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一袋食盐的垄断利润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18日15:06 中国青年报 | |
相关专题:< 新浪评论专题 > 作者:顾一冰 最近几天的《扬子晚报》说,有这么一位爱较真的扬州市民,为了弄清一袋食盐的价格,竟然历时5年,自费跑了几十个城市,最后提出这样的问题:江苏食盐的价格为何这么高? 我对这位市民充满着敬意———原本应该是政府价格管理等部门管的事情,他给自愿承担了。而且,这份调查为社会和相关决策部门提供了观察和剖析特殊市场的新视点。那么,谁应该解答这位热心市民的疑惑? 一袋食盐500克,卖价1.5元,似乎不值得人们过多关心。但相对于外地最低0.75元的价格(而且所有采价省市价格均低于江苏,甚至是一些非产盐地区),相对于“柴米油盐”这个普通百姓必需品的总需求量,江苏食盐为何能产生如此盈利空间,倒是值得深究和思考的问题了。 现代政府进行专卖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保证质量和保障人民健康。应该说,高定价、高利润绝不是政府本意。看来,这个问题必须从政府盐业管理部门那里去找答案了。 而各地盐业公司同时挂着食盐专卖局的牌子,执行着双重职能———在市场上,看不见的手(价格)、看得见的手(政府干预),都由它一个部门来行使,因此,获得垄断利润是轻而易举的事。 在这里,我想就类似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市场做些深入分析,因为它们与食盐销售有个共同特点,就是垄断。据说,目前不少城市正在酝酿对公用产品涨价,有的已经有了动作,其理由甚是充分:成本上升,利润太低。 考察一下公用事业产品和服务所处的市场:大多数城市的煤气、自来水、供电、公交,基本上都是国营的。而且,大多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店。 经济学理论认为,如果一家企业控制了某种产品的整个市场,而且这种产品没有相近的替代品,以至于一个企业就是一个行业、一个市场,那么这种市场就是“垄断市场”。而市场机制的作用是需要通过竞争来发生的,当垄断力量阻碍了竞争时,市场机制无法正常发生作用,就会产生市场失灵——— 垄断产品的价格并非由供求自发调节,就不能反映市场的真实情况。所以,垄断企业拿市场经济作为高幅涨价的理由,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其实,每个市场经济国家都可能碰到垄断,各国政府也研究和实践了相应的对策,其中一项就是“管制”:主要通过价格决定、产品标准与类型、新企业进入条件等行政手段对垄断企业的行为进行限制。例如,美国的管制机构就是1887年成立的州际商业委员会(ICC)。 但对于管制的作用,经济学界的认识也有不同。一种意见认为,管制是为公共利益服务的,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另一种意见认为,管制是为受管制企业服务的,不能优化资源配置,只能给生产销售者带来好处,政府的管制机构被受管制者给“俘虏”了。前述盐业管制走了怎样的路径,各位自可判断。 还是回到前面的问题,我们必须尊重那位热心市民的劳动过程,并且给广大普通百姓一个满意的答复(也算是对政府部门的建言): 一是,在没有竞争的垄断行业和部门,价格不能由企业说了算,在引入竞争机制让我们有其他选择之前,维持基本现状,甚至责令部分高利润企业降价的做法才是对的。 二是,我们没有责任承担因为部分公用产品生产企业管理水平低下、成本开支过大、亏损严重或者为了获得超额利润而通过涨价转移过来的“学费”。希望企业首先学会在市场经济的大海中完成马克思所称的“惊险的一跳”,再来与我们公平地以市场供求关系谈论价格问题。 三是,在经济欠发达、财政收支紧张的年代,政府尚且有对公用事业的补贴能力,而在初步进入小康社会的今天,解决公用产品市场化问题更应该首先从体制而不是从价格入手。民众应该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哪怕是从一袋食盐的价格开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