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神舟五号专题 > 正文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飞船系统副总设计师--施金苗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16日14:48 光明日报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飞船系统副总设计师--施金苗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施金苗,1936年7月出生,上海人。1962年毕业于北京航天大学导弹设计专业,硕士生导师。原航天科技集团总公司第八研究院副院长,“长征2号J”火箭总指挥,“风云”卫星总指挥,主持多种型号导弹、火箭和卫星的研制及发射,“863计划”论证者之一。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飞船系统副总设计师。

  记者:飞船总体是北京空间技术研究院负责,上海航天局主要负责飞船哪些任务?

  施:我们上海航天局承担了飞船研制任务的一部分,负责研制飞船的推进舱,另外还有三个系统三个舱的推进系统;三个舱的电源系统;三舱测控系统的大部分,包括天地话音、图像、遥测遥控、数据传输等等。

  记者:为什么要这样进行分工?

  施:这样的分工也是上面充分考虑了两个研究院各自的优势。北京在各方面要方便一点,我们搞推进系统和电源系统和测控通信系统有基础。

  记者:这些都是飞船运行的基本资源。

  施:对。比如推进系统,飞船上天后的轨道控制、返回制动、姿态控制等等,推进就是他们的动力。飞船在天上没有动力是不行的,电源系统给整个飞船供电,就像一个人的心脏和血液系统,去维持它的运动,是非常关键的。

  记者:每次飞船进场你们都要提前来,是不是你们负责的工作要提前一步?

  施:太阳电池阵的工作要提前做测试准备,否则会耽搁飞船的测试进度,所以每次我们都要提前一些。

  记者:你们负责的这些研究项目哪方面困难比较大?

  施:当时的困难有很多,主要是发动机方面。飞船上的发动机功能比较多,有轨道控制、返回制动、姿态控制等等,共有五十二个发动机,根据飞船飞行环境和飞行需要,组成不同推力、不同布局的复杂系统,那些金属膜片储箱也是特殊的,以前都没有做过。另外因为飞船的空间有限制,就那么大,所以对发动机的体积也有要求。有一种2500牛顿的发动机,是飞船上推力最大的一个发动机,由四个发动机组成,构成两组相互冗余的系统,这是最关键的部件,我们都是第一次尝试多重组合,存在很大的风险。

  记者:以前的卫星工程都没有搞过这么大推力的发动机。

  施:没有,许多都是新技术,比如飞船的太阳帆板,有两对,组成一个既独立又能并网的复杂系统,这种模式过去也都没有搞过。以前我也搞过火箭,是火箭系统的总指挥,后来又做卫星的总指挥。跟过去相比,飞船的电源系统是我们航天飞行器中最复杂的一个电源系统,比过去的卫星要复杂的多,这个电源系统是高效率的,飞行状态变化十分复杂。另外我们还承担大部分测控通信任务,像数字图像传输,现在看来很普遍了,但那时国际上还都没有用,我们也是刚刚开始研究。

  记者:你们的主要技术攻关花了多长时间?

   

  施:工程1992年启动,但真正开始研制从1993年开始,1999年第一次发射,不到7年时间。

  记者:您觉得哪一次发射最艰难?

  施:“神舟”一号给我们很大的困难。因为原来载人航天工程计划第一次发射是“争八保九”,就是争取在1998年进行第一次飞船发射试验,后来推迟到1999年。但要实现这个目标,按照当时的进度还是比较困难。飞船上其他的系统可以简化,比如说轨道舱,可以降低要求,做一个仿真的模件代替。但是推进系统、电源系统都不能。要保证1999年必须上天,我们的东西必须要保证到上天的质量水平。当时我们的产品都还在初样阶段。1997年11月,工程副总指挥沈荣骏到上海来调研,问我们推进系统能不能拿下来,要我们表态。

  记者:您当时怎么想?

  施:经过几次研究,我还是表了态。因为这件事实际上是一个大局上的决策,关系到整个飞船工程的进展,如果我们完不成,可能1999年试验飞船就打不成了,拖整个工程的进度。

  记者:您当时有没有把握?

  施:当时虽然研制试验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地面有限的试验成功不一定就代表有了上天的能力,要保证飞船上得去、回得来,发动机必须要非常可靠。应该说有风险,不过我觉得方案有把握,心里还是有点儿底,如果大家拼一拼,在限定时间内超越阶段,达到正样要求,应该是可以完成的。

  记者:当时有人反对吗?

  施:也有。其实工程一开始就有人反对,总会有人不赞成的。整个工程在研制过程中,当时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总的来说还是比预期的慢了一点。载人航天不光是工程的责任很重,还有来自其他各方面的压力。所以当时沈荣骏副总指挥专门来上海调研这个可能性的时候,我们也有很大的压力和风险。我们上海还是一直在按计划走,但在试验进度方面、试验的力度方面还不够。

  记者:您表了这个态,就必须按时拿出来。

  施:对。在决定保证1999年打以后,我们就开始赶,日日夜夜地赶。许多技术人员、工人师傅都把床铺搬到实验室里,不回家。那时候确实非常苦,我们的努力也得到了回报,1999年就把产品交出来了。

  记者:“神舟”一号能够在1999年打成功,你们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施:现在想起来,“神舟”一号是一步很重要的棋。当时试验船成功以后,沈荣骏副总指挥和胡世祥副部长亲自到上海来,特别感谢上海航天局做出的贡献。因为当时是我们有了这样的保证,为这个决策打了基础,但关键还是上级的决心。之后1998年11月,中央领导到唐家岭去参观,看到飞船试验进步很快,很高兴,希望我们在1999年能够打上去。这以后就不再有负面的争论了。1999年飞船打成功后,全世界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全国人民欢欣鼓舞,我们也非常激动,那种心情真是难以形容。

  记者:当初有这样那样的冷风,您有没有犹豫过?

  施:我搞载人航天工程很长时间了,从“863计划”第一批开始论证的时候,我就参加了,搞了将近十五年,一直在为它奋斗。我们一边论证,一边也做了许多科技攻关,整个过程我都参加了,所以我本人对载人航天的感情是很深的。吹冷风的时候,我们始终都没有动摇这个信念:只能加快研制,只能一次成功。火箭卫星两个我都参加了,从未来航天的发展来看,从我国各方面需求分析,我觉得支持载人航天是没错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研究队伍的更新都是在研制过程中带起来的,整个中国航天的后备力量、许多基础设施的建设,载人航天工程起了很大的作用,大家都能感到它的效益,都感到很有必要,也很有信心。

  记者:推进系统是很危险的一个系统,以前也因为推进剂泄漏等问题出过事故。载人航天工程在这方面的要求更严格,您怎么看这件事情?

  施:让我们负责推进系统工作,把这个任务交给我们,也是对我们的信任。工程指挥部和发射场在这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飞船提前十几天加注,担心这么长时间会不会漏?怎么监测?发生危险以后怎么逃逸?等等,搞了很多方案。因为1994年的时候,“风云2号”在西昌爆炸过一次,卫星烧了,厂房也烧坏了。这之后“风云”卫星研制就转到了上海搞,我又同时担任了“风云”二号卫星的总指挥,开始搞卫星。那次故障最后定位在可能是推进系统泄漏造成的,阀门质量不过关。我负责这个新任务后,压力很大,通过综合治理,和大家一起拼了三年,1997年卫星发射成功了。但因为1994年的这件事,给大家心里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和心理压力。所以这边载人航天发射场对我们的推进剂加注很不放心,加注厂房都离得老远。

  记者:飞船在这方面我们都采取了哪些新的措施?

  施:我经过了“风云”卫星的事,对加注的事情有一些经验,其他我搞的推进剂加注从来没有发生过问题,我相信我们的队伍。尽管如此,飞船加注系统还是在技术上、质量上都下了很大的功夫,管路、接口都经过了改进,采用双密封技术,我们的产品从工厂到发射场,气密试验五次,参数都一样。好多人加注的时候都不敢进去,不敢靠近。我说大家不要怕,我们从技术上解决了,也不应该怕了。技术过硬、质量可靠,就应该相信它的安全性。这几次加注时发射中心领导、王总(王永志)他们都去看过,我们飞船的加注非常干净,闻不到一点气味。只要产品不会漏,加注的时候没有问题。

  记者:现在大家都很放心。

  施:这当然还是有一定的危险性,那都是燃料,爆炸了一个也逃不过,所以一般加注时无关人员都不进去。尽管有了这些解决放办法,上面要求还是很多,增加了一个监测系统。但经过加注后,大家都看到我们的技术是过硬的,不产生质量问题、不产生安全事故,不漏一滴液体,整个加注过程中一点儿黄烟都看不到。

  记者:你们的技术确实很过硬。

  施:我们上海航天局作为工程的一部分有生力量,大家都很重视工程质量。上级给了我们很好的条件,我觉得首先应该相信我们的力量,能够搞出来,关键时候能冲上去。只要有一定条件,我们不怕什么技术问题解决不了。

  记者:国外在推进系统方面的技术如何?

  施:推进系统其实是一个常规系统,主要是质量上的可靠性。从技术上来说,都是一个成熟的系统,在国际上也都是这么做,必须严格地按照程序来办。我们的加注程序非常严格,这一点我们都向你们学习,加强管理。主要的难题是在废气处理上,加注完后怎么把管子里头剩余的废气撤到另一个管子里去,还保证不漏一点儿气体。这是一个特殊技术,程序上必须非常严密。

  记者:飞船上用的太阳电池阵与国外相比怎么样?

  施:我们现在用的太阳帆板充放电池阵在国内是最先进的了,但与国外相比,还算不上很先进。以前我国都用德国进口的,调试也要请德国人来调,很麻烦。现在我们就自己研制,这样把工作都做透了,解决问题都好办,将来也会赶上国际先进水平。用进口的就要靠人家,你不可能做得很透。

  记者:您从1986年就起就参加了工程的论证和研制。如今载人航天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您对此有何感想?

   

  施:我们的最终目的是搞空间站。现在是起步,建立一个天地往返系统,上得去,回得来。由于我们国家的经济现状,飞船花钱要少一些,所以选择了飞船。但飞船之后还是要搞空间站,这是“863计划”的初衷,也是我们几代人的一个航天梦。现在我们已经具备了这个条件,经过了工程前几次的发射试验,目前的经济基础、研究队伍、基础建设都具备条件了,工程的发展形势非常好。它的政治影响、科技进步、经济利益都非常大。

  记者:将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施:空间资源的利用是未来世界发展的一个总体趋向。现在美国进入空间、占有空间,我们必须加入这个竞争。我常常跟年轻人说,我们的航天事业将来的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广阔,包括将来搞大型的国际合作,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我们应该充满信心地去搞这件事情。

  记者:下一步工作中,你们都承担哪些工作?

  施:下一步空间实验室已经开始论证了,我们首先负责研制交会对接的技术,两个飞行器在太空中怎么对接起来。对我们来说,还是想争取到更多的任务,我们还有多余的能力。我不怕任务完不成,就怕争取不来。我们的条件差一点,可能在某些方面还有薄弱环节,有差距,但办法总比困难多,办什么事情都是有困难的,但是都能解决。我们既然能很好地完成载人飞船任务,我们也一定能完成更多的新任务,我们对此充满信心。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巨库:京城旺铺10月18日全面开盘
上海治近视价格创新低

北京吉普制造中国航天员专用车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订阅新浪短信关注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聚焦第一个飞天中国宇航员!
  企业法律顾问考试冲刺辅导热报 还快乐互动学英语本色 考研&MBA冲刺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摄像机 减肥 停电装备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销魂而忘情的感受
带你步入性爱天堂
非常笑话
热辣精彩的短信笑话 绝对值得一试!
图片
铃声
·[花蝴蝶] 花蝴蝶
·[和 弦] 蓝精灵
·鸟啼铃语 蟋蟀铃声
铃声搜索



新浪商城推荐
淑女疯狂
  • 火辣露乳装新上架
  • 买内衣送性感大礼
  • 佳能数码相机
  • EOS 10D专业相机
  • s50照相机
  • 市场最新动态
  • 免费注册上网经商
  • 千样数码精品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每日2条,28元/月
    原色地带--普通图片铃声,5元包月随意下载随心换. 
    炫彩地带--彩图和弦铃声,10元包月下载,时尚又精彩
    热辣经典
    欢乐无限
    结婚前,女方坦承自己的缺点:我的胸部不大,就象是2个…
    每日2条,30元/月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