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先驱导报:首位中国军官留学日本军校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12日09:43 国际先驱导报 | |
本报驻东京记者 黄凤珍 现年38岁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中校孟凡明是中国国防大学的现役教官。9月2日,他作为中国的第一名现役军官留学生出席了日本防卫研究所新学期开学典礼。 防卫研究所与《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工作生活的地方仅隔一条山手线铁道。9月7日, 本届最年轻的校级军官 走进孟凡明的302房间已是晚上,整洁宽敞的房间里居家所用现代化家具一应俱全。白天他参加了防卫研究所举行的新学期开学典礼,并且听了第一堂课。孟凡明见到记者显然还很兴奋,迫不及待地告诉记者:“在开学典礼的会场上悬挂着各国留学生祖国的国旗,我和所有学员都穿上了本国军装,当我走进会场并举手向国旗敬礼时,很多人都把目光聚集在我身上,真的感觉很自豪啊!” 孟凡明在开学典礼上得知,他将参加防卫研究所第51期一般课程的学习。学员共43名,其中日方自卫队干部37名,外国留学生6名,其中3名来自美国(包括一名女军官),其余3名分别来自中国、韩国和泰国。6名留学生均为校级军官,绝大多数年龄都在40岁以上,而中国的孟凡明是他们中最年轻的一个。 孟凡明说,中日双方经过长时间的多次磋商,才促成了他此次的留学。按照该所为每期研修人员设定的学习时间(每年9月开学,次年6月结束),孟凡明将在这里学习10个月。该所已与中、美、英、法、德、澳、韩、印等国展开了双边和多边的交流。到2003年3月底,该所已经接收了各国的军人留学生总计95名。 深入日本的“西点军校” 据孟凡明介绍,座落于东京市中心目黑区的防卫研究所直属于日本防卫厅,接受日本防卫厅长官直接领导。目黑区曾是德川幕府明治政府时期的炮药制造所。二战结束后的十年间,这里曾是盟军驻地。1958年,防卫研究所的前身防卫研修所从东京市内的霞关迁至目黑。1994年,作为日本陆、海、空自卫队干部学校的参谋学校也迁至此地。 防卫研究所下设企划室、第一研究部(研究战争理论等)、第二研究部(研究区域形势等)、战史部、教育部、图书馆、总务部,共约170名干部。该所作为防卫厅的智囊团,该研究所的任务大体分为两个方面:关于安全保障和战争历史的调查研究;对日本自卫队的自卫官及事务官进行教育训练。 为促进日本国内有关安全防卫的讨论和向国外提供这方面的信息,该所整理出版了《东亚战争概况》、《防卫研究所纪要》等,还举办了安全保障国际研讨会、国际安全保障研讨会、亚洲太平洋安全保障研讨会等。 该所实施的教育对象是日本自卫队的干部、防卫厅和其他政府部门的干部职员,目标是加深这些人的综合研究能力,培养他们具有与干部职员相符的各种素养。 10个月、8门课、1200个学时 孟凡明说,防卫研究所安排的课程非常紧,讲课方式属填鸭式,不是启发式。孟凡明在今后10个月内将进修1200个课时,周一至周五每天上、下午各上3小时课程,3小时内课间只休息1次。中午休息1个半小时。 学习课程分3个阶段,共8个科目。第一阶段学习安全保障和军事概论,有3门课,分别是安全保障、军事概要和军事史。 第二阶段学习安全保障环境。共4门课:科学技术、经济、国际和国内。让学生了解日本本国及外国的科学技术和经济现状、各种国际问题、日本国内政治和社会情况,认识当前日本国内外的安全保障现状、掌握动向、预测将来的安全保障环境。 第三阶段学习防卫政策,让学生对全部课程的学习成果加以统一领会,并在进行综合性形势判断的基础上,探讨日本所应采取的防卫政策。 孟凡明认为,因为与他一起学习的还有其他多国的留学生,所以这种学习除了能了解日本的防务政策,还能广泛地了解世界其他国家的有关军事理论等情况。 日本军官也将来华学习 孟凡明介绍说,学习期间学生要写论文、做特别讲演、进行集体讨论等。在特别讲演时,要求学生们对日本文化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们还将走出研究所校门,到陆上自卫队化学学校、航空总队司令部、技术研究本部及驻日美军中去研修。12月月至1月初的寒假过后,还将去横须贺的自卫舰队司令官部及驻扎在横田的驻日美军司令部去研修。并将进行海外研修。 孟凡明说,“中日双方已多次互派军方人员参观学习,但这次让中国军人来日长期学习还是首次。不久将有日本的防卫军官到中国国防大学进行短期学习。日方军官来华长期学习还从未有过”。 孟凡明在研究所的学习中感觉到,日本学员对他都很友好,但日本自卫队与中国人民解放军之间还是在许多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孟凡明说,“二战中日军侵略中国,屠杀成千上万的中国同胞,战后50多年了,但日本的一些政客仍旧不能正确地认识历史问题,在这种背景下,中日两国的正常军事交流也很难不受到影响”。 声明:国际先驱导报独家提供新浪网报道,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