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地名考:地名谐音改造(续)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07日23:26 天津青年报 | |
对粗俗地名进行谐音改造,是地名规范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例如中国台湾省把“鸡笼”改为“基隆”,把“牛屎崎”改为“御使里”,把“番婆里”改为“蟠桃里”等;北京市把“屎壳郎胡同”、“闷葫芦胡同”、“东江米巷”分别改名为“时刻亮胡同”、“蒙福禄胡同”、“东交民巷”等。以上这些都是地名谐音改造成功的例证,为社会语言学家津津乐道。 其实,天津旧地名的谐音改造同样也有很多典型的例证。例如“狗尾巴胡同”改为“沟尾胡同”,“洋井胡同”改为“远景胡同”等。天津地名的谐音演变有不少典型的例证,例如红桥区“西于庄”原名“西鱼庄”;河西区“灰堆”原名“灰堤”,“土城”原名“土塍(音‘成’)围村”,“贺家口”原名“河闸口”;南开区“西湖村”原名“徐胡圈”,河东“娄庄子”原名“楼庄”;西青区“王兰庄”,原名“王来庄”;北辰区“喜逢台”,原名“栖凤台”;“宜兴埠”初名“渔家铺”,后取吉庆有余之意改称“余兴埠”,最后定名为“宜兴埠”;西青区“梨园头”,原名“梨园坨”;静海县“大瓦头”原名“大洼头”,“王二庄”原名“望儿庄”等等。 有些地名的谐音演变形成了有趣的故事。例如蓟县“邦均镇”在战国时已形成聚落。传说在秦国施行变法的商鞅,曾在此宿店,得名“商君店”。唐太宗东征至此,因其名“商君”谐音“伤军”犯忌,遂改名为“邦军店”,民俗演化成“邦均店”,后为镇名。宝坻县有“南仁浮乡”,宋代成村,民间传说杨六郎在这里与大刀王怀女交战,战败被俘,王威逼杨成婚,故名“男人服”,后演化为今名。谭汝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