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十日谈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24日23:39 天津青年报 | |
天津的票戏活动-甄光俊 不以演戏为职业的戏曲爱好者,业余参与演戏实践,谓之票戏。票戏活动,形式灵活、随便,有的在大庭广众之下,有的三五成群;有的扮装彩唱,有的光头便服清唱;有的场面齐备,有的只有一把胡琴伴奏。尽管规模无定,内容却丰富多彩,文武兼顾,行当齐全,生旦净丑,流派纷呈。 票戏活动在天津源远流长,百余年来,票房林立,人才辈出,由票友“下海”后大受慈禧赏识的内廷供奉刘赶三、孙菊仙等人,在剧坛占有显赫地位。其他如早年的汪笑侬、齐啸云等多位专业艺人,当初都是票友出身。窦砚峰、王君直、王瘐生、韩慎先等天津名票,虽然始终坚持业余演戏,却经常与名演员同台合作,许多专业演员都曾得过他们教益。就是余、言、马、谭、梅、程、荀、尚这样的大家,也都与这些名票交谊深厚,常在一起切磋技艺。 早年在天津票界队伍庞大,清室后裔、失意权贵、巨商富贾、知识界名流等各方人士,无所不有。如曾经担任过国民政府财政次长的朱作舟,袁世凯次子袁寒云,天津盐业巨商王颂臣,获德国医学博士后在津任德美医院院长的潘经荪等人,无不对京剧由爱好而入迷。他们具有高深的文化修养,有优越的经济能力延聘名师,又有充裕的时间钻研,因此,他们中的许多人或在创编剧目、整理旧剧方面,或在四声音律方面,或在表情动作方面,有过不同程度的建树。专业、票界两支生力军交相辉映,互补不足,对于京剧艺术的日臻完美和普及推广,发挥过重要作用。但是,在旧社会,戏曲界门户森严,票友往往遭受歧视。非经拜师并得到梨园公会认可者,票友不准营业演出。曾与四大名旦同过台,演《拾黄金》模仿生、旦、净诸行几乎可以乱真的天津名票王华甫,很难有登台演出的机会。1928年,百代公司邀他灌唱片。费尽周折才获梨园公会准许,结果,他所灌制的唱片销量为百代公司当年所出唱片的头一名。 斗转星移,时代早已不同。而今票友队伍已成为专业队伍的同盟军。尤其是在戏曲艺术不很景气的今天,群众性票戏活动对于保存和推广戏曲艺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