影响,居民来源地域广阔,各地域有特点的服饰全都集中在天津,使天津形成了一个中国服饰文化的汇集地。何志华说:“当时在天津,你虽然不能说出天津的服饰有什么特点,但是你会在天津几乎看到全国各地区的民间服饰。天津在当时就好像是一个现代服装展示的T型台,咱老百姓就成了模特儿,展示着各个地区各式各样的服装。” 据他介绍,历时数千年的宽袍大袖拖裙盛冠,潇洒富丽,纤细柔弱,与衣身修长,衣袖短窄的清代服装形成鲜明的对比。天津及各地区也受到了旗装———“袍”的强烈影响。清代的服装用料节省、制作简便、穿着方便,这是后人易于接受的主要原因。清代天津的服饰内容主要以旗装为主,基本都是“袍”。男人有长袍马褂,女性有旗袍罗裙。这类服饰多为合领、右衽,领、襟、袖使用宽大的襕边作为修饰,袖子短而口宽,长及手;袍在身侧开高衩,下穿宽口大裤,足穿花盆鞋。部分清代的服饰沿袭明代的风格,以大褂和大衫为外衣,合领右衽,短袖而宽;下穿宽大的百褶裙,裙长及足,内穿宽口大裤,不穿绣花鞋。天津妇女的服装面料上比较考究,衣服图案多取吉祥的寓意,领部、袖口、下摆都加有施绣的“绦子”,现在的天津人还一直沿用当时的俗称———“花边”。 直爽天津人最爱穿红衣 何志华给记者展示的清代服装中,有几件红色的女式服装,虽历经数百年的沧桑,但其红色依旧似火一团,丝毫没有改变。在记者赞叹衣物做工的时候,何志华说:“你看这红色,多正啊,这几天天气不好,我都不敢拿出来,这些衣服已经几百年了,不能洗了,但颜色却没有任何改变。天津人在那个时候就爱穿红,这和咱天津卫人的性格是分不开的。” 何志华说:“咱天津卫的人,性格直爽憨厚,喜欢热闹,图个红火,想自己的日子一天比一天过的好。天津本地的百姓到今天还保持着这个传统,每到逢年过节,大姑娘,小媳妇,老太太,小朋友,很多人都是从上到下,从里到外一身红。家里更是红窗花、红窗帘、红台布,红桌椅围子,天津人爱红色的习俗,已经溶到了身体里,溶到了思想里,一代代一辈辈,都是如此。有人说这是‘妈祖文化’的传统,有人说这是天津人的习性,无论哪个,都是咱天津人直爽性格的体现。” 葛沽满八旗最早兴旗服 何志华说:“清代的八旗军事分为满八旗、汉八旗、蒙八旗。很长时间以来,许多人都认为,天津离北京很近,没有多少旗人居住在天津,其实天津当时就有了旗人,而且天津的旗服是由葛沽发展起来的。” 据他介绍,雍正四年(1726年),清朝在天津设立了水师营,并分设府治驻防在葛沽卢家嘴。当时,满八旗在葛沽“建驻防城堡,内盖兵丁营房4000间,堡门4座,炮台4座,八旗衙门及火攻营、火药房、演示厅以备守望……”。随着驻防八旗兵民的迁入定居,这里渐渐成为了满族聚居的地方,在天津乃至全国形成了八旗子弟大分散小聚居的形势,而旗服也随着八旗兵民与天津人的接触被天津人所接受和效仿。 半圆马蹄袖行礼先放下 何志华拿起一件蓝色的长袍,指着长出袖口的一块有弧形的布说:“这就是大家一直熟知的‘马蹄袖’,因为把它打开后,形状与马蹄差不多,所以被称为‘马蹄袖’。”据他讲,这是清代满族男女服装的袖式,也称箭袖。清初,满族男子所服旗袍,袖口较窄,袖端多加一块长可露指的半圆形兽皮(后改布质),因其状酷似马蹄而名之马蹄袖。征战、打猎时射箭方便,御寒保护手背。 清中期以后,该袖式的服装渐从便服转为礼服,便服多为平袖,礼服仍为马蹄袖。平时多卷起,在办公事、喜庆节日、拜见上司、叩见长辈时,必须先左后右地放下马蹄袖,才可行拜见礼。亦有将马蹄袖用纽扣系于便服袖口以为礼服之用者。满族妇女礼服亦多为马蹄袖式。 方便又好看裤子代花裙 何志华拿出在家中珍藏的清代服装,一边展示,一边讲道:“天津由于离北京较近,服饰融合了汉满两族的风格。”天津男子的服饰以长袍马褂为主,此风在康熙后期雍正时期最为流行,而妇女服饰则有些像现代服饰特点,样式和款式都比男子的多,形成满、汉服饰并存的情况。满族妇女以长袍为主,汉族妇女则以上衣下裙为时尚。乾隆年间以上身着镶有花边的袄、衫为主,式样比较宽大,长度一般在膝下。 嘉庆、道光以后,镶有花边的衣衫趋于窄小,长度也明显缩短。有的再加一件较长的背心并边缘都装饰有花边。下身除穿裙外,也有穿裤子的。裤子的样式也有变化,初为大裤管,后逐渐改为小裤管,裤口镶有花边。从光绪年间起,由于穿裤子行走做事更方便,妇女穿裙的逐渐减少。袄衫的特点是在领底及袖口镶有宽花边为装饰,并且不同时期袖子流行的宽窄也不一样,时而流行宽,时而流行窄。 男子四种装马褂是行服 男装中以褂最为盛行,马褂是满清男子四种制服之一。四种制服为礼服、常服、雨服和行服,马褂即行服。马褂自康熙年间进入富家后,军服也用此制。马褂作为外用,有单、夹、棉几种不同做法,一般采用石青、绀(gàn,略微带红的黑色)色、黑色等较素的颜色,习惯上不用亮纱原料。清初马褂采用天蓝色。乾隆时以玫瑰紫为佳,清末深绛(赤、大红)最流行,民国时期流行浅灰和浅驼颜色。 马褂有长袖短袖之分,但无论长短马褂之袖都是宽肥的。马褂有对襟、大襟和琵琶襟等几种式样。以衣襟区别使用范围。对襟马褂是礼服,右大襟镶黑边饰的马褂是常服,而缺襟马褂,就是行服。-本报记者黄卫
订阅新浪体育新闻,送你皇马球票让你亲历五大球星风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