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173计划”:回来吧 制造业!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8月16日14:38 南风窗 | ||||
□张昌辉(上海) 高层低调反思增长方式 最近一段时间,有关“嘉青松”(嘉山、青浦、松江)开发区招商引资的报道,在上海一些主流媒体的显著版面上,频频出现。 “嘉青松”“经济特区”也就是“173计划”,也叫“降低商务成本试点区”,由“嘉青松”“经济特区”总面积为173平方公里而得名。说白了,也就是利用“173计划”招商引资,让流失的制造业再回流上海,从而拉动GDP增长,使就业率提高。上海官方的公开解释是:降低商务成本,吸引外资,承接世界制造业的大转移,提升上海制造业的内涵和能级。 较长一段时间以来,在上海的主流媒体上,甚至在一些重要官员的讲话中,把上海建成“四大中心”(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的口号或用词,出现的频率已明显降低,甚至消失。这是为什么呢? 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干春晖教授的回答是:前些年,上海靠政府主导投资,拉动经济,靠土地批租、资本运作等形式,筹措资金,用于旧区改造和道路、桥梁等市政建设,使经济发展很快,城市很亮丽,所以,口号也就喊得很响亮。现在批租的钱已经花光了,上海好像跑不动了。特别是最近一两年来,上海GDP的增速,明显低于同属长三角的江浙,引进外资的规模,则比江浙少得多,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动力已明显透出不足。这一系列的问题使得高层压力很大,非常着急,所以高调自然也就不便多唱了。 这种情势,对于习惯于被人称为“龙头”老大的上海来说,无疑是当头一盆冷水,对高层的刺激可能更大。 回归务实的选择 是继续坚持“三、二、一”的发展战略,走“服务型城市”的“高韬”之路?还是谋求强化制造业,能迅速拉动GDP增长、有利引进外资的“务实”之路呢? 答案显然是后者,干春晖教授对记者说,所谓“务实”,也就是重新认识“二产”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意义,对上海而言,就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要发挥以制造业为主的“二产”的支柱作用。因为二产既是三产发展的基础,也是三产发展的诱因。如果抑制二产发展,使二产发展不充分,而人为地优先发展第三产业,单兵突进,则三产的发展就会失去依托,就会枯萎,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动力就会不足。目前上海经济发展的疲软,与以前的发展战略可能不无关系。而一旦发展战略选错,就有可能耽误经济5~8年的发展机遇。 “这一点,决策层可能已经意识到了,而且他们还可能意识到,所谓的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短期内是难以发挥较大的经济效应的。” 干春晖教授分析说:把上海建成国际性的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前景十分诱人,而且还具有巨大的政治效应,决策层肯定心向往之。但决策层心里也明白,虽然上海目前拥有中国最多的中外金融机构,但在2007年之前,外资金融机构在上海还只是战略性的布点,其业务范围、经营规模、市场份额都还相当有限,加上人民币短期内还不能自由兑换,所以上海距离国际金融中心的路途还相当遥远。 随着自营进出口业务的全面扩大,口岸越来越多,转口贸易越来越少,而离岸贸易形式越来越普及,这样上海的贸易中心的建立也需要重新调整战略;至于建航运中心,上海也面临着来自江浙两省的巨大挑战,因为江苏正在发展“沿江战略”,浙江正在发展“沿海战略”。所以,面对如此复杂多变的形势,上海经济发展的首选策略,恐怕还是要立足“本土”,以谋求二产与三产的协调发展。因为长三角地区的产业梯度不明显,这一点,它既不同于珠三角,也不同于环渤海湾地区。 也许正是考虑了这些因素,上海的决策层才出台了虽然理论色彩不浓、但却“管用”务实的“173计划”。 之所以说“173计划”理论色彩不浓,是因为“173计划”在理论上,可能不符合产业理论的“配第-克拉克定理”。这也可能正是“173计划”颇遭某些学者非议的原因。 所谓“配第-克拉克定理”,即由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发现,并由英国经济学家科林·克拉克提出的:随着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呈波浪变动,当产业结构变动时,劳动力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重建工业新高地 事实上,早在“173计划”出台前,上海的高层,就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工业发展对上海经济的“动力”作用。现在看来,我们完全可以把高层的“动力”说,理解成“173计划”的舆论先导或战略思路的源头。 还在两年前,前上海市市长徐匡迪就曾在一次全国人代会的讨论会上提出,“发展经济不能单搞虚拟经济,要以实物经济为后盾。上海要依靠科技进步,将第三产业的发展建立在强大的科技和工业基础上,加快建设上海工业新高地。” 徐的“工业新高地”说,充满了真知灼见,让很多上海人至今记忆犹新。而“173计划”在战略思路上,似与徐的“工业新高地”说有某种精神上的暗合。这一方面表明,上海的领导人“英雄所见略同”,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还在上海高唱“四个中心”的时候,务实的政治家们就已经对当时的发展战略有所警觉,并试图有所反拨了。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也从侧面反证了上海高层谋图战略调整的滑行轨迹。几乎就在“173计划”出台的同时,上海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世博会与上海新一轮发展”讨论活动。一般来说,上海举办2010年世博会,所带动的首先肯定是上海的旅游业、会展业等三产的发展,同时使城市功能获得提升,主要得益的也应该是三产领域,但有趣的是,“大讨论”的中心话题却不是三产发展而是工业发展,是“上海制造业战略升级的内涵、对策”、“上海制造业承接世界制造业转移的竞争策略”、“上海制造业与周边省市产业由水平分工向垂直分工的发展对策”等等内容。 本刊授权新浪网独家发布,未经《南风窗》同意任何报刊及网站不得转载,本刊保留法律追究的权利。如需转载,请与南风窗联系。
绝对大奖!订非常笑话短信,送数码摄像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