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不许遗忘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12日23:18 华夏时报 |
|
太阳星城爱心之旅特派记者:韩雨亭时光流转,如梦如幻,从起点到终点,又从终点到起点,在起点的时候,盼望终点,当真正走到了终点的时候,又渴望重新起点,这不仅情境上的轮回,更是一种生活的现实与习惯之间的较量。是啊,似乎我已经习惯了将自己置身于一种倾听与采访的状态当中,尽管,对于长期的在外采访,我有时也感到几丝厌倦和疲惫,但现在想起来,它又是那样令人神往的一种生活内容,或许,这些东西已经演化成了一股深入骨髓的力量,而这个力量,更恰当的解释就是习惯,是对一段铭心刻骨经历的“纪念性习 惯”。可能,在某个时间段里,我甚至产生了一个比较文艺和浪漫化的幻觉,这个幻觉就是;我以为我们“太阳星城爱心之旅”这个团队会是一个永恒的团队,哪怕,现实的情况它只是一个临时性的爱心志愿团队。尽管,这块“以爱心为纲”的志愿组织可能会一直延续下去,但可能因为各种原因,那一张张来自天南海北鲜活的、可爱可敬的兄弟姐妹们,会因为现实中的各种原因,而始终不能聚到一块儿。分别,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大家重新得去面对城市的诱惑与压力,意味着我们得重新测定自己人生方向和目标,当然,对于我个爱玩伤感小情调的人而言,便意味着那些熟悉的身影与那些亲切的南腔北调,会伴随几个春夏秋冬的风化,而飘得越来越远,“痛并快乐着”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但有的东西,我们绝对不要去遗忘它,于是,梳理记忆,便可能使人暂且忘记北京这个比较寒冷的冬天。对于这次“太阳星城爱心之旅”活动而言,很多人可能会质问我们的初衷与成果,这在我们做客“新狼网”的时候便遇到的一种声音。对于这种声音,我们给予更多是理解,如果换成是我们,我们也会给予同样的疑问,这种疑问既是一种可贵的精神,也是一种思维的惯性。三个月来除了报道,我们对弱势群体究竟做了些什么呢?现在让我来总结,我个人认为我们需要交代的有太多太多,但这个所谓的“太多太多”有很多层含义,除了物质上的,还有精神上的,虽然,我暂且的还无法理出一个明晰的成绩单,但我坚信这些“成绩单”的现实存在。从物质的角度上,开始我们以为是“太多太多”,但当我们真正去面对那么强大的一个弱势群体时,才发觉“太少太少”。从精神的层面上,我们不敢说给予了他们“太多太多”,但我敢说,他们给予了我太多太多。在大众看来,他们有的还处于一种并不太妙的生存状态,他们那种或许是“被逼出来的”那种顽强精神,让我们不得不去反思自身那不太完善的习性与精神的脆弱。同时,通过采访,我们除了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去调动社会给予公益事业的参与外,我们更多的想让那些现在还生活的相对弱势的人们,感觉到一丝丝生活的希望,而我们,只是传达这种“希望”讯息媒介。所以,在我们报道中,更多选取的是那些已经闯出一番天地,由原先“弱势”,变成今天“强势”的典范人物。除此之外,我们通过这一路采访活动,充分的挖掘与进一步调动了地方那一些试图走进公益事业,或者已经走进公益事业但却感到有点迷茫的民间爱心人士,起码,我们要向他们表明,他们并不是孤独的。当然,还有很多的人们最值得我们去尊敬,比如,沿途被我们采访的那些生活得好的或者还处在贫困边缘的残障朋友们,比如,那些每天都在不停地为弱势群体奔忙的政府官员、残联、社区工作人员,比如,那些一年365天都在与残障学生为伴、为苦、为乐的特教学校教师,比如,那些为了维护残障朋友的基本权益而有苦难言的律师们,比如,那些为了这个社会始终能被几丝阳光照射,而让人们倍感温暖的青年志愿者们,比如,那些和我们一样,全身只剩下一支笔与一张嘴的新闻媒体的同行们,比如……。这三个月来,我们这个团队有太多难忘的事情值得我去追忆了,我也相信,在这段日子中不同时间段里,和我们一起走过“太阳星城爱心之旅”的成员们,都在将大部门的记忆空间留给了这三个月来的每一个细节。虽然,我们经过的有些景象,有些场景都已经在我的大脑中逐渐模糊,但我不会恐慌,因为,我与一个优秀的团队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对于在这件事情中蕴涵的点点滴滴,我们不会去遗忘,尤其是那些参与此事的所有成员,谁也不许遗忘!
相关专题:太阳星城爱心之旅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