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培养中国的工程师 我国工科教育改革亟待提速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05日12:34 新华网 | |
因非典疫情而暂时中止的职业资格考试市场近来又开始活跃,人事部、建设部、交通部分别下发的注册化工工程师、电气工程师、公用设备工程师、土木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和考试实施办法,使工程师的“注册资格”又增加了四成员。近几年,我国的医师、律师、会计师等职业都先后建立起权威的资格认证制度。专家指出,国家建立严格的工程师资格认证体系和独立的工程师评价系统,将对重点大学工程教育自身改革与发展起到指挥棒的作用。 制造业需要工程师 对于工程师,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朱高峰下的基本定义是:能熟练掌握一定范围内的工程技术,并带领相关人员从事实践活动,进而取得成果的专门人才。他认为,我们所说的四个现代化在经济层面上就是一个工业化,当今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正在促进和提升着工业化。信息化在不断提高工业的设计、生产、流通和管理的效率时,也必然不断丰富工程师的内涵。 据有机械工程专业背景的东南大学副校长易红教授介绍,机械行业的人才分几个层次:一是熟练的操作工人,由技校和中专培养;二是懂得机械故障的检测、维修人员,由高职和大专培养;三是熟悉工艺流程、机械性能的技术骨干比如车间主任,由一般大学培养;四是深谙机械工作原理、使用功能、性能价格比的产品研发人员比如项目工程师,由重点(工科)大学培养。在工业化进程中,工程师的需求量会日益增大,因为任何一项工程的质量都离不开称职的工程师把关。 我国现有工程师210多万人,数量居世界第一,且工科院校每年输送30多万毕业生,然而我国的工业总产值只有美国的14.3%,日本的25%。由国内若干所重点大学合作的一项研究认为,造成这种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我国工程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偏低,“含金量”不高。比如在一些大学,有的没评上“副教授”却成了“高级工程师”,有的行政管理人员也获得了这个头衔。在一些行业,有的即使获得了“高级工程师”职称却并不“高级”,他们只擅长在研究室里画图纸,却组织不了生产,有的熟悉某些单项技术,却不能很好地把局部连接为整体,设计意图自然难以体现在生产线上。 现代化的工业需要强大的制造业的支持。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资料显示,我国过去20多年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制造业的增长,其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基本维持在40%以上,全国财政收入的一半来自制造业。作为我国商品制作的主体,制造业吸收了接近一半的城市就业人口和接近一半的农村富余劳动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制造业出口一直创造着接近3/4的外汇收入。我国未来的比较优势仍在制造业,而制造业离不开合格的工程师。· 工程教育不培养工程师 两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张光斗认为,我们培养的工程人才的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与中国工程教育存在的问题有直接关系,比如目标比较模糊、学术化倾向严重等。 教育体制改革以来,我们的一些有着工科优势的重点大学不再理直气壮地宣称自己是培养现代工程师的摇篮。一位工程院院士说,工程师理应是工程教育培养的毛坯再经过工程实践的锻炼后形成的。国内对这个问题还不能达成共识,因为我国一直没有细分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而仅以“高等”二字概括是远远不够的。发达国家的工程教育都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即以培养为国家所用的专业工程师为己任,并对有明确划分的工程师、技术工程师的培养,分别由工程教育(EE)和工程技术教育(ETE)两个系统承担。 工程教育首当其冲要由工科院校担当。而我们的工科院校基本是按照培养科学家的体系建立起来的,这个体系比较完整,但对于怎样培养工程师,系统、成型的考虑还不多。近20年间,我们在基础工业依然落后、国企处境比较困难的现实中,工程教育却走着学术化的道路。在课表上,技术性和实践性内容不断减弱,而学术性和理论性的内容还在增加。比如力学的起源是解决工程问题,但很长一段时间工程教育中力学的数学化和过分抽象,使力学离工程实际越来越远。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学院基础教学带头人杨玉顺教授就认为,传统的《工程热力学》教材有很大的结论化缺点,不利于学生了解理论与实际需要的结合。 与发达国家工程教育改革的开放性和深刻性相比,我国的工程教育在行政管理上也还有着明显的计划体制色彩,比如工程本科和研究生长期分家、专业或学科的交叉和相互渗透较少、教材内容虚多实少乃至几十年不变、教师的主要精力在言传而学生的主要精力在考试等。在实际教学中偏离的倾向更加突出,比如有的重点大学工科流行着“一等教师搞研究,二等教师上讲台,三等教师去实践”的说法,教师偏重写论文、做课题、评奖;相当一部分科研课题远离国计民生,学生只是满足于在计算机上搞虚拟实习等。 工程师需要有工程实践的经验是一个不轻松的过程,而工程师的待遇还不能体现其自身的价值,如此的现实已经对重点大学的工科学生产生了这样的导向:许多不想到工程第一线的毕业生,他们学习工程的目的,不是为自己将来的深造作准备,就是为更好地转向非工程专业,而不在乎是否够条件去承担工程师的专业职责。难怪某飞机制造企业竟然连续多年招不到北航、南航等重点(工科)大学的毕业生。· 重新认识工程师地位 21世纪的人才问题非常突出,其中就包括工程师的培养。朱高峰院士介绍,我们通常所说的科学体系包括科学、技术和工程这三个不同范畴。如果说科学家是发现已有的世界,那么工程师就是创造还没有的世界。发达国家更为成熟的工程教育认为,工程是一种关于科学的开发应用和技术的开发应用的,满足社会物质、经济、人力、政治、法律需要的有创造力的专业。然而在我国,对工程的重视程度还不如科学,工程师的社会地位也没有科学家高。 工程是科学技术变成现实生产力的必经之路。科学和技术都可以引进,而结合了科学技术的工程却不是花钱可以买到的。因为工程所提供的有形的物质的原创,都是因人因地造化。热力学原理毕竟不等于制造结构合理的蒸汽机,欧姆定率也不能决定爱迪生照明系统的形态和细节。科学只能为技术提供基本原理,要依据这些原理去构筑技术的设想和方案,使人工物具有最佳的结构和性能以及发挥最佳的效益,没有系统的工程教育规划是难以实现的。 作为高等教育一大门类的“工程”,如今已是一个范围十分广阔的主修领域,除提供以传统的土、机、电、化等为对象的工程教育计划,还提供计算机科学、生物技术、环境科学等与新兴学科相关的教育计划,即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有深厚的工程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懂得环保、规划、高科技等。去年,哈尔滨工业大学航空学院一般力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录取,由于拟定的振动主动控制、图像处理与人体结构、卫星应用等研究方向,体现了当代高科技的发展与应用,因而吸引了许多学生报考。 在一些发达国家,工程教育计划有着单一主修、主辅修、双学位及学硕连读等多种可供选择的类型。在大学与工业界、科学界相互依存往来密切的过程中,工程教育计划也适时加以调整,以最大限度地适应市场的变化和满足社会的需要。朱高峰院士说,香港大学有机械系和制造系,机械系讲授科学,制造系讲授工程,我们的大学没有制造系,制造工程师的培养还是个空白。现在制造业应用一项新技术时,往往整个生产线都需要调整,这如果单靠技师来完成是不现实的。(记者/周大平)·(来源:了望新闻周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