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报:慎重对待经济泡沫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03日18:25 国际金融报 | |
作者:关志雄 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受非典影响,在第二季度一度回落,但在第三季度反弹至9.1%,1-3季度整体上达到了8.5%的高速增长。带动此次景气上扬的是投资。去年下半年,投资增长的趋势开始加速,今年尽管发生了非典,1-9月的固定资本投资仍比去年增长达30.5%。在此背景下,去年回落了0.8%的消费者物价指数今年9月与去年同月相比转而上升了1.1%,通胀压 首先,作为中央银行的中国人民银行在《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03年8月5日)中提出警告,在银行贷款增加背后潜在着危险,同时在房地产和汽车等一部分产业中存在投资过热现象。今年6月的货币供给与去年同月相比增长了20.8%,达20.5万亿元,创下了1998年以来的最高增长记录。 针对金融部门的这一动向,该报告指出“由于中国目前社会信用制度还不完善、银行内控机制还不够健全,货币信贷供应的持续高增长容易助长重复建设和产品积压,并由此导致不良贷款,引发新的金融风险。”。 基于这种认识,中国人民银行为了抑制以往货币供给的急剧增加,积极地进行公开市场操作,同时,针对金融机构在6月13日发布了关于严格房地产相关融资的规定(被称为“121号文件”),而且从9月21日起,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预防性措施,如将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率由6%提高到7%。 反观历史,1992年后,中国各地出现了开发热,在此背景下,从1993年到1995年连续三年出现了两位数的通货膨胀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过热,基于这样的反省,货币当局此次迅速采取了对应措施。 对政府当局的慎重态度,在经济学家中出现了很多不同的论调。他们不认为经济已经过热,并提出了一系列理由: 一、虽然石油等一部分原材料价格上涨,但消费者价格总体稳定;二、有充足的外汇储备作为后盾,可以通过进口来增加供给,稳定物价;三、从高失业率和低设备运转率判断,增长率尚未达到潜在增长水平;四、通过工业化和城市化等可以创造投资需求,对汽车、钢铁和住宅的投资也受到实际需求的支撑;五、虽然房地产价格上涨,但集中在一部分地区,并未在全国范围内发生等等。(祝宝良、祁京梅撰文《我国经济尚未过热》) 这种完全不同的景气判断反映了对中国潜在增长率水平与市场经济的成熟度的不同评价。以政策当局为首的慎重派认为在背负着很多结构问题的中国,目前的增长已经超过了潜在水平。而且由于中国的市场经济还处于不成熟阶段,因此,政府的影响力很强,加之公共投资和国有企业投资缺乏合理性,对需求预测过于乐观,从而担心投资效率的下降。 对此,乐观派认为由于结构改革取得进展,中国的潜在增长率提高,投资即使增加了,也没有超过供给水平。而且,由于市场机制不断深化,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地进行投资,所以不会发生上次出现的过热状态。 但是,由于中国的市场经济尚处于转轨过程中,而且就连成熟市场经济的美国和日本都反复出现泡沫经济的形成和破灭,因此大意不得。所以,与经济学家们一厢情愿的乐观论相比,笔者认为政府当局希望防患于未然的慎重态度更为可取。 (作者为日本经济产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相关专题:新浪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