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业大学与“神舟”系列飞船的不解渊源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11日14:20 哈尔滨日报 | |
据悉,“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目前已完成箭船对接,11日正式进入发射塔,预计于15日发射。就在这举世瞩目的时刻到来前,记者来到了与“神舟”有着不解渊源的哈尔滨工业大学。 作为我国第一个培养高级航天专门人才和从事航天高技术研究的高校,从1986年我国确定要开展载人飞船研制工作起,中国载人航天史上已经写下了哈工大的名字,因为“神舟 人造一个小“太空” 在地球外有自然的太空,而在地球上,哈工大为“神舟”造出了一个亚洲第一大、世界第三大的人造太空。 1994年春,哈工大承担了载人飞船试验和宇航员训练的地面空间环境模拟器“KM6工程”的总承制任务。它是模拟太空环境的实验和测试用的大型真空容器,高22.4米,内部空间3000余立方米,是载人飞船不可缺少的核心实验设备,所要求的制造精度和安装精度之高是我国容器行业从未遇到过的。哈工大组成多学科的研制队伍,解决了多项技术难关,于1997年高质量地完成了这项令人瞩目的工程。建成后,不仅一次抽真空成功,而且“神舟”号飞船3次进舱做长时间试验都获得圆满成功。 为“神舟”铺个“轨道” “神舟”号飞船要想以相当高的精度完成飞行,并在预定地点返回,其控制系统必须经过充分的地面模拟。哈工大承担了其中的一个重大项目———“OUT型三轴仿真实验闭式转台及其所构成的仿真系统”。它是用于飞船在进行地面试验时,与仿真计算机、地球模拟器和太阳模拟器一起构成卫星(飞船)的闭路仿真和测试系统。 哈工大研制的该系统不仅具备宽广的视场角和极高的承载能力,而且还具有很高的静、动态精度,整体指标达到国际同类新产品水平,使飞船能够精确地在轨道上飞行。 给返回舱“整容” 众所周知,返回舱返回地面经过大气层时,会因摩擦而产生高温,所以必须在返回舱的金属壳体外加上一层防热保护层。为此,金属壳体的焊接变形就必须控制在相当高的精度范围内,以保证防热保护层与金属壳体紧密贴合,避免保护层脱落。在第一艘返回舱因焊接变形过大而无法使用的情况下,哈工大焊接老专家田锡唐教授被紧急召到北京,他很快提出解决办法,并推荐哈工大钟国柱教授长驻北京实施这一方案。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在飞船总装厂技术人员的大力协助下,终于解决了这一重大技术关键。 造个飞船“大脑” 说计算机是飞船的大脑,一点也不过分,只有“神舟”号上数以万计的部件、仪器共同协作才能完成太空之旅,而这些都需要庞大的计算机系统来完成。哈工大的教师们以短短9个月的超常速度,与航天总体设计部合作完成了研制“载人飞船数据管理分系统主控容错计算机”这一原定要2年才能完成的工作。该计算机的提前完成并一次试验成功,促进了整个系统联调的进程。 装一套灵敏的“神经” 飞船及宇航员的安全是载人航天的重中之重,这不仅关乎我国载人航天的成败与否,更重要的是,一旦飞船因故障而毁坏,损失是无法弥补的。因此,飞船必须具有灵敏的“神经”,确保随时感知任何故障,从而及时排除或令宇航员脱离危险。这套“神经”———故障诊断系统,便是由哈工大教师们在国内无先例、缺少故障样本的情况下研制的。这套系统将对飞船自控系统、地面控制系统进行全面监控。一旦发现飞船故障,马上在地面的同步设备上复现故障,找出根源并解决后,再给飞船发出修复指令。 刘瑞峰本报记者李泽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