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是私车的反对者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29日14:06 青年参考 | |
当无论从社会的角度还是个人的角度都没有条件接近汽车的时候,我对汽车是一种态度;而当这种条件在某一天已经具备的时候,我的态度就发生悄然的变化,原则就会对现实的需求让步,甚至对虚荣让步。在生活中始终“行其所信”,是不容易的。 马少华 最近一段时间,北京市要限制私人小汽车的风声,引起了社会舆论的高度关注。多年前限制私家车还是发展私家车的争议似有再燃战火之势。后来在市人大常委会的会议上,很多委员和代表都认为应慎重研究,不宜忙于出台。市政府关于交通管理问题议案办理情况的报告中,也没有涉及征收牌照费或道路拥挤费等内容。这事就算暂时告一段落。 这是政府向人民物欲的让步。当然这里面也有政府的“物欲”——就是汽车产业拉动经济的考虑。这里面有一些权衡各方面利益的“工具理性”;但是,从长远看,从城市的理想、人类健康、环境保护和基本公平的角度看,“价值理性”永远在反对私车发展的环保主义者一边。尽管他们总是难免与人们的物欲相左,甚至与政府的“物欲”相左。 环保主义的限制私车原则,在很长时间里影响我。我曾经是一个私车的反对者,也曾经也决心不学开车,不买汽车。觉得自己可以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更理性地、有原则地生活。那个时候,我还买不起汽车。 后来情况悄悄变化了。首先是家庭收入已经可以买一辆不贵的汽车了。这个时候,我开始感到一种压力:因为大致同样收入的人家,两边老人——父母和岳父岳母,都已经能够享受到儿女一辈开的汽车了。我的固执,能够得到他们的理解吗?我的原则,对他们是公平的吗?好在两边老人都不曾提出过这种享受私车的要求。但是——后来母亲病了,患的是尿毒症。这种病的恼人之处是,病人每个星期都得有两三个半天按固定时间到医院透析治疗,一点误不得。一些医院管接送,一些远一点的医院不管接送。即使管接送,也难免有各种原因造成的一时之误。这个时候,买车对于我们已经是一个现实的问题了。最终,我们为城市增加了一辆汽车——一个废气和噪音的污染源,一个交通堵塞的因素。 但是我仍然不想学开车。因为我的原则还在起作用。实际上,我们是全家合资买了一辆夏利汽车,当时比较低调:这辆车就是为了老人一时之需的实际用途而购买的,因此在车的档次、颜色上都不图面子。由我们家惟一的一名司机,我弟弟来开。 没有这样的汽车。我的意思是,没有一种专门放在家里,等着老人一时之需的汽车。实际上,即使我弟弟放着车不开,但他总得上班吧。车停在那里没有人能开,这对于不“坐班”的我,就构成了实际的压迫。全家人把矛头对准我——我必须学开车。在弟妹的带动下,我最后还是学了开车 。一家子有了3个司机,而只有一辆车,必然造成实际上的“供求紧张”:经常出现有司机而没车的情况。实际上,我确实没有坚持“只为老人的一时之需而开车”的原则,因为没有这样的司机,这样的司机天长日久就不是司机了。于是,当我们家“富裕”司机的时候,再买一辆车的问题就又是现实的了。我们最终又为这个城市增加了一个废气和噪音的污染源,一个交通堵塞的因素。 我絮絮叨叨地说了这些家事,不是为自己不能坚持我所信服的环保主义原则找理由,而是想展示一个例子:当无论从社会的角度还是个人的角度都没有条件接近汽车的时候,我对汽车是一种态度;而当这种条件在某一天已经具备的时候,我的态度就发生悄然的变化,原则就会对现实的需求让步,甚至对虚荣让步。在生活中始终“行其所信”,是不容易的。 物质的欲望对大多数人起作用,包括政府;理性和原则对少数人起作用。这是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的情况。我以为自己是一种人,其实是另一种人。说实话,在今天,我仍然服膺那种理性;但是,我已经不能“持有”那种观点了。 声明:《青年参考》授权新浪网独家报道,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