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中国经济增长率版本纷杂 两大悬案急待了结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28日17:51 国际先驱导报 | |
本报特约记者/汪振宁 中国经济界今年丝毫没有秋的寒意,因为最近一个多月来,关于中国经济增长率的预测成了一大热门。但争论不在具体数字上,因为每个不低的增长率都不会令国人“失望”,所有人转而将焦点汇集在中国经济是否过热这个中心话题。 7.5%-11%:增长率版本各不同 关于中国经济2003年增长率预计,各专业人士和机构依据自己的思路酝酿出众多版本。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9月18日在迪拜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认为,在投资继续强劲增长和信贷快速扩张的刺激下,中国今明两年的经济增长率均可达7.5%,在全球继续处于领先地位;9月30日,亚洲开发银行在最新的亚洲发展前景预测报告中把中国2003年的经济增长预测从7.6%提高到7.9%;同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齐建国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中国科学家论坛上指出,中国2003年GDP与去年相比增长将达到8.2%;世界银行10月16日发表《半年度地区经济状况报告》,认为2003年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长率将达到7.8%。 在众多预测中,10月13日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最引人注目: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长率很可能达到11%左右。该报道以电力消耗作为衡量中国GDP增长率的主要独立指标,并援引香港摩根士丹利的谢国忠以附加值对GDP贡献的比重进行衡量的分析说:“出口、房地产和汽车加起来约占中国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同时,据国家统计局10月17日发表的新闻公报显示,前三季度,中国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6.2%,房地产投资增长32.8%,汽车生产增长35.7%;中国的发电量同比增长15.6%——同日,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在新闻发布会上则预测:“中国经济今年全年的增长率估计应该在8.5%左右。” “潜在提升”抵抗“硬着陆” 很显然,这些数据都大大超过了3月6日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曾培炎向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所作的《关于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时谈到的:经济增长率7%左右——2003年宏观调控的第一个预期目标。于是,关于中国经济是否过热的讨论在非典过后不时被有关人士提及。 10月16日世界银行发表的《中国经济半年报》更是指出中国经济应该提防“硬着陆”的风险,几乎已经把中国经济过热作为这一论断的前提。该报告认为,因为中国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上升有市场的原因,也有政策推动的原因,中国近几年的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已经超过了1993年37.7%的峰值水平,但那时大家普遍认为中国经济已经过热、增长速度已经无法持续,最后促使政府采取“软着陆”措施。目前,尽管诸如水泥、钢铁和铝等工业行业产能的利用率还比较低,但产能过剩的现象有增无减。分析关于各个省、县级政府的财政及借款、担保的零星信息,并了解近期地方藉以借款的资产质量情况,那么我们很可能发现,最终必须借助强有力的政策措施,才能防止今后在经济管理方面出现问题。 而对于潜在过热问题,邱晓华17日的观点是:“这种估计是不对的!……无论是从社会供求还是从通货膨胀来看,都不能得出中国经济过热的结论……中国经济有热的方面,但也有冷的方面,既有通胀因素,也有通缩阴影。不能简单地用‘过热’来概括。” 同日,经济学家刘国光在2004年经济形势分析报告中也指出,目前我国经济似乎已开始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周期,2003年预期经济增长将高于2002年。但是,在投资、出口、工业生产高速增长的同时,消费和就业比较疲弱,内需尚未全面启动;消费品和生产资料价格指数由负转正,但上升乏力,物价指数仍在合理区间摆动,所以,现在我国现实经济增长率是在向潜在经济增长率提升,但还低于潜在增长率。即使一时达到,也有可能回摆,经济生活中虽然出现局部过热现象,但离真正全面过热还有相当距离。 声明:《国际先驱导报》授权新浪网独家报道,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