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道德“沙尘暴”侵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20日15:41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9月20日电(记者张崇防)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国,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基本道德规范。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价值观念的嬗变和社会秩序的调整,一些领域道德失范,推进道德建设显得刻不容缓。 中国社会科学院应用伦理研究中心主任陈瑛教授说。“道德是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调控手段,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需要有良好的道德来规范和维系。” “道德的作用很大,但中国目前道德方面的问题不少。”中国伦理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许启贤说。在他看来,不良思想文化观念的“沙尘暴”正在侵蚀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例如,发生在一些公职人员身上的腐败和渎职现象严重;在一些经济活动中,失信欺诈现象屡见不鲜;一向被视为净土的科学界、教育界,开始出现弄虚作假行为;功利诱惑和贫富悬殊加剧了人们心态的失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人们“怕吃亏”心理突出;购买各类福利彩票,出于献爱心者少,渴望“一夜暴富”者多;更令人担心的是,一些青少年道德水准下降,“道德值几个钱”之类的言词不时挂在嘴边。 一些社会学家指出,中国社会当前存在的道德问题,已成为提高国民生活质量、改善生存环境以及对外交往的障碍。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与国际社会交往日益频繁的历史背景下,解决这些问题的必要性日益彰显。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民的道德素养。”陈瑛说。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政府从未停止对社会丑恶现象的纠正打击,为推动道德建设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对精神文明建设做了全面论述;1986年9月,十二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四有”公民的标准,即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1996年10月,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1997年9月召开的十五大强调“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2001年,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去年召开的中共十六大对新世纪中国的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今年的9月20日被定为全国的“公民道德宣传日”。 “作为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道德建设面临的任务依然艰巨而又紧迫。”陈瑛说。 包括陈瑛教授在内的一些专家建议,公德建设要选好切入点,当前应做好三项工作:增强公民责任心,完善道德评价体系;抓好法律约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