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员训练中心探秘:首批航天员从这里走出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14日14:19 扬子晚报 | |
2003年10月13日上午,北京。沿京昌高速公路北行数十公里,我们就走进了中国北京航天城。航天城里有一座红色的大楼,由于楼层只有两层,北京人又称那里为“红房子”,那就是在外人眼里极具神秘色彩的中国航天员训练中心。 走进中国航天员训练中心,记者仿佛走进了一个宜人的花园。红色大楼前的道路整洁干净,路两旁的银杏等树木,已长到了两个人那么高,虽是深秋,但树叶依旧碧绿。楼房的 我们站在红楼前,心却无法平静。我们特别想得到的一个答案是:咱们的航天员都准备好了吗?据介绍,航天员日后面对的将是极为严酷的环境。在飞船上升阶段,航天员要承受火箭加速带来的噪声和超重——有时是超过航天员5倍体重的考验;而在轨道飞行阶段,宇航员又将面临失重、宇宙辐射的考验;在返回阶段,航天员将再次经受超重和高热的考验——在飞船重返大气层时,高速飞行的返回舱与大气摩擦,会产生几千摄氏度的高温,尽管返回舱采用了高效防热材料,仍无法避免温度的上升;而着陆的刹那,宇航员还要经受最后一道考验:着陆冲击力…… “绝对没有问题!”听了我们的担忧,一位科研人员斩钉截铁地说,“我们随时能够保证派出合格的航天员代表中华民族造访太空。我可以确保我们的航天员都能够胜任太空人的角色。他们都是令我们感到骄傲的航天勇士。”他告诉记者,那些在中心接受训练的航天员,每一个人都渴望着代表中华民族首飞太空,也都期待着第一批上天,所以,他们平时训练的认真劲儿令人感动,即使是训练大纲上没有特别要求的科目,他们也都一丝不苟,力争每一次都达到优秀水平。 在训练中心,记者还听到了这样一个故事:1999年,训练中心的航天员们到俄罗斯做模拟太空实验,方式是乘坐俄方经过改装的大型喷气式飞机,通过飞抛物线,制造出超重和失重的实验环境。上机的前一天,俄罗斯人对我们的领队说:你们的人要是吐了,我们就停飞;还振振有词,说是基于安全考虑。他们其实很刁,因为少飞几次,就能省下一大笔油料钱。领队说,希望你们动作不要太大,因为我们的小伙子都是第一次做这种实际飞行实验。第二天上机前,翻译悄悄告诉领队,说俄罗斯人私底下嘀咕,说要把我们的宇航员都搞吐。最后俄罗斯人并没有达到目的。那次是在15000米高空,一个小时里连续飞了12个抛物线。俄方的一个助理教练半途就在机舱里吐得一塌糊涂,而我们的航天员们超重时神情自若,失重时都纷纷飘起来,还不断做着穿、脱宇航服等模拟操作。后来,俄罗斯人由衷地竖起了大拇指:中国航天员选得好! 很快,便将有一位航天员走进飞船,带着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飞向太空。他无疑是他的那些航天员同伴们中的幸运儿。但是,对那些这次没有得偿心愿的航天员来说,他们同样是光荣的,值得所有人称颂和礼赞的。在过去的无数个日子里,他们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心血和汗水,他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 记者了解到,中国北京航天城正等待着航天员们凯旋。“那时,航天城将会非常热闹,会有喧天锣鼓,会有舞龙舞狮……”航天城的科研人员对记者说。陈太云 唐文俊(本报今日上午北京专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