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探访玉皇阁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05日23:19 天津青年报 | |
千秋带里藏玄机 在重阳节前,记者在天津民俗博物馆副馆长尚洁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海河边上正在封闭维修的玉皇阁。◆楼梯仅容一人 张仲告诉记者,1992年他曾经到玉皇阁参观过,当时里面还有铜佛等。给他留下深刻 在去玉皇阁的路上,尚杰老师向记者介绍了玉皇阁的历史源流、建筑风格以及玉皇阁在天津民俗方面的作用。 进入清虚阁后,尚洁老师指着北侧山墙的一个小门对记者说,那里就是玉皇阁的楼梯,直接通往二楼。记者应声前往,小门里光线太暗,无法看清里面的情况,于是就从工作人员那里借了一把手电筒,与摄影记者一同上楼。楼梯是木质的,借着昏黄的手电筒光线,可以看见楼梯已经基本上磨成圆形了,很光滑。由于很长时间没有人从这里上楼,上面覆盖着厚厚的尘土,这个台阶可以容纳两个人并排上楼。在踏上16级台阶后,走到了一个小平台上,再往上走就能够到玉皇阁的二楼,但这里的楼梯却突然变窄,只能容纳一个人上下,两边有木质护栏挡着。◆神像已经封闭 走上玉皇阁的二楼,豁然开朗———这是一间很大的屋子,而这里就是明清两代天津人在重阳节登高的首选之地了。 来到玉皇阁二楼,记者迫不及待地找寻张仲先生提到的铜像。记者从现场看到了两个用木头围得非常严实的神像。据尚洁介绍,辨认这些神像现在有些困难。但有一个可以肯定地认出是马王爷,因为他有三只眼,一看便知。但其他的两尊神像,有一尊有可能是玉皇大帝。记者从现场看到的是用木头围得严严实实的神像,根本无法看清楚神像的模样,只好作罢。◆彩绘金龙清晰 从房屋结构上来说,这是一个典型的明代寺院建筑营式。房顶是一个有三层横梁组成的结构,并且每层横梁中间都使用的元宝坨。最顶层用了一个元宝坨,以下两层各用了两个元宝坨。在四周的横梁上,还有非常精美的彩绘。据尚洁介绍,这些彩绘从其比较素雅的风格上分析,应该属于典型的明代的风格,因为进入清代后,彩绘就开始向华丽方向转化。彩绘的图案有的是二龙戏珠,有的是一条金色的龙。◆千秋带上有字 在拍摄这些建筑风格图片时,摄影记者突然发现在房屋中间的横梁上有字。那应该是千秋带(所谓千秋带,就是修建或者重修某一建筑时,修筑者标明修建或重修的时间),因为横梁很高,字又非常小,所以只有借助数码相机,先将字拍摄下来,之后再进行辨认。由于房屋光线不好,还要借助手电筒射出的昏黄的光线来拍摄。看着数码相机中呈现出的图像,记者觉得此行收获不浅。 在采访玉皇阁之前,记者翻阅了天津从康熙年间到民国年间的各种志书,关于玉皇阁的记载只提到玉皇阁的具体位置。只有在讲到天津风俗的时候,才会提到登高来玉皇阁的一些记载,但从没有提到过玉皇阁是否经过重修以及在什么年代重修或重建的。而从摄影记者拍摄下来的图像显示出,这些千秋带分别是:大明弘治二年(1489年)、大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大清光绪十六年(1880年)重建的字样,从明代修建玉皇阁后,饱经风雨的玉皇阁清虚阁多次重修过。从这个角度来说,明清时期的天津人对于玉皇阁、对于重阳节登高的重视程度还是非常高的。 本报记者张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