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让“裁减秘书”成为难重复的历史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08日21:19 人民网 | |
作者:马龙生 据新华网四川频道11月5日报道,今年6月,四川省委出台有关规定,要求除市(州)党政主要领导可视情况由组织安排相对固定的秘书人员处,其他市(州)和县级领导干部一律不配专职秘书。通过努力,目前,四川省秘书队伍实现了大幅裁减,许多市(州)和县级领导干部的秘书转岗分流,一些区县级领导做到了“稿自拟”、“包自提”。 近年来,有关“秘书队伍膨胀”、“秘书非法弄权”的新闻在媒体上频繁出现,生活中,我们其实也不难发现,一些党政领导官无论大小,事不在多少,都要给自己配上一个秘书,出行必有拎包的,说话必有记录的,开会必有拟稿的……与秘书的“多”与“滥”相对应,秘书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在群众面前狐假虎威者有之,以“二领导”自居、频频“越位”者有之,充当不法活动的“牵线人”、“皮条客”者有之……一些秘书在中饱私囊的同时,对党和人民的事业也造成极大损失与极坏影响。“河北第一秘”李真,可说是其中典型代表。 正因为领导不在乎秘书多,有权为自己随意配备秘书,有权为自己选择秘书,所以秘书的“第一素质”当然就是要与领导“禀性相投,乖巧听话”,而秘书所应该具备的专业素质则无足轻重。如此组合,久而久之,其关系很难不从上下级之间的工作关系,异化为封建家族中主与奴的人身依附关系,从而结成多种利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体。这样的“共同体”加大了弄权空间,且一般游离于党的监督视线之外,不仅对党的事业形成威胁,对同级及下属也有不小的示范作用,致使进一步加剧秘书的“多”与“滥”。四川省委大量裁减领导秘书的举措,其意义不仅在于节约行政成本、整肃领导作风,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客观上减少了因领导与秘书不正常的依附关系而结成利益结盟、从而威胁党的事业的机会。 从四川省委裁减秘书的举措中,更有一些制度层面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第一,不管哪一级别领导,都有权为自己配秘书甚至指定秘书,表面看是领导的权力太大,但本质在于没有相关制度或不按制度办事。四川省委出台的相关规定,尽管未必适应所有地区,但毕竟是率先建立了这样一个制度,其“领跑”的意义值得肯定。第二,各级党政机关,应该把秘书的培养教育,提到一个整体队伍建设的高度来认识与操作。在人们的印象中,领导的私人秘书与领导具有较强的“寄生”关系。人,是“散兵游勇”;素质,无人过问。只要领导不把秘书退回来,秘书的“三不管”状态就不会改变。因此,从制度上改变秘书与领导之间的“寄生”关系,加强秘书人员的组织化程度,当为秘书队伍建设的长远之策。第三,淡化秘书的“私人”特性,强化“公派”属性,对秘书实行轮换任期制。秘书的直接管理者为办公厅(室),领导配备秘书的有关事宜,不能由领导本人指定,而是要由办公厅(室)依照有关规定统一安排。 只要建立了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制度,只要各级领导不将自己凌驾于制度之上,“大幅裁减秘书”之类的事,就必然会成为难以重复的历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