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十日谈:张伯苓 永远的南开魂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09日23:40 天津青年报 | |
侯杰 曹禺先生曾经说过,知中国者必知天津,知天津者必知八里台,知八里台者必知南开。南开是天津的风景,是天津的骄傲!而南开人骄傲的是南开的精神与灵魂。 “从1898年南开中学前身严氏家塾的六个学生,到1948年的包含大、中、女、小、渝 张伯苓,他用风风雨雨的生命历程,矢志不渝地追求南开乃至中国教育事业的更高境界。他一生有数次步入仕途的机会,可以任市长,可以任部长,但从不为利禄所动,谨守南开,以“允公允能,日新月异”为校训。他希望后辈无论何时何处,都要“一致为公”。他自己率先垂范,树立楷模。他说:“南开精神不可变,一致为公,始终不渝。余敢断言,将来做事能以南开精神成功者,即‘为公’二字。” 据时人说南开创建之初,十分艰难:“张伯苓先生这位中国人真特别,北平许多学校正在欠薪欠得一塌糊涂,政府学校就要关门了,这位张伯苓先生有什么本事,却要在这个时候来办一所私立大学,这不是自己对自己开玩笑吗?且看他将来如何吧!”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1800-1985》一书中亦说过:南开大学所取得的成就主要是靠中国人的自力更生。作为私立大学,南开的经费主要是来自于社会的捐款。为了理想,张伯苓甚至向军阀、官僚、政客募钱。他坚持“我虽然有时向人家求见捐钱,被其挡驾,有辱于脸面,但我们不是乞丐,乃为兴学而作,并不觉难堪。”在张伯苓看来,“用粪水也能浇灌出美丽的鲜花”。南开学校的经费基础原本就很薄弱,同其他的国立、教会大学不可同日而语,在抗日战争中又因主张抗日而为国蒙难,内迁西南。改为公立大学后,南开人就是承继着老校长铸造的踏实、抗争、奋进的校魂,拥据着厚重的学术底蕴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行。天津六百年城市艰辛的历程,南开八秩奋进的步履,无限怅惘,无限感慨。 作者简介 侯杰,1962年生于天津,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历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中国近代社会史、城市史等领域的研究工作。从1995年1月开始,作为访问学者和教授,先后访教日本名古屋学院大学、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