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滩画报:民营资本能否介入航天业?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26日17:43 天津青年报 | |
作者:曹辛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着陆时,香港《大公报》记者描述了一对上海市民就此进行的对话:“下来了吗?”“下来了。”“活着吗?”“活着。”“活着就好。” 如此简单的对话说明了当今中国社会和中国人的成熟和自信。 从中国成为一个世界大国和军事强国的角度来看,此次“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和着陆的象征意义是勿庸置疑的。它使中国一夜之间成为与美、俄并列的世界级航天大国,同时也使中国国防力量实现了一个大跃进,这一切为中华民族在本世纪的复兴提供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注脚。但同时更重要的是,中国航天工业的发展,应该为中国的民用经济作出更大的贡献。 从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技发展的历史来看,航天科技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发达国家电子、计算机和通讯领域的发展。以美国为例,阿波罗计划美国政府只投资了240多亿美元,但却带来了几千亿美元的民用市场,共有2万个企业,200多加大学的研究所和实验室参与其中,为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了两个百分点,创造了80万个就业机会。而美国1980年代为同前苏联争霸世界而实施的“星球大战”计划,更是宣告了互联网经济时代的来临,它所产生的巨大市场和就业机会,更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 中国市场经济的成熟度远不及当年的美国。以航天工业而论,属于高度垄断的行业,对中国民用经济的直接贡献自然也就有限。在这方面,前苏联恰恰也有类似情况,它对与军事有关的相关行业采取严格保密的做法,将相关产业单纯服务于军事,同民用市场完全脱节,大量注入人力和财力,而从不去考虑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前苏联虽然投入巨额人力物力同美国大搞军备竞赛,但其经济从未出现过西方国家的那种“战争繁荣”的景象。 经验证明,任何一项科技创新如果没有巨大的市场需求或推动的话,是难以长期为继的,在这方面,中国有着太多的经验。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的科技研究完全同市场脱节,研究任务由国家下达,经费由国家拨给,成果交给国家,造成中国在科技成果市场化方面相当薄弱,以至于出现科技人才最集中、研究机构最完整的北京,其科技成果产业化和市场化竟然不及很少大学和研究所的深圳的情况。 另一方面,正如中国一位军事专家所指出的,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是防御性的。而且其发展水平同俄罗斯和美国相比,其差距是毋庸讳言的,因此更应该以市场来推动其发展,同时为民用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反过来推进航天事业的更大发展,这在当今就业机会仍然缺乏、仍然需要更多经济增长点的中国,意义尤为重大。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这其中就包括让国有企业同民营企业一样,成为完全平等的市场主题,就包括打破行业垄断和平等竞争。作为人才最为集中、产业最为先进、同世界先进文化联系最为紧密的航天工业,应该率先实现这一目标,为中国民用经济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同时反过来促进自身的进一步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