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绿色中国”论坛在京召开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29日15:15 新浪网 | |
主持:张飙(新任副会长) 主持人: 现在我们的"绿色中国"首次论坛正式开始。首先,有请国家环保总局潘岳副局长为我们演讲,他主讲的题目是环境文化与民族复兴。 潘岳: 参考发言稿,文章略。 主持人: 感谢潘岳会长为我们做了精采的报告。这个报告将是环境文化促进会的办会宗旨,促进会将在这个宗旨下开展各项工作。 下面我们请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魏杰演讲,他演讲的题目是中国环境与环境经济学。 魏杰: 非常高兴参加我们的首届绿色论坛。 今天上午到现在,我听了两个非常有感触的概念,一个是上午谢局长谈到的循环经济,一个是潘局长刚才谈到的环境文化。这两个概念和名词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我感到受到很大的启发。两位领导同志从他们自身的工作出发,讨论了中国的环境问题。那么我也想从我的老本行谈点自己的想法,也就是从经济学的角度谈一点我对中国环境的看法。 我感觉到,如果从环境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中国目前的环境保护有三大问题必须解决。 第一个问题,要大力推进环境产业的发展。所谓环境产业就是环保的产业化。也就是把别的产业给社会环境所带来的各种负面效应,由环境产业去消除掉它。我们国家过去很少提环境产业的问题,所以我们主要靠政府。政府办一个事业单位,搞污水处理。政府可以做,但是仅仅靠政府力量不够。尤其是我们这种还不是产业化的所谓事业单位,无论是投资还是经济运作都不行。因此,中国要解决环保问题,必须要发展环境产业,也就是专门有一个产业,来解决我们别的部门对环境所带来的无论是液体、固体或者是气体的各种污染。所以,我想环保的产业化是个大问题。 那么,环保产业化怎么发展?环境经济学认为,所谓环保产业有五个要点:第一个要点,要构造非常现代的环保企业。因为,产业化的载体是企业化,要进行产业化,就必须构造大量的企业。我们国家这几年来,已经形成了一些以环保作为自己发展的基础的环境企业。但是,显然不足以应对我们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所以,我们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大力推动环境企业的发展。我曾经考察过这样的企业,比如说处理废气、烧煤、脱霉的企业,这些企业实际上是从消除别的产业对人类环境破坏的过程中,来赢得自己的利益,它是一种完整的企业。我们国家应该进一步推动这类企业的发展,而且现在也有这个条件。 最近,我研究环境企业发现,这些企业回报率不是太高,但是可持续回报率比较强。比如说污水处理,我们原来想污水处理是政府投资,实际上污水处理产业化、企业化马上就会形成,这种污水处理企业,它的回报率虽然不会太高,但是有持续性,恰恰适合于大量的中小投资者的要求。因为,公众个人投资所要求的不是太高的回报率,而是一种回报率的持续性。那么,这样如果推动环境企业的这种混合经济的发展,形成一大批以环境为基础的混合经济企业的话,中国的环境产业就会有很大的发展。所以,我们一直主张把股份制引进到环境企业当中来,调动社会的各种经济力量,进入我们这种环境企业的发展,我想对中国是有很大意义的。所以,环境产业的第一个要点是构造环境企业,而且中国目前已有这种状况了。 第二个要点,大力发展环境设备制造业。因为环保企业要真正消除这种排污的影响,就必须要有非常现代的设备。环保设备是设备制造的重要内容之一。全世界的制造业中间,环保设备的制造占了非常大的份额。我们国家现在每年环境设备的社会需求很大,去年就突破一千多个亿,可是大量的环境设备我们生产不出来。比如污水处理设备,北京现在引进的是瑞士的。所以,要注重发展环境设备制造业。在制造业中,现在的环境设备制造已经占了非常大的比例,我们统计,占到整个制造业的快接近10%了。这么大的环境设备制造,如果能够加以发展的话,对中国环境问题的解决是很有帮助的。 最近我和制造业的人士一直考虑,在我们的产品制造、机械制造、环保制造这三大制造中,环保制造是非常大的产业,所以我们要推动。这是环境产业的第二个要点。 第三个要点就是环保的技术创新问题。实际上它是最大的创新,我们现在不仅要注意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而且要注意高新技术产业在环境产业当中的使用。最近我到俄罗斯考察,发现俄罗斯的实验室经济有很大一块所谓环境技术创新的实验室,我们国家似乎这方面很差。实际上,整个技术创新都是在现代化的实验室中实验出来的,因此中国环境的技术创新要求大量的所谓环境技术创新实验室的发展。我想这个市场是很大的,也给商界提供了很大的机会。所以,如果我们能够推动环境的技术创新是很有意义的。 最近,我考察了昆明的滇池,污水处理非常麻烦。我想,如果没有重大的技术创新,恐怕很难解决问题。如果有一种重大的技术创新,那么马上就能推动它的发展。注意环保技术的创新问题,这是环境产业的第三个要点。 环境产业的第四个要点,是对环境产业的金融支持,环境产业需要的金融支持,既包括间接融资,银行支持,也包括直接融资--资本市场的支持。我们国家这么多家上市公司,专门从事环保产业的微乎其微,未来我们能不能对环保产业在融资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支持。比如说银行的贴息制和资本市场对环保产业的创新给予更大的支持。否则,没有大量资金支持、金融支持,环保产业是很难发展的。 环境产业第五个要点,是对于环境产业的利益支持,也就是从事环保的这些企业,它的利益不能低于平均线,因为商业的运作规则是有利可图,这种企业应该有自己可以得到的利益回报。这种环保产业,它的利润从哪儿来?一方面从客户,比如说你的废水我帮你处理了,我来收费,另外处理废水,政府要考虑补贴的问题,政府对环保企业要考虑免税乃至补贴的问题,收费问题也应该考虑有一个非常有利于支持环保产业的税收制度才行。所以,我想是不是我们应该在立制上有更大的支持。 比如说我曾经看过杭州有一家企业脱硫,为什么呢?现在有的地方烧不了气,成本很高,他只得烧煤,烧煤又不能排污,超过标准,所以只好请人帮他脱硫。企业算过帐,你帮我脱硫,所带来的费用,当然就不能大大高于我烧气所带来的费用,他有一个利益比较问题。如果这个利益比较我们能协调好的话,对环境产业将有很大的利益支持。 我想是不是从环境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一个国家真正解决环境问题,必须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环保必须产业化。怎样发展环保产业,有这样五个要点,如果我们能从这些方面加以考虑的话,我想中国的环境问题会得到进一步解决。 从环境经济学角度研究环境经济学的第二大问题,就是大力推进环境的准入制度。所谓环境的准入制度,就是人类的任何生产和消费,它的后果都要从环境的要求来考虑问题,你的生产消费行为能不能进行,首先要考虑对环境的保护问题,所以有一个许可证制度或者是准入制度的问题。我们国家也应该建立环境的准入制度,这件事能不能干,不仅仅是你自己盈利,不仅仅是别的问题,是在环境上能不能干的问题。 全世界的环境准入制度,我看就是讨论三个问题,一个是环境准入内容的全面化,所谓环境准入内容全面化,就是无论是产品的使用还是企业的生产,或者工程项目,都必须要获得准入制度才行,如果获得不了许可证,无论是企业生产还是产品使用,或者是工程项目都不能上马,必须获得这种许可证才行。我看了一下我们国家,在产品使用、企业生产、工程项目这些方面,其实真正要求有环境许可证,有准入制度的几乎很少。那么,我想要真正贯彻这种准入制度,就要研究这种准入制度内容上的问题。这是准入制度的第一个问题。 准入制度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准入的标准要不断提高。我们对环境要求的标准要不断提高。比如说汽车尾气的问题,99年以前我们是一个什么标准,现在北京是新的标准。我想各类标准都应该不断的提升。当然,这个标准不能脱离实际,不过要随着发展不断地调整才行,考虑各种准入标准的提高,这是准入制度的第二个内容。 环境准入制度的第三个内容,就是准入的法制化,也就是讲准入是一种法律,不是一般的导向,不是一般的道德问题,是一种法律问题。你违反了这种准入制度,是要追究法律责任的。如果把准入制度提高到法律制度上来讲,我想肯定会进一步解决我们的环境问题。 环境经济学强调环境的准入制度,就讨论这三个问题,一个是准入内容,一个是准入水平,一个是准入的法制化问题。如果我们能建立这样一整套的环境准入制度的话,对中国环境问题的解决,会有很大好处的。这是第二个问题。 从环境经济学来看,中国环境问题要解决的第三个问题,要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环境监督监管体系。监督和监管体系一般是讲三个,一个是监管,主要是指政府,政府是监管,也就是具有强制性。 第二个是监督,监督要强调民间问题,要有一整套民间的监督体系,从媒体一直到各个层面都有一个监督体系。 第三个是环境举报制度,环境举报制度在监管和监督体系中的地位是很重要的。我想每个公民都有举报任何违反我们环境的有关法律,以至环境准入制度的权利。应该鼓励这种大规模的举报,如果每个公民都知道我有这种权利举报,对于我们监管和监督将有很大的好处。我看好多国家的这种举报制度,在环境这方面都有许多好的做法,我们也应该提倡这种能够有利于监管和监督的举报制度。 因此,我想是不是就讨论这三个问题,一个是监管,一个是监督,一个是举报,这三大制度的统一,才能构造一个良好的监督监管体制。 我从环境经济学的角度来讨论中国的环境问题,我想是不是就是这三条,一是要大力发展环境产业,二是要构造一个完整的环境准入制度,三是要构造一个完整的监管监督体制。从环境经济学来讲,可能我们国家讨论最多的也是这些问题。所以,我的发言是对我们循环经济、环境文化做一点别的补充。 主持人: 谢谢魏杰教授的演讲。北京大学环境中心唐孝炎教授,是我国环境科学的开创者之一,也是我国保护臭氧层国家方案课题组组长。下面请唐教授就城市空气污染问题作演讲。 唐孝炎: 我今天讲的题目是绿色奥运与大气环境,针对我们北京2008年召开奥运会这样的一个举动,北京特别提出了绿色奥运这样一个口号。我通过北京市奥组委,了解了一下绿色奥运的含义,这个绿色奥运到底和我们的环境保护、生态建设有没有什么特殊的关系?奥组委告诉我有三个含义。 北京绿色奥运的理念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有三个特殊含义:一是要全面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为2008年的奥运会提供一个清洁、优美的环境。第二个理念,是保证奥运会举办过程对环境不产生负面影响,并且对北京和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发挥示范作用。第三,强调人和自然和谐的宗旨,使得全民生态文明素养得到全面的提升。 这三条都很重要。一是首先要保证清洁优美的环境。这个清洁优美的环境的保证,并不是很容易,是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这个工作要对全国有示范意义。同时,又要使全民的生态文明素养得到提升,这一点是跟我们目前环境文化促进会的宗旨是一样的。 我想着重讲一下清洁环境的几个问题。 按照对清洁环境的理解,我自己认为,在2008奥运会所谓的清洁环境,是不是应该包括下面的几条:首先,空气质量至少要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其次,要保障运动员的健康和竞技状态,这一条是国际奥委会特别重视的,他在选址的时候,也是特别考虑到这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情况,对运动员的健康和竞技状态会有什么样的影响?第三,给来参加奥运会的所有的人能够有一个很好的感觉,也就是说在晴天的时候,在北京应该看到的是蓝天和白云。第四,我们要有美好的景观,要有洁净的环境。 为了达到这四条,首先,要达到我们国家空气质量的二级标准。这个二级标准包括哪几项呢?大家可能也都知道,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PM2.5,是可吸入粒子,还有臭氧,保证运动员的健康和竞技状态,关键是什么呢?关键的两项一个是臭氧,一个是PM里面所包含的更细微的颗粒物就是PM2.5,这下面我还会有更细致的介绍。在晴天的时候,大气的能见度要好。要看到美好的景观和洁净的环境,首先我们的垃圾要有很好的处理,我们的尘土,各个冒烟的地方排烟是不是黑的,是有害的还是无害的。 归结起来,要想保持2008年清洁的环境,首先得从刚才讲的四个方面着重考虑。对于大气来讲就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偏石、臭氧等等。前两项是气态的物质,后面这个PM10和PM2.5是颗粒物的,PM2.5是影响能见度的,所以现在我们看不见蓝天,看到灰蒙蒙的一片,实际上就是颗粒态的物质,在里面大量的悬浮。而这里面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PM10这个阶段是一次的污染物,是由烟囱直接排出来的。但是,它在大气上没有那么稳定,还要转变,转变之后产生的二次污染物,我们强调运动员竞技状态和人体健康强调的PM2.5和臭氧都叫做二期污染物,就是由直接排放持续的一次污染物在空气里面转化生成的。 北京市当前的大气污染问题,和全国其它大城市当前的大气污染问题,具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制,这个特征是跟国外不同的,国外大部分的做法是煤烟型污染,是烟囱引起的,还有汽车尾气引起的以及复合型的污染等等,那么我们现在煤燃烧加上扬尘和汽车尾气结合,导致了复合型污染,但是不是说煤燃烧+汽车尾气+扬尘就是复合型污染,这只是一个说明,只是说在大气当中有复杂的化学物理生物过程,最后形成了综合的污染。 这个污染在我们国家是有特点的,而其它发达国家不是这么一个情况,原因就是其它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有几十年的时间,日本战后发展起来到现在有五六十年的时间,那么在这五六十年时间里面,它的经济发展速度相当快,但是往往出现一个污染,马上想办法解决。后来汽车发达起来了,汽车尾气污染上升,但是二氧化硫的污染问题他解决得差不多了。现在又发现细颗粒物PM2.5的污染,那么他基本上对汽车污染和煤烟性污染有一定的控制了。 而我们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到现在只不过二十年的时间,甚至不到二十年的时间。我们能源消费的增加,我们城市人口的增加以及经济的发展所造成的飞快速度,使得我们不可能在一个污染出现以后,先解决一个问题,再来解决第二个问题。所以,我们面临的情况是,在短短不到二十年时间里,各种污染物、大量污染物同时出现的这么一种情况。这种同时出现的情况,就把水污染的问题搞复杂了。大量的污染物同时存在,远远不是过去发达国家所遇到过的问题。这里有我们国家自己的特点。 我们现在给它一个叫法,叫做复合型的空气污染,现在也开始叫做复合型的水污染,这个污染类型相对来讲解决起来很困难,产生很容易。 复合污染的形成,我用一个简单的讲法,就是我们的汽车尾气、工业、燃煤,包括现在我们的餐饮,还有汽车加油站,装修房子,所有的这些污染物排到空气中间,这些污染物中有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那么他可以产生臭氧,这个大气氧化性产生以后,使整个大气的氧化性增强,因为他不是只产生臭氧,还产生同时的优化机,那么大气氧化性非常强,氧化性强的结果,就把原来的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等等进行二次污染,那么这些二次污染就变成我们现在看不见晴天的灰蒙蒙的颗粒物,这些颗粒物在空气当中又有很多催化剂在变化,所以我们的污染越来越严重的积聚起来。 总的来讲就是我们的二次污染加重了。二次污染加重的表现一个就是臭氧浓度增高,另外一个就是细粒子污染严重,能见度降低。现在我们深圳和一些城市已经面临经常是灰蒙蒙的看不见蓝天的情况了。 北京市的情况怎么样?看一下我们最常见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硫是在其他国家早就解决的问题,我们国家没有解决,主要是煤燃烧产生的,最主要的是电厂,我们的工业、民用锅炉。氮氧化合物不单单是煤了,各种各样物质的燃烧都产生氮氧化合物,这一点我们一般老百姓并不是十分清楚,甚至包括我们搞环保的人员也经常忘掉。所以往往对煤的问题特别重视,却忽略了它会产生氮氧化合物,这种物质用油产生,用煤产生,用天然气也会产生,所以天然气不是绝对干净的燃料,只要你燃烧达到一定的温度,照样会产生。所以,我们的电厂、工业、民用、锅炉、机动车处处都有氮氧化合物的产生。 从北京的情况来看,北京从1988年末开始采取紧急措施,到现在已经执行了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下来,在二氧化硫的解决上效果非常明显。你们可以看到,在2000年以后,二氧化硫基本达标,到达标线,去年略有回升,这样的摆浮是会有的,但是基本上可以看到这个情况,有希望达标。 但是有一条,你要仔细看一下夏天跟冬天的情况,就会发现问题了。这个是一年四季,1997-2001年的时候,低下去的是夏季,高起来的是冬季,所以北京不能只看每年的平均值是达标的,北京冬季的二氧化硫不能忽视。 氮氧化合物的情况是这样,北京市测氮氧化合物,可以看出来是超标了,可是我们国家在2000年把北京市的标准改成了二氧化氮,那么二氧化氮是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之合,一氧化氮占很大一部分,我们检测源检测到的大部分是一氧化氮,少量的是二氧化氮。我们现在全国城市的日报,很少说今天首要污染物是二氧化氮。但是实际情况掩盖了氮氧化合物的总量。实际上真正有影响的是氮氧化合物的总量。这个氮氧化合物的总量,特别影响二次污染的形成。 现在制定二氧化氮标准是考虑了人体健康。但是一氧化氮对人体健康虽然没有多大影响,可它随着空气走一定距离后,会转化成二氧化氮。所以,在附近测到的都是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很少,所以达标。 去年我到广州听一个环保会议,广州抓的主要是二氧化硫,如果主抓的还是二氧化硫的话,那么氮氧化合物的问题不被重视,很快就会出问题,所以氮氧化合物应该从排放的角度给予重视。 这只是说2000年以后的北京,看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情况,根据这个情况,二氧化硫在北京来讲关键是控制在冬天,那么二氧化氮源很多,所以影响很大。 我们在2000年做了许多观测,测到了一个可以叫做一个时段,正好都是臭氧高值出现,从6月二十几号一直到7月初,可以看到很多主要高值的臭氧。这个说明在北京来讲,臭氧已经成为夏季的主要污染物,而高浓度的臭氧是危害人体健康的,它和高层的臭氧保护是不同的,平流层在高层,如果没有臭氧层我们人就受到危害了。但是,当臭氧层在地面上的时候,本身是一个刺激性的物质,会影响人体健康,同时影响经济作物的生长。长江三角洲自然课题组做出一个课题,臭氧对水稻产生的影响接近10%,国外也都有类似的数据,基本上都在10%-20%之间。对奥运特别重要的是,它影响运动员竞技状态,主要是影响肺活量,尤其是影响儿童肺功能,此外还会缩短我们电线电缆的寿命,影响文物保存等等。因此,我觉得对2008来讲,臭氧是必须控制的,要控制它产生的前提,深层物质的问题,就是氮氧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 再就是看一下我们的大气颗粒物,大气颗粒物有大颗粒、中颗粒、小颗粒。根据这个在学术上是给了一定的命名,大的悬浮颗粒物是TSP, PM10是可吸物,PM10包括的范围是从非常细的颗粒一直到动力学值直径是10, PM2.5是小的细的,包含现在测到的PM10里面,PM2.5的来源和PM10有很大的不同,就是说它大部分是来源于人的,是二次污染,而PM10的大部分,PM2.5-10的部分,是扬大、海盐、花粉等等,是天然的物质。 对于人体健康的影响,进入口腔的主要是大颗粒,到肺里面主要是小颗粒,小颗粒一直可以进到肺里面,进入到肺泡。对PM10北京市现在是超标,最近这几年超标65%,这个问题是很复杂的。 既然细颗粒物直接影响健康,细颗粒物的环境效应便非常引人注意,在国际上特别是在全球气侯变化中,转移力从温室气体向细颗粒物转移。现在,在国际上,发现了亚洲棕色云,就是由于亚洲有害气体的燃烧引起的棕色云,它可以载带各种各样的有害物质,包括病菌病毒。 在中国防科院,根据从非典里面采到的样品,在细颗粒物上面也发现了非典病毒。这个问题的解决不得不提上议事日程了。这个细颗粒物的量,在北京是相当惊人的。我们有两年的数据,2000和2001每年测四个季度,每四个季度是平均6天采一次样,每一个月都有五个样,这样一来平均值,2000年是95.5微颗粒方米。但是,PM10达标的标准,是100的微颗粒方米,也就是说PM10要达标的话,首先这一大部分都被PM2.5占掉了,PM2.5达到了95.5,所以PM10现在是160,所以剩下来的还有百分之六七十是属于大课题的,细课题占到了大部分。到2001年测的是百分之八十四点几,但是基本上是百分之八九十左右。 从这个角度来看,现在在北京市观测到的细颗粒的浓度比美国设定的年细颗粒物值高了5-6倍,从北京和美国今年高等法院刚刚通过的标准来比。 那么PM10和PM2.5分开来看的话,占的比例是60-50%,对我们搞大气的人来讲,这是个非常挠头的问题。再有,有机致癌物,我们做了很详细的分析,有机致癌物在PM2.5中间占的比例很高。我们实验室从PM2.5中一共分析出有机物一百多种,其中致癌芳烃,就达到了47种。 看不见蓝天,和PM2.5细粒子有关,可以看出这两条线,当PM2.5低的时候,能见度是好的,当PM2.5浓的时候,能见度肯定很差,这说明PM2.5跟能见度是密切相关的。我们另外还有数据来证明PM2.5实际上对能见度起了最主要的作用。 那么这个TSP和PM10中较大例子问题的解决比较容易,主要是控制电厂、工业和建筑业烟尘和无组织排放,地面扬尘等等,特别是我们的地面清洁卫生,地面清洁卫生也是属于环境文明的一个方面,地面清洁卫生搞不好我们PM10的值想降下来是很成问题的。我们只有希望动员全体群众一起做,才能真正把大颗粒物的问题解决好。 细颗粒物不会降下来,是在空中,那么它的控制面非常广,包括外地也要控制,真正控制它,就要控制它生成的物质,就是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特别是VOC,VOC是哪来的呢?北京的含量非常高,并且在PM2.5里面有机物所占的成分大概都是30-50之间,哪来的呢?机动车尾气,生物织染少,现在北京市一直下令不准吃烤羊肉串,还有农田禁止烧麦秸,这些都是为了减少有机物质燃烧,还有我们的加油站、涂料、餐饮等等,真正把这些问题解决,难度非常大,但是到2008年的奥运会这一点还必须做到,因为它影响运动员的竞技状态。 关键的问题矛头指向什么呢?我觉得是指向氮氧化合物。今天,我要想提的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关于对氮氧化合物重视的问题,对氮氧化合物的重视,只有在真正解决氮氧化合物之后,才可能解决上述问题。这样的话,我们现在来看,如果这些问题能够做好,我们就可以达到北京绿色奥运理念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所要求的清洁优美环境,对全国环保工作的示范作用,以及全民生态文明素养的提升。 主持人: 谢谢唐教授的演讲。下面演讲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余谋昌研究员,他长期以来从事生态哲学和生态伦理学方面的研究,余谋昌研究员演讲的题目是传播环境伦理建设环境文化。余谋昌: 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传播环境伦理建设环境文化。 刚才潘局长谈到,我们建设环境文化,需要相应的法律体系和道德体系。也就是说,环境法律体系和环境道德体系。今天,我就环境伦理,也是环境道德的一些问题谈点看法。 环境伦理是二十世纪中叶,由西方发达国家首先兴起的,我们中国是在八十年代介绍西方这个领域的,接着又开始中国环境伦理学的研究。1994年,成立了中国环境伦理学研究会。这些年来,在这个领域应该说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绩,出版了二十多本专著。这是我们中国环境建设当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我想谈谈下面几点,第一,什么是环境伦理。 环境伦理作为环境文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是一门新的伦理学,我们大家都知道,伦理学是讲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道德关系的问题。传统伦理都是人的伦理,对人讲道德。那么,环境伦理作为环境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一个新的伦理,它新在哪里呢?生态伦理学的创始人、美国人莱奥伯德在他的环境伦理学著作中首先讲到,古希腊有一个特洛伊战场,有一个古希腊的英雄奥德赛,从战场回来以后,就把12个女奴吊死了,因为他怀疑这12个女奴对他有不轨行为,他认为这12个女奴是他的私有财产,他有权利处置。那么对12个女奴是不道德的行为,是伦理学的问题。 我们知道在以前的部落时代,对一个部落的人讲道德。到了奴隶社会,奴隶主有道德权利,奴隶是作为私有财产是不具有道德权利的,就像刚才我讲的,奥德帅把他的女奴处死了,没有道德问题。 到了中世纪以后,伦理学发生了变化,伦理学对象的范围不断扩大了。到了现代社会,资本主义,妇女有没有选举权,这也是属于道德范围一个不断扩展的范围。以往我们只有对人才讲道德,传统伦理学是人伦,人的关系,人和社会的关系。 环境伦理学把道德对象的范围扩大了,扩大到了生命和自然界,不光是对人讲道德,还提出对生命和自然界讲道德,也就是道德对象的扩大。随着道德对象的扩大,就有一些基本理论、基本原则,这些基本范畴都有一些变化。所以说,环境伦理学是一门新的伦理学。这样的看法,现在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赞同。当然,传统伦理界还有不同看法,说伦理只能对人讲道德,不能对生命和自然界讲道德。但是,这种扩展,把环境伦理作为一门新的伦理学的看法,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承认。作为环境伦理学的角度,我们应该有这样的一个高度,环境伦理是一门新的伦理学,传播这样一种伦理学,是环境文化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这是我讲的第一点。 第二点,我想讲讲环境伦理是不是需要和可能的?我想讲一点,任何一种重要的力量或者伟大的力量,比如说我们向自然进攻,人类掌握科学技术这种伟大的力量,如果不受道德约束的话,是非常危险的。因为我们都知道,生态科学技术发展已经达到了可以毁灭地球生态系统的程度,大规模的核战争破坏,可能毁坏地球生命,包括人类对生态、对自然的进攻,人类改变生态系统也可能毁灭地球的生物。 第二个理由,威胁人类的健康。刚才唐教授从大气的角度讲了这个问题,我想我们搞环境文化领域的同志,这方面都非常清楚。大气污染的问题、水污染的问题,影响我们的健康的程度是非常严重的。我们的健康指数在不断的下降,人类的体质在下降,人类的生存能力在下降,癌症、怪胎情况的出现也在上升。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威胁到人类的健康了,我们要用道德的力量,对这个问题进行控制。这是第二个理由。 第三个理由,经济上的理由。环境污染从生态破坏的行为是制约我们经济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利用道德的功能、伦理学的功能,对这种破坏的行为进行控制。环境伦理学的必要性主要有这三个方面的理由。因为需要,它就是可能的,既然有这些需要,我们环境的建设就要传播这个环境伦理,建设环境道德,发挥环境伦理的社会功能来进行调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所以,环境伦理是需要和可能的,是我们环境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我要讲的第二点。 第三点就是环境伦理的主要原则和规范。既然环境伦理学是一门新的伦理学科,它有没有区别过去的伦理学的一些自己的基本的东西呢?我想从这几个方面讲: 第一它的基本问题同传统伦理不一样,传统伦理最基本的是人的利益。如果你侵犯了他人的利益,这样的行为就是不道德。环境伦理最基本的问题一个是理论上的,一个是实践上的。 理论上的问题有两点,环境伦理的理论要求有两点:一点是确认自然界的价值;第二是要确认生命和自然界的权利。这个同传统伦理有根本区别,我们都知道,我们传统的哲学、传统的科学,是认为只有人有价值,生命和自然界没有价值。这个理论是多方面的,比如经济学的领域,我们的传统理论认为,只有劳动产品才有价值,自然资源和环境质量没有价值,他不是我们的劳动产品。那么讲到道德价值、讲到伦理价值不是这样的,讲到人的价值,传统理论认为只有人是目的,人的目的是唯一的,也就是只有人有价值,其它的东西都没有价值,因为只有人是主体,只有人有认识能力,只有人有主动性、有智慧,这是我们传统的哲学。 其它方面也是这样认为的,我们的整个现代科学技术,都是在否认生命和自然界有价值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完全是按照人类的目的,按照人类的价值,为了人统治自然,有利于人统治自然发展起来的。所以整个现代工业、现代社会,它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是只有人有价值,生命和自然界没有价值。我们整个现代工业、现代社会是按照这样一个价值规范在做。 从环境的角度来说,我们研究环境问题、生态破坏和环境文化问题的时候,我们觉得,这是我们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思想根源,因为它是没有价值的,我爱怎么用都可以,我们过去说的一种线性的排放污染物的东西,都是这个价值观产生的。传统的伦理认为,只有人有价值。所以,确认生命和自然界的价值是环境伦理学的一个理论要求。 第二个理论要求,确认生命和自然界的权利。生命和自然界的权利,又是同生命和自然界的价值联系起来的。过去,我们认为只有人是生存的主体,只有人有生存的权利,因为只有人是有价值的。环境伦理学确认生命和自然界的价值,特别是它们的内在价值。人的内在价值是什么? 内在价值就是人的生存目的,我们说生命和自然界也是生命的主体,生物追求自己的生存,就是它的目的,这就是它的内在价值。所以,环境伦理学承认生命和自然界有内在价值。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就值得尊重它。环境伦理学第二个理论要求,是要确认生命和自然界的生存权利。这是它的两个理论要求,这是环境伦理学一个基本的问题。 第二个基本问题,环境伦理学在实践上的要求,就是它的道德目标是什么?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和自然界,这是它的道德目标。这个也是同我们传统伦理学不一样的,因为传统伦理学就是说要维护人的利益。环境伦理学扩展了,不光是人的利益,他还承认生命和自然界的利益,还要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和自然界,这是环境伦理学的基本要求,就是它的理论要求和实践要求。 根据这样一个基本要求,环境伦理学的基本原则、道德标准、道德规范也是不同的。从道德标准的角度来说,传统伦理学的道德标准就是人的利益,如果你违反了他人的利益,这个行为是不道德的。我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讨论这个问题,研究这个问题,在一些地方讲演。比如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来,要保护生命、保护环境、保护自然界。他说你吃饭不吃饭?说保护生物,保护生命,你杀不杀死生物,要不要吃肉,比如说保护老虎,老虎吃人的时候怎么办,是不是让老虎把人吃了?提出了类似这样的一些问题。我觉得我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是讲这是两类问题,一类是生态学的问题,一类是道德的问题,人吃饭人吃肉这是生态学的问题,老虎吃人是生态学的问题,老虎吃人的时候,人把老虎打死,这也是生态学的问题,这不是道德,也不是法律,要区别这两个问题。生态伦理同生态学有关,从生态学过渡到生态道德有一个过渡的环境,不能把这个混淆起来。所以我们要区别生态学的规律和生态道德。当然,还有生态法律我们都要重视他们的区别,从生态学、生态规律到生态道德的过渡,有一个过渡环境。 在讨论的基础上,我在九十年代初提出来这样一个生态道德标准。如果你的行为是危害物种生存的行为,这是不道德的,也就是它的总的要求是不要危害物种的生存,这是第一个标准,这是整体性的道德标准;第二个道德标准,你的行为不破坏基本生态过程,因为我们人类的活动可以延伸生态系统更好的生态系统,不破坏基本过程的话,你这个行为是道德的。我提出来这样一个生态系统整体性的道德标准,当然这个标准提出来以后也有很多讨论。比如很多人提出来,蚊子、苍蝇是不是也要保护,病毒是不是也要保护,甚至说非典是不是也要保护?但是从生态系统的局部来说,我的回答是困难的,任何物种都要保护,我说的是总的保护标准。我是这么解释的,当我们把一个物种定义为一个害虫的时候,是根据人的利益来定义的,在自然界没有什么害虫益虫之类的东西,是生态规律起作用。但是,按照人的利益来定位它的时候,如果这种物种损害了人的利益、损害了人的健康,说它有害,人类必须跟它做斗争,这时候是以人的利益来定义的,害虫的定义是什么呢?一种物种它的密度达到了一定规模的时候,它才是害虫。如果它没有达到一定的密度,所有的生物都不是害虫。这时候,人类要控制它的密度,要跟这种害虫做斗争,控制它的密度,减少人的利益的损害。实际上,人不可能消灭任何一个物种,比如非典,我们痛恨非典,跟它作斗争,但你消灭不了它,我们只能控制它。也就是说我们同所有的物种要和平共处,当然从人的利益角度来说,要跟它进行斗争,这也是和它和平共处,我们不是要消灭它,是要控制它,这是从人的利益的角度讲。我们说人类消灭了天花,实际上天花的物种在世界上还是有保存的,你不保护这个物种,只跟他作斗争是不可能的事情。 从上述道德标准当中产生了一些基本原则和道德规范,这些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也是同传统的伦理学不一样的。所以,它是一门新的伦理学。这是我讲的第三点。 第四点,环境伦理是可持续发展的伦理。我们都说,我们可持续发展是三个原则,生态可持续性、经济可持续性、社会可持续性。从环境伦理这个角度来讨论和认识三个可持续性,都涉及公正的问题。所以,对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是环境伦理的原则,它最重要的问题是一个公正的问题。这个公正按照过去我们说,就是人的公正,而且主要还是现代人的公正。 从环境伦理的角度,这个公正的范畴要扩展,如果我们从人的角度来看,从世界范围来说,在利益分歧上,所有国家的经济政策都是由富国,发达国家制定的,所以现在是财富从穷国向富国转移,这里肯定没有持续发展。因为,穷国同富国的差距越来越大,不管是什么持续性都是不可能的。因为,它不公正。从公正来说,我们强调地区差别逐渐减少和消除,东部地区同西部地区、穷人同富人这个差别要不断的减少。 如果一个社会没有公正、没有公平的话,它就同动乱联在一起,不可能有稳定、不可能有持续发展。所以,我们说,要保护弱势群体、保护贫困群体,使他们能够生存下去,这就是我们环境道德的伦理要求。 另外,我们对后代也要维护。如果我们都那么高速发展下去,不顾及环境的话,那么我们的子孙用什么,吃什么,这是没有公平,没有持续性的。所以,从人的角度,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环境伦理学公正的要求,要强调弱势群体、要强调我们的后代。只有这样才是可持续的。 最后一个公平,人和其它生物之间的公平。传统伦理学所没有考虑生命和自然界的利益,没有考虑生命和自然界的权利。环境伦理学考虑这一点。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三个可持续性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公平。这个公平同环境伦理学所讲的公平公正同传统伦理学是不一样的,这是我讲的第四点。 最后一点,我简单的讲讲环境伦理学,我们要建立一门中国的环境伦理学。中国的环境伦理学应该是整合不同学派理论的一个开放的整体性的伦理学。中国的环境伦理学同介绍西方国家、发达国家的伦理学开始,西方的伦理学有很多学派,那么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成以后,中国的伦理学也有很多的学派。比如最重要的学派有生物平等主义,它认为所有的生物都是平等的。第二个叫生物权利主义,生物解放,他说人统治了生物,人对动物进行奴役,或者是把生物作为人的玩具,使它们受人的统治,这是生物解放主义。那么生态中心主义,提倡以生态为中心。还有人类中心主义,提出一切从人的利益出发,这个人的利益要顾及到后代,也要顾及到自然界,人类保护环境、保护自然是为了人的利益,就是我们常说的,你怎么对待自然就等于自然对待自己。基本上有这四个派别。 这四个理论派别又提出了不同的道德标准,提出了不同的道德规范。这样的争论非常激烈,这样的结果就是公正无所适从,你这样一个派别,那样一个派别,我是听谁的?我按照谁的理论来行动?这样直接影响到环境伦理学社会功能的发挥。所以,我们现在中国的环境伦理学界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认识到我们要对不同的学派进行整合,变为一个统一的、开放的中国的环境伦理学。这种整合就因为我们认为各种派别的理论都有合理的地方,都有它理论上的独到之处,都有它应该肯定的地方。但是,又都有它片面性的地方。所以,这些不同的派别,都承认环境伦理,它的目标是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和自然界,人类要保护生命和自然界。所以,有很多东西是一致的,整合还是有基础的。这个整合是将各个学派理论当中合理的东西综合统一,剔除它的片面的不合理的方面。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西方这些学派的环境伦理学,只强调人和自然的关系。其实,我们都知道,我们所有的关系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人与人的关系,一个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因为,人与人的关系是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基础的,人类所有的活动都是社会活动,都是在人的关系基础上对待自然界的活动,那么这两个关系是平衡统一的,所有的学派都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与人的关系。所以,中国伦理学派整合,应该是指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将这两种关系统一起来考虑,考虑我们的环境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和基本规范。 第三,整合的基础、整合的途径就是实践。中国的环境伦理学学派应该强调实践,强调环境伦理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实践的伦理学。我1999年有一本30万字的书,叫做《生态伦理学从理论走向实践》,这是中国环境伦理学学派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 我们的环境伦理强调行动,这个行动是从政府开始的,政府、科学家、环境工作者、企业家、工人、农民,所有的人都有责任,从每一个人做起。这就是最广泛的传播环境伦理,最传统的传播参与,我们所有的人都参与活动,我们所有的人都有责任,这是我们环境伦理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要求,也是中国环境伦理的一个重要特色。只有这样,建设一门有中国特色的,开放的、整合的环境伦理学才是有前途的。 主持人: 谢谢余谋昌研究员精采的演讲。 下面发言的是中国社科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潘家华同志,他长期以来从事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他演讲的题目是物欲消费观念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