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幻文学的飞天之路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17日16:00 国际先驱导报 | |
纪念“中国科幻小说之父”郑文光先生 著名科幻作家 星河 【提要】中国的载人航天之梦,即将由几代人的理想化为现实,而使这个梦深入人心的,是那些影响我们成长的科幻作家和他们富于想像力的作品 说句心里话,中国载人飞船上天这件事要是再早点发生就好了,比如在我的中学时代,那就不知道自己会有多兴奋了!而人一旦长大,这些事件的意义就仅限于《新闻联播》里的画面和解说了。记得童年时,我曾有幸目睹了那套描写阿波罗计划的登月纪录片,它给我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象。在此之前,尽管也知道嫦娥吴刚只是传说,但月亮毕竟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幻世界;而现在,人类却在她的身躯上留下了足迹——我最早的有关宇航的直观认识恐怕都来自该片。后来读了文有仁、朱毅麟的《飞向星星》,里面详细介绍了有关宇航的历史和科技,读罢激动不已。小学的一次作文要求写长大以后干什么,结果我理所当然地选择了宇航员,并假定自己将在2000年飞进太空。 希望它再早些发生,还有一个相当重要的理由,那就是希望新中国科幻文学的泰斗、被国外誉为“中国科幻小说之父”的郑文光先生也能看到。我相信,中国载人飞船升空这件事一定会让许多人想起他,同时想起他那部脍炙人口的《飞向人马座》。可遗憾的是,郑先生在4个月之前刚刚离开我们。 从不敢想像到“向科学进军” 科幻文学是在20世纪初传入中国的。茅盾、鲁迅等文学前辈都译介过优秀的科幻作品。但耐人寻味的是,新中国建立之前,我国的原创科幻几乎不曾涉及太空和宇航题材。从1923年劲风的《十年后的中国》(描写中国发明新式武器抵御列强欺侮),到1940年顾均正的四篇作品——《和平的梦》(战争中的无线电应用)、《伦敦奇疫》(瘟疫蔓延及解决)、《北极底下》(北极探险)和《性变》(性别改变),似乎都没敢涉足宇航领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当年国力太弱,民不聊生,作家们暂时不敢想像过于遥远的事情。倒是1905年徐念慈在其《新法螺先生谭》中,让他的主人公在太阳系的几大行星上转了一圈,但这部作品不过是对国外作品的续编而已(徐念慈先译介了《法螺先生谭》和《法螺先生续谭》,译罢尚不过瘾,于是便续写了这一篇)。 新中国建立后,“向科学进军”的口号激励中国的年轻人向一切领域进军和探索。郑文光先生创作了新中国第一部科幻小说《从地球到火星》,不但开中国科幻之先河,也开垦了中国宇航科幻的这片处女地。自此,科幻小说对太空的“探索”开始了。郑文光写出了一系列有关宇航的科幻作品,包括《第二个月亮》(1954)、《征服月亮的人们》(1955)、《太阳历险记》(1955)、《火星建设者》(1957)等等。其他作家也十分钟情于这一题材,创作出《到人造月亮去》(于止,即叶至善,1956)、《到月亮上去》(鲁克,1956)、《火星探险记》(王国忠,1961)等优秀作品。只可惜这场在想像中探索太空的梦幻,被文革无情地打断了。 从太阳系飞向“人马座” 改革开放以来,科学的春天再次来临。伴随着科技进步,又有一批科幻作品应运而生:《飞向冥王星的人》(叶永烈,1979)、《“金星人”之谜》(萧建亨,1979)、《太平洋人》(郑文光,1979)、《宇航员归来》(童恩正,1979)。这批作品的水平比当年明显又上了一个台阶,作家的眼界也更为开阔,从太阳系放射到了更远的地方。 尤其是那部著名的《飞向人马座》(1978),更是让人叹为观止—— 刚刚完工、蓄势待发的宇宙飞船被敌方间谍强行启动,可上面的三名中学生参观者还没来得及撤下来!火箭喷射着太阳般的尾焰,很快就飞出了大气层,脱离了地球轨道,一直向遥远的银河系深处飞去。 飞船飞过了一颗又一颗恒星,离地球家乡越来越远。与此同时,地球上的大战使得国家无暇去寻找他们。可飞船上的三名年轻人却没有灰心,他们数年如一日,制定学习和生活计划,努力掌握宇航技术和各种知识;他们战胜了小行星的威胁,躲避开黑洞的死亡召唤……终于搞清了宇宙飞船的控制技术,三人驾驭着飞船,利用黑洞巨大的引力转向并加速,最终踏上返回地球故乡的道路,并与找寻他们的飞船在太空中相遇…… 科幻主人公提出现实问题 时间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又涌现出一批年轻的科幻作家,他们对于太空和宇航题材依旧热爱有加,创作出诸如《沧桑》(吴岩)、《宇宙墓碑》(韩松)、《太空雕像》(王晋康)、《路过》(星河)、《为了凋谢的花》(杨平)、《流浪地球》(刘慈欣)、《远古的星辰》(苏学军)、《天隼》(凌晨)等优秀作品,佳作叠现,不胜枚举。在他们的笔下,太空探索和宇宙航行已变得更为现实,小说主人公要解决的麻烦也更加实际,看起来很像是我们明天就要面临的问题。 今天,在郑文光先生《飞向人马座》问世四分之一个世纪之后,中国航天员终于加入了太空俱乐部。相信郑先生的在天之灵,也能含笑认出那艘载人飞船上的中国标志。 声明:《国际先驱导报》授权新浪网独家报道,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