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宠爱的新角力场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18日08:01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李磊 综合报道 中国的计划 10月16日,来自太空的杨利伟再次踏上这个蓝色星球,中国载人航天计划给世人留下了一个完美的惊叹号——让中国人飞出蓝色星球。 几乎所有的西方主流媒体都发出了完全一致的声音:“中国已经从航天工业的大国变成了航天工业的强国。这是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一天。”而杨利伟更是被比喻为和前苏联加加林、美国阿姆斯特朗一样的民族英雄。 与此同时,接下来的目标,如实现在太空的出舱活动、空间飞行器的交汇对接技术以及建立空间实验室,也正式提上了日程表。 中国探月工程计划首席科学家、中科院院士欧阳自远说:“整个航天技术分为三大领域:卫星应用、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我国在前两项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深空探测现在还未正式起步,而开展月球探测将是我们实现深空探测零的突破的最佳选择。” 中国的探月工程于今年3月1日启动,分三个阶段实施:发射环绕月球的卫星,深入了解月球;发射月球探测器,在月球上进行实地探测;送机器人上月球,建立观测站,实地实验采样并返回地球,为载人登月及月球基地选址做准备。整个计划大概需要20的时间。 据公开资料,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迄今为止已十年有余,耗资180亿人民币左右。这180亿元的使用分两方面:一方面是形成现在的产品——飞船、火箭、电子设备、应用设备等,这些大部分在每次飞行实验以后都消耗掉了;另外一部分形成了研制载人航天器各种技术的基础设施,比如建成了航天城、载人航天发射场,以及加工设备、测试设备等固定资产,这些技术基础大约80多个亿。 换言之,中国载人航天计划的投资中,大约不到60%的资金已然消耗,另外40%强形成了将来继续发展的技术基础设施。自1999年发射的第一架无人神舟飞船至今,除在研制生产过程当中实验之外,一共组织了5次发射,前4次大约1亿美元的直接消耗,第5次因为载人飞行稍多一点。 世界角力 神舟飞天,世人心动。 印度第一任总理尼赫鲁曾将空间技术形象地比作“现代印度寺庙的庙顶”。历经30多年不懈努力,印度已然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六空间技术大国。据媒体披露,印度目前每年空间技术研究经费至少为3.5亿至4亿美元,占印度所有科研机构总经费的17%。 今年1月6日,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在孟买宣称,“现在是印度实现登月梦想的时候了”。 印度空间研究组织主席卡斯图里兰甘也表示,印度将在2007年前后实现发射月球宇宙飞船。印度的登月计划预计分三个阶段完成:首先将一颗250公斤至300公斤的宇宙飞船送达月球表面100公里的高空,该飞船将围绕月球飞行两年左右;第二阶段是向月球发射登月机器人,对月球进行多项科学研究;最终将印度宇航员送上月球。 据印度媒体披露,去年12月,印俄双方讨论了包括载人与不载人飞行在内的登月发射,印度希望在未来几年内,借助俄罗斯火箭将自己的宇航员送上月球。俄罗斯方面已表示配合。 在遥远的南美,巴西也不断发出类似的声音。 于是乎,仿佛一夜间,世界航空领域蓬蓬升起一股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力量。 这股力量的另一面,是美国、俄罗斯、欧洲和日本等传统势力。 太空先行者——俄罗斯航天的绚目色彩在1990年代开始褪色。但与美国相比,23亿美金——过去几十年来中国的投入——仅仅是美国航空和航天局每年在这个领域开销的一半稍多。 欧洲人则在无人商用卫星发射上引导着世界,不过欧洲航空署(ESA)从未把人类送入太空轨道。由于成员国的利益分歧,ESA不得不缩减了空间领域研究的开支。欧洲航天领域专家哈维表示,中国可能能在接下来的5年时间内,和ESA在年度发射数量上进行竞争(每年10次左右)。“欧洲的发射主要将是商业性和科研性质的,然而中国将聚焦在应用卫星发射上(包括气象和勘测)和载人项目上。”哈唯说。 “如果我们不能从欧盟各成员国政府那里争取到更多的经费,那么20年内,中国将以我们不愿承认的惊人速度取代我们在世界航天工业的地位。”2001年,时任欧洲航天署科学项目负责人Roger-Maurice Bonnet的声音犹在耳边。 新黄金时代? “是重返月球的时候了。”2002年10月,在美国休斯顿召开第二届国际空间大会上,“奢侈的梦想”被一再提及。 至今令人津津乐道的第一个黄金时代,是美国航空与航天总署在上世纪中叶进行的阿波罗登月计划。1969~1972年,人类6次踏上月球并安全返回地球。法国《科学与生活》杂志就这一段历史进行评论时说:“这是一个有着极强政治色彩的黄金时代。随着美国证明了自己的强者地位,随着公众对探测月球热情的衰减,‘阿波罗’计划无疾而终。” 而在1976年苏联的月球-24号登月舱最后一次带回月球上的岩石后,第一个黄金时代落下了帷幕。至今近20年时间里,地球再也没有向月球发射过探测器。 如果说,第一次奔月是内部的好奇心、好胜心以及外在的制度竞争等方面混杂产物,那么,今天人类决意重返月球,则是出于商业和实际利益的考虑。也因此,这将是一个长期的,也许没有终点的黄金时代。 第二次国际空间大会的信息表明,未来月球探测与研究的走向正朝着四个方向发展:月球能源的全球分布与利用方案研究;月球矿产资源的全球分布和利用方案研究;月球特殊空间环境资源(超高真空、无大气活动、无磁场、地质构造稳定、弱重力、无污染)的开发利用;建立月球基地的优选位置、建设方案与实施研究。 2010年前,美国将在地球和月球之间建立一个综合基地,作为登陆火星和其他太阳星体的跳板;对欧洲航天局来说,探月是寻找可居住星球——“曙光”计划的一部分;俄罗斯已将月球资源开采列入未来计划;日本等国家也都制定了探月计划。 那么,月球会给中国人带来什么?(本报记者王长春对此文亦有贡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