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皇家科学院新闻官:院士不是权贵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08日09:50 国际先驱导报 | |
本报记者走访瑞典皇家科学院 本报驻斯德哥尔摩记者 吴平 “整个科学院除常务秘书一人专职处理日常事务外,包括院长在内的所有院士都是业余的,不享有任何直接的经济好处。而且,院士们所参与的科学院工作也都是业余性质的, 正当国内工程院士改选之事闹得沸沸扬扬之时,克鲁特梅耶尔女士在斯德哥尔摩北郊的瑞典皇家科学院大厦接待厅接受了《国际先驱导报》记者的采访,向我们介绍了瑞典院士制度的沿革和特点。 工作院士与赞助院士 “诺贝尔奖评选已成为目前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们最重要的工作之一。确实,这项工作不仅大大提高了瑞典皇家科学院在国际上的地位,而且也给许多只知道默默耕耘的院士们带来了无上的风光和荣耀。”克鲁特梅耶尔女士谈起此事非常自豪。 不过,瑞典皇家科学院的历史可比诺贝尔奖要悠久得多。它始建于1739年,迄今已走过264个年头,在世界上也算得上是一个老资格的科学院了。 从建院之初起,瑞典皇家科学院的院士们都是通过选举产生。但对于什么人可以成为院士以及科学院应该由多少院士组成,开始时并没有任何硬性的规定。 他们主要由两部分人组成,一部分是贵族与官僚,另一部分是大学教授。此外还有少量的药剂师、医生、牧师和军官等方面的代表也被选进了科学院。 在当时,由于权贵们能给科学院这一新生事物带来很大的经济好处,把他们选为院士并没有遭到非议。瑞典皇家科学院首任院长、著名的植物学家林奈就曾非常坦率地表示,科学院应该由两种院士组成,一种是工作院士,另一种是赞助院士,前者的任务是报告他们的科学发现,而后者则主要发挥一种鼓舞和促进的作用,但其作用对科学院的发展也是非常有价值的。 因此,瑞典皇家科学院早期的院士形形色色,什么样的人都有。如1748年,一位名叫埃娃·埃克布拉德的女伯爵夫人由于发表了一篇制作马铃薯淀粉的短文而被选为院士。这位女伯爵夫人尽管后来又发表了一篇有关用肥皂来漂白棉花的文章,但实际上,她当选的真正原因是其丈夫克莱斯·埃克布拉德是瑞典贵族院议员,在当时很有影响,而且克莱斯本人也是科学院的一名贵族院士。不过,这位女院士从未参加过科学院组织的任何学术会议,充其量只能算得上是一位名誉院士。 权贵院士被扫地出门 19世纪上半叶,瑞典皇家科学院在著名科学家雅可布·贝泽柳斯的领导下,进行了重大的改革,根据当时经济和科学发展的需要对其所设学部进行了比较细微的划分,设立了9个学部。 同时,科学院院士资格也相应地有了严格的规定。除少数荣誉院士外,绝大部分院士都是瑞典全国各学科杰出的代表。瑞典皇家科学院因此而迈入了一个新的正规发展时期。 从18世纪30年代建院起,瑞典皇家科学院的院士一直都是终身的,而院士的总人数则有所限制,其结果是院士的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 为此,上世纪70年代初,瑞典皇家科学院不得不对此进行了改革。不过,新的改革措施并没有取消院士的终身制,而是规定,老的院士一过65岁的法定退休年龄,即可增补一名新院士,但65岁以上的老院士依然可以保留院士的身份。此外,为确保中青年院士占到一定的比例,新改革措施还规定65岁以下院士人数必须达到161人。近两年来,65岁以下院士人数又进一步增至164人。 据埃娃·克鲁特梅耶尔介绍,目前在皇家科学院中65岁以下的中青年院士占到将近一半,这有效地保证了科学院的活力和生机。 院士只是荣誉称号 埃娃·克鲁特梅耶尔对本报记者说,瑞典皇家科学院是一个独立的非政府组织,目前在瑞典主要发挥了一种自由科学论坛作用,为政府的决策提供咨询。所有的院士均由院士大会选举产生。 她介绍说,院士完全是一种荣誉性的头衔,是一种对其学术水平的认可。目前,院士们所肩负的任务主要有这样几项:定期参加科学院各学部所召开的会议,讨论相关科学的发展和报告最新科学发展动态;参加科学院下属各跨学科委员会组织的各种学术研讨会等;参加包括诺贝尔奖在内的各种科学奖项的评选工作。 此外,不少院士还参加皇科院出版发行的一些科学刊物的编辑工作。埃娃·克鲁特梅耶尔说,院士们大多是瑞典各大学的教授,而瑞典大学教授的收入并不很高,平均月工资为6万瑞典克朗左右(克朗汇率略高于人民币),只是普通工人收入的3倍。 这位新闻官最后还说,由于瑞典一直是一个大力崇尚科学和知识的社会,院士们都备受尊重,其社会地位非常高。同时,由于诺贝尔奖的缘故,瑞典皇家科学院的院士们在国际上也享有极高的声誉。因此,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他们谋求职位,申请科研项目,争取资助,都比较容易成功。要说经济效应的话,这也许是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头衔所能带来的最大经济实惠。 声明:国际先驱导报独家提供新浪网报道,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