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债进入狂飙时代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06日15:56 外滩画报 | |
单月发行超过前11个月企业债岁末突然发力 外滩记者陈贤锋吴朝燮/报道 以一当十 2003年12月31日,总规模为50亿元的国家电网企业债券正式发行。中国网通在12月4日也发行了50亿的债券,50亿是2003年最大的企业债额度。在网通发行之后,中电投发债30亿元,华能发债40亿元,江苏交通发债18亿。2003年前11个月,企业债券的总发行量仅为150多亿元,而在12月一个月份里,这一数字就达到188亿元。 临近岁末,企业债的发行突然发力。 “谁都料不到,债券的形势变得这么快。”金通证券的债券分析师钱向劲也觉得2003年债券市场的变化太大,“上半年是个债券出来都被抢光,下半年不光二级市场在跌,很多债券甚至连发行都困难。” 跟债市沉浮关系最为密切的是两个因素:利率水平和货币供应量。 “我推算,”钱向劲说,“12月份,央行在公开市场上净投放的资金达500亿,这为密集发债提供了条件。” 利率是另外一个重要的条件。12月份发行的这五家公司发行利率为4.6%(十年期,以下同)上下,而此前发行的企业债利率为4.1%。 按照业内人士的看法,目前市场比较认可的利率目前是4.7%。“4.6%上下的利率 水平和市场认可的水平很接近,所以经过各种努力,卖得勉强还可以。”长城证券资本市场部王磊欣慰地说,华能债在10个工作日内已经售罄,最终认购额略大于发行量。 由于2003年物价开始走出负增长,存在升息的压力,所以对企业来说,能顺利地把企业债发出去,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情。 浮动利率受到追捧 12月份的企业债券发行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开始实行浮动利率。华能和网通都发行了一定比例的浮动利率债券。 而此前,所有的企业债都是固定利率的,而且利率有“不得超过同期银行定期存款利率40%”的硬性规定,具体的利率一旦通过了央行的审批,就不得再更改。 但由于目前的债券大多是长期债券,期限一般在十年左右,但不可能有人能预测到十年当中银行利率的变化和通货膨胀情况,因此,浮动利率债券就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债券业里有一句话,没有卖不出去的债券——只要条款设计的合理”。一位债市研究者说。 三大部委各司其职 从融资渠道上来讲,企业的融资渠道最常见的有银行贷款、股票市场融资和债券融资这么几种。 银行贷款最容易获得,但利率比较高,现在银行贷款一年期的利率是5.3%,而一年期的企业债利率一般在4.3%上下,要比银行贷款的成本低不少,而且债券的期限比较长,银行贷款大多是短期贷款。 同股票市场融资相比,尽管发行债券的成本要高得多,但现在情况下,能上市的公司毕竟还是少数,而且上市需要花费的时间比较长。 “企业发债都是国务院特批的,能争取到不容易。”华源集团负责企业债的张忠平先生对《外滩画报》说。尽管旗下拥有四个上市公司,华源集团还是在2003年9月中旬通过债市融到了6亿元的资金。 华能集团的一位人士这样说:“对我们这样的企业,银行授信额度很高,从银行直接贷款融资其实并无困难。但企业还是非常乐意通过债市融资,用以补充长期资金。另外当然,通过债市融资,利息要比从银行贷款低。” 目前,企业债的发行实行严格的审批制。三个部级单位参与到企业债的发行上来:发改委、证监会和央行。其中,发改委主要定谁可以发债,证监会主要分管发行过程,而央行则管发行利率。 目前我国只允许拥有良好信誉和连续三年盈利记录的企业发行债券,并必须由银行提供担保。实际获准发债的企业,多涉及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或属国家或地方的大型骨干企业,国家扶持的重点项目。 等人民银行、国家发改委、证监会三部门审核企业资质完毕以后,企业需要制订详细的发行方案(包括债券的利率、期限等),上报人民银行,利率由人民银行确定后,再由证监会批准正式发行。 长城证券是华能发债的主承销商,该公司资本市场部王磊介绍说,公司从2003年初就着手华能的项目。各种手续办了足一年,才算是最终发行成功。 华源的发债经历显然更为曲折。据华源方面介绍,早在1999年,他们就有了发债的想法了,经过长时间的准备,2002年初公司上报材料,2003年1月份6亿元的额度批了下来,到9月份发行方案才完全批下来。 要从配角变主角 “国际经验表明,缺乏一个完善的债券市场,不仅会直接制约资本市场的发展,同时也会影响货币市场的流动性及其运行的效率。”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对《外滩画报》说。 据易宪容介绍,国外成熟资本市场,企业债市场是最主要的融资渠道之一。 在1997年的金融危机中,亚洲许多国家的银行体系纷纷失效,之后迅速发展了公司债券市场,以降低金融体系过分依赖银行的系统风险,构成稳定的国家资本结构。 据易宪容介绍,央行的2003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表明,中国债券市场总体上不仅落后于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而且在结构上极不合理,债券中占绝大部分的是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公司债券只在其中占了很少部分。 “一个完整的资本市场,需要有均衡发展的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企业从银行融资到股权融资,最终还要过渡到大规模的债权融资。”易宪容说。他认为,我国目前企业发行债券还处于在政府管制下的审批制,有限的额度加上发债企业的地域、行业价格等均需经过严格的审批,直接导致了企业债券市场的萎缩。 目前我国银行体系拥有的金融资产占全部金融资产总额的80%以上,众多企业间接融资比例过重、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比例的严重失衡等因素,直接导致了银行等金融机构积聚了相当大的风险,因此加强直接融资比例、大力发展一个健全的企业债市场可以有效地降低金融系统风险。 “很明显,我国的融资比例是失调的,直接融资比例远远小于间接融资。”钱向劲说。所谓“间接融资”是指从银行借贷,而“直接融资”是指发债和发行股票。尽管从去年开始债券发行量开始上升,但由于股票市场的下跌,总的直接融资比例上升的并不是很快,甚至有下降的情况出现。 2002年,我国直接融资占间接融资的比重为9%,而国外成熟市场包括发展中国家的一些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比例差不多在1:1左右。美国债券市场规模相当于GDP的143%,日本为136%,欧盟为82%,全球债券市场规模相当于GDP的95%。 同时,在直接融资中,我国债权融资又远小于股权融资规模,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债权融资规模一般是股权融资规模的几倍。目前国内股票市值为4万多亿元,银行的总资产约为16万亿元,与此相比,债券市场的规模显得不相协调。 声明:《外滩画报》授权新浪网独家报道 相关专题:外滩画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