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女总师祝学军--青春为祖国燃烧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19日18:11 中国航天报 | |
中国航天报记者闻扬扬 祝学军简介 祝学军,航天某型号总设计师。1962年12月出生于沈阳。1984年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自动控制系,1987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获火箭总体设计专业硕士学位 1997年,她组织论证了某型号的总体设计方案。1999年全面负责其改进型号研制的技术工作,并成功地完成了多次飞行试验任务。 她先后有14项成果获航天总公司、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科技成果和技术进步奖,1篇论文获航天总公司青年科技论文一等奖和国家机关青年优秀科技论文二等奖,两次被评为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1998年,获第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作为中国航天的杰出女性,1995年,她参加了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非政府组织论坛,并获得嘉奖;1996年,她被评为航天巾帼建功标兵;2001年,入选全国“十行百佳妇女”。 征战大漠巾帼有泪不轻弹 1999年,37岁的她,成为航天某型号总设计师。 37岁之前的她,用自己12年的青春年华,在航天磨炼成长;37岁之后的她,继续用自己全部的赤诚铸就着共和国的辉煌。 2000年的一个仲夏之夜,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祝学军布满血丝的眼睛目不转睛地盯着眼前的计算机屏幕。一个又一个数据在闪动,一次又一次验证被推翻。“别急,故障原因马上就会被找到。”已经一个多月了,祝学军和她的同事们就这样没日没夜,在这艰苦的奋战中,她暗自鼓励自己。这个时候,怎么能睡得着呢?所有的努力,所有的付出,都在为最完美的成功积蓄力量。 一个月前,戈壁大漠里,某型号的首次飞行试验出现异常。当天晚上,祝学军连夜带领试验队相关人员从前线匆匆返回。顾不上吃饭,她召集各单位负责人,紧急进行故障分析和定位。此时,用户的要求、型号的生存、国家的需要,犹如沉甸甸的石头,压在祝学军的心头,压得她归家的脚步越来越晚,压得她比平日少了几多笑意。 整装再战。当再一次来到苍茫戈壁时,望着威严发射塔上神剑挺拔的身姿仿佛剪影一般牢牢印刻在金黄色的落日中,祝学军的心里有种“力拔山兮”的滋味。为了硝烟不再弥漫,凛然的神剑承载着共和国的嘱托。想起她和她的同事在数不清的日子里为之付出的点点滴滴的努力,一向刚强的女总师再也按捺不住,眼泪夺眶而出。 终于,第二次飞行试验圆满成功。 戈壁憋不住地沸腾了。鞭炮声、欢笑声,融进了天与地。此时的祝学军,平静如水。当戈壁的阳光映衬着她的脸颊时,她的双眸里,有种比阳光更灿烂的眼神在跃动。 经过这次试验,某型号的技术状态得到全部考核,并杜绝了重复故障的再度出现。 在接下来两年多的时间里,祝学军带领研制队伍,开始了后续任务的艰苦拼搏。边研制、边定型的某型号不断发展,新技术、新项目一个接一个。像是上满了发条,祝学军和她的队伍马不停蹄,忙碌在研制、生产、飞行试验之中。这是一种超常的负荷。无论是撇下至爱双亲,还是新婚燕尔;无论是孩子升学,还是家有病人,一种不可动摇的誓言,在这支队伍中被一往无前地实践着。身为型号技术负责人,在一千多天的征战日子里,无论喜与哀、苦与乐,祝学军再也没有流过一滴眼泪。 又是一个夏天,她与同事们凯旋。绵绵细雨中,祝学军捧起了人们送上的鲜花,笑容荡漾在脸颊。初出茅庐姑娘瘦了整一圈 25岁的祝学军,风华正茂。一个女性一生中最美好的阶段,本应花前月下、卿卿我我,却被壮怀激烈、拼搏鏖战所代替。只因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祝学军就赶上了一个“烫手的山芋”——某型号研制项目正式上马,也就是从这时起,祝学军开始体会到了那种叫做“燃烧”的感觉。 作为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自培的火箭总体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的祝学军被分配到总体部总体室工作。虽然攻读研究生的三年时间里,在导师的指导下,祝学军一直埋头于型号文件和任务书中,也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但是,面对自己工作后承担的第一个重任——负责某型号电气系统软件的总体协调和设计工作,祝学军还是觉得机遇与挑战同时向她走来。 于是,总体室里有了位爱提问题的姑娘。这个小祝成了“跟屁虫”,总是跟在老同志的后面“老师”长、“老师”短地请教个不停。老前辈们丰富的经验让如饥似渴的祝学军得到了“灌溉”,而他们在办公室里一看书就到深夜,讨论起一个技术问题甚至可以拍桌子、瞪眼睛的较真劲儿,深深影响着入行不久的祝学军。 难懂的汇编语言、枯燥的数据、复杂的算式,一本厚厚的源程序,祝学军一遍遍读,一遍遍啃。在那些近乎昏天黑地的日子里,祝学军像着魔一般,被“钉”在了计算机前,只有当她觉得屏幕直刺眼帘,实在过于疲劳时,才站起身,喝口水。进度紧、任务急,既要读懂程序又要吃透软件,代表总体拿出的方案还要经得起权威的置疑和时间的考验,谈何容易? 人虽消瘦了一圈,但在这段最为艰难的日子里,年轻的祝学军初尝成功的滋味。她编写的报告很出色,不仅对其他同志学习和掌握飞行控制软件提供了便利条件,而且还发现了原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对完善飞行控制软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女将初出茅庐。 第二年,某型号进行首次飞行试验。神剑直刺苍穹时,在场的很多人想起为之付出的心血,抱头痛哭。而第一次来到戈壁滩的年仅26岁的祝学军却显得格外平静。当火焰托举保家卫国的神剑腾飞之时,她的心又一次燃烧了。一将难求女帅温情而果断 刺破青天的神剑总是那么冰冷、高傲。除了男性的威严气势之外,还有什么能够征服它?作为一名女总设计师,祝学军利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团结、领导着一支上百人的队伍。她说:“对人要诚,办事要实,这是做人的艺术,也是领导的艺术。”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祝学军把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温情融进了事业。比如,在基地,老同志生病不起,再忙再累,她也会亲自去看望,嘘寒问暖,关怀备至;年轻的副总师做了爸爸,她会乐呵呵地给孩子送去一张小床;小雨过后,她会叮嘱登上试验塔架的队员,“穿双胶鞋,小心雨滑”;一场试验做完,有的队员回来晚了,躲到一旁闷声不响地吃饭,细心的祝学军会关切地询问:“怎么一个人吃呀”;她待人亲切,通常都是“我们小王”、“我们小齐”地来称呼自己的试验队员…… 总设计师很多时候更需要的是决策和判断。这时的祝学军,颇有“穆桂英”的架式,果断而坚决。而在这份果断和坚决中,她又是一个很善于沟通的人。她懂得尊重别人,懂得在适当的时机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在现场协调会上,她会设身处地考虑对方的感受,还会笑着不断提出问题,不断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沉默之后的她,能很快点出你的问题所在,并用探讨却坚定的语气来表述自己的观点。不经意间,你的意见听了,她的决定也做了。 和她相处多年的12所老科研人员沈介川说,祝学军,这位当年的小将,今天的总师,非常善于学习,她喜欢多听、多学、多看,和大家相处的关系非常融洽。年轻的副总师王万军说,技术上,祝学军是位严格的领导,尽管在工作中也有面红耳赤的时候,但在平常日子里,大家都是很好的朋友。 就说这支队伍吧,有4位副总设计师,最大的60多岁,最小的33岁,年龄结构和资历都不一样,祝学军身为总师,将包括他们在内的设计队伍拧成一股绳,这确实也是一种能力。 祝学军则笑着说,毕竟因为是女同志,所以总会不经意间得到很多的关照,但是,当男人在试验成功时可以通过畅饮等方式来发泄自己的情绪,她就只能采用“迂回”战术,用请大家吃一顿的方式来表示庆贺了。走向世界半边天更显美丽 1995年,作为中国航天界的杰出妇女代表,在北京怀柔,祝学军精神抖擞地参加了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非政府组织论坛。 那些天,北京的天气格外晴朗。参加论坛的各国妇女以美丽的服装、不凡的谈吐,显示着这个世界上不容忽视的“半边天”的存在。争取妇女权益,反对战争,成为论坛上令人关注的话题。 笑吟吟的祝学军在交流中谈吐大方得体,她非常自豪地向金头发或黑皮肤的各国姐妹,介绍了自己所从事的行业和岗位,以及近年来中国妇女社会地位的显著提高。 “了不起,真了不起。”祝学军的经历让她们惊诧不已。这些外国朋友更是直言:真没想到,今天古老的中国能够在高科技行业中发挥妇女的聪明才智,中国的妇女又是这样充满智慧。在许多国家甚至发达国家,妇女大多数只能从事教育、服务等行业,像祝学军这样的中国妇女所取得的成就实在令人羡慕。 “中国美丽,中国的妇女更美丽。”不少参加论坛的嘉宾竖起了大拇指,纷纷拉住祝学军合影留念。那天的祝学军特别高兴,为中国,更为中国的妇女。 此时此刻,祝学军深深地感到,作为一位祖国培养起来的航天科技工作者,自己有责任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妇女、中国知识分子的实力和风采。那种发自内心的责任感,燃烧在她的胸中。 1996年,祝学军赴美国高校参加一个有关科技管理方面的培训班。授课的多是美国人或美籍华人。从言谈举止中,祝学军强烈地感到,他们不了解中国,低估了中国的发展,低估了中国科技工作者所具备的实力。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让她走上讲台。作为惟一的一位女性发言者和最后一位发言的人,祝学军不卑不亢,从容而斩钉截铁地介绍了中国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目前达到的很高的发展水平,旁征博引、理论扎实、事实充分、思路严密的演讲让美国教授吃惊不小。“中国,发展太快了。”对美国教授的这个评价,祝学军还真觉得挺“动听”。无怨无悔女儿自有多情时 一听说火箭总设计师是一位女性,就感觉她肯定是个事业型的女强人。但是,和祝学军一接触,感到这位女总师不仅说话的声音柔美,而且身上还具有中国妇女的很多传统美德,善良、温柔。而在她的背后,深明大义的母亲、志同道合的丈夫是她事业的有力支撑。 “学工、学农、学军”,是上个世纪60年代一段时期内非常流行的口号。作为那个年代出生的人,祝学军的名字也被赋予了某种时代的色彩。1969年冬天,不到7岁的祝学军随父母下乡,来到辽中大平原,在辽中最贫困的一个县度过了6年的童年时光。那时,祝学军跟着姐姐一起上学。辽中的冬天,冷得彻骨,她和姐姐的小手常常冻得像一对红馒头;夏天,则要靠大一点的孩子背着,才能穿过水沟和洼地去上学。但无论条件怎样艰难,祝家三姐妹的学业从未被耽误过。母亲总是说:“女孩,也一定要多读书。” 祝学军一直认为,母亲是很有远见的。母亲的远见不仅体现在对孩子的培养上,而且也体现在对祝学军事业的支持上。如今,妈妈成了祝学军家的“后勤部长”。家里一天三顿饭还有卫生,老人都给包下来了。祝学军的父亲还在老家住着,母亲一年回去两次。有的人表示不理解,两位老人怎么晚年还分开过,应该享享清福呀?祝学军的妈妈说,我们那一代人,对事业很忠诚。现在,我对学军的支持,就是对国家事业的支持,我真就这么想。 杨建民,祝学军志同道合的爱人和战友,也是一位事业有成者。他和她,同岁,毕业于同校、同系,又分配到同一个单位工作。25岁时,祝学军嫁给了杨建民。没有隆重的婚礼,只有两情的相依。在祝学军眼里,老公是最好的,永远都比自己强。他的成熟、稳重,她的聪明、体贴,让彼此心动。大学毕业以后,她按照服装图纸,亲手为他裁剪了一条特别合体的裤子;结婚以后,他病了,她就推着自行车驮着他去做手术;工作任务更重以后,夫妻俩谁一有空就抢着买菜、做饭。那么多年了,他们就像两条匆匆向前延伸的并行线,为了共同的事业,奔忙着,鼓励着。 作为一个女性,祝学军是成功的。2001年6月8日,站在全国“十行百佳妇女”领奖台上的祝学军真诚地表白:“我为我的祖国和我所热爱的事业做得还太少太少,而祖国和事业给我的却太多太多。我无悔于自己的选择,我和我的同事们会时刻谨记自己肩上的重任,终生燃烧,用全部心血和热情,构筑起中华民族不倒的长城。”今天的祝学军,依旧用那份可贵的激情,为祖国继续燃烧。 -女总师利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团结、领导着一支上百人的队伍。-“中国美丽,中国的妇女更美丽。”不少参加世界妇女大会的嘉宾竖起了大拇指,纷纷拉住她合影留念。-站在全国“十行百佳妇女”领奖台上的祝学军真诚地表白:我将燃烧自己的青春与赤诚。-深明大义的母亲、志同道合的丈夫是她背后的有力支持。 ★妈妈什么时候能见到江爷爷 神舟三号飞船发射成功后,国家主席江泽民亲切接见了航天科技工作者。祝学军9岁的儿子放学后迫不及待地跑回家问妈妈,“妈妈,您什么时候也能见到江爷爷呀。江爷爷都和我同学的爸爸握手了。”聪明伶俐的儿子,是祝学军的掌上明珠。但为了试验任务,祝学军常常出差在外,儿子虎头虎脑拉手风琴、放风筝、做航模的样子,就总在夜深人静的大漠里,浮现在她的脑海中。★善意的提醒 1994年,32岁的祝学军当上了总体室的副主任。她感觉这段日子过得最舒畅。室里各个工程组都有老同志“挑大梁”。总体室的专业面很广,有时她考虑不到的问题,他们就会善意地提醒“小祝,这个问题,你应该组织讨论一下了。”老同志们诚心诚意的提醒帮了祝学军不少忙,时至今日,她仍心怀感激。★不好意思多吃 祝学军身材修长,一件藕荷色的小毛衣套在身上,更衬托出了她的苗条。问她保持身材的秘诀,祝学军开玩笑地说,因为工作需要,外出时总和男同事在一起,所以,不好意思多吃。这个“减肥”的方法,听起来还挺让人理解。自称游泳能游几下,打羽毛球能打几下,乒乓球工作后才有了长足进步的祝学军,爱玩的天性快要被淹没了,有时间全家登山,已经是可贵的忙里偷闲了。★状态不错 试验失败,很多人急得沉不住气,祝学军却总是泰然处之。有的老同志感到很奇怪,“小祝,你状态不错呀?”镇定自若的祝学军坦白,遇到故障,特别让人长见识,当故障机理搞清楚时,心里会觉得一下子敞亮了,对问题的认识也更进一步,从某种角度讲,这应该是一件好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