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杂志:谁在葬送台湾的未来?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12日12:45 《环球》杂志 | |
执政的民进党故伎重演,大炒两岸关系的敏感话题,使海峡两岸黑云翻滚,险象丛生。事实表明,“台独”不仅是台湾、两岸关系的“毒瘤”,也是中美关系、国际社会的“毒瘤”。“台独”是一切麻烦的根源。 李家泉 民进党主政台湾近4年来,海峡两岸的政治关系始终寒气凌人,毫无转暖迹象。如今新一轮大选又已逼近,岛内蓝绿两军对垒,形势相当严峻。执政的民进党故伎重演,大炒两岸关系,继“一边一国”论出笼后,又打出“台湾正名”、“公投制宪”、“催生新宪法”等敏感话题,使台湾岛内和两岸关系闹得黑云翻滚,险象丛生,吉凶难卜。 “三情之乱” 总的说来,目前台湾岛内无论选情、民情、政情,都是突出一个“乱”字,所谓“三情之乱”是也。此“三情”之“乱”,尤以选情为最突出。具体有以下三大特点: (一)两派对垒,阵线分明。过去两次大选,第一次1996年3月,是李登辉、彭明敏、林洋港、陈履安4组力量角逐;第二次2000年3月,是连战、宋楚瑜、陈水扁三组力量角逐;第三次2004年3月,是以连战为首的泛蓝军和以陈水扁为首的泛绿军两派势力角逐。与过去两次比较,本次大选最明显的不同点是各种势力相对集中,分别集结在蓝绿两面大旗下。 (二)正不压邪,邪气上升。第一次大选,李登辉戴着“统派”的假面具,骗取了很多台湾民众的信任而获得胜选。第二次大选,李登辉虽还在台上,但假面目已逐渐暴露,明帮国民党(连战),暗助民进党(陈水扁),结果陈水扁以微弱多数胜选。这第三次大选,形势已大变,台上的陈水扁勾结台下的李登辉,相互配合,大造声势,正不压邪,舆论逆转。过去是“独派”相对隐蔽,如今是“统派”相对“隐蔽”。有以下顺口溜为证:统派不香反臭,独派不臭反香;独派盛气凌人,统派受压憋气;绿色恐怖笼罩,动辄红帽上头;披绿“可以放火”,穿蓝“不能点灯”。 (三)势均力敌,胜负待决。陈水扁的民进党,本来就是一个很不成熟的政党,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不到4年的执政,经济下滑,失业大增,社会失序,民心不安。然正像台湾某些民众所说的,他们虽“不会做事”,但却“善于造势”。在“尊重民主人权”、“保护本土政权”、“反对旧势力复辟”等一系列耸人听闻的口号煽动下,成千上万人被动员上街,一次又一次地组织大规模游行,于是族群、统独、两岸矛盾被调动和凸显出来,人们的视线、目标被转移了,严重的政经社会等诸多问题被掩盖了,不断下降的“民意”开始稳住甚至回升。 按常理说,新一轮大选,应该是蓝胜绿败,但在目前台湾这种不正常情况下,产生不正常结果仍然是非常可能的。从目前的情势看,台湾岛内无论“选情、民情、政情”,都面临一个复杂多变、早晚不同、不易预测的时期。蓝绿阵营各自拥有的票源或民意趋向,虽时起时伏,变动不定,但总的又似乎是差别有限、悬殊不大。 “大民意”“小民意” 自去年以来,由于新的一轮大选日渐临近,陈水扁为了掩盖和扭转政绩不彰、经济不振这一不利于其新一轮大选的情势,便把“公投制宪”等敏感性政治议题端上台面,而且一天比一天炒得火热。早在2002年8月,陈水扁即提出两岸“一边一国”和“公民投票”;一年后,陈水扁又提出“公投是天赋人权”,再次喊出所谓“催生台湾新宪法”,而“新宪法版本将由公投决定”。其目的,自然是为了转移人们的视线和目标。 历史上,所谓“公民投票”,常常是掌权的野心家实现私欲的利器。法国大革命时期,拿破仑就是利用当时被炒得火热的自由民主气氛,通过3次公民投票使自己由执政官成为法兰西皇帝。其侄儿路易·拿破仑,40多年后如法炮制而重又颠覆了共和体制,重建了帝制。德国的希特勒,同样是利用公投实现了个人扩张权力的欲望和野心的。陈水扁一心主张搞“公投”、“制新宪”、“一边一国”,就是想圆其“台湾国”的美梦。 台当局所打的是“民意牌”。“民意”有真假之分。就是说,民意是可以制造的。即利用执政资源,借用“人权”、“民主”等作幌子来制造假民意。现台当局所称的“民意”,有许多都是靠文宣、误导、煽动、造谣等骗来的,有些纯属“民粹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民意”还可以花钱买来。例如,2003年9月6日和10月25日台湾举行的两次大游行,许多人不就是被花钱买去上街的吗?价码从500元新台币到1000元、2000元不等,有的还可以拿到一双鞋、一顶帽或一件T恤衫。在台湾经济如此不景气、失业者如此众多的情况下,有这样优惠的“打工”待遇,多少人会何乐而不为?据了解内情的人士透露,仅最近高雄的一次游行,就至少花去新台币1亿多元。 “民意”还有大小之分。即有“大民意”和“小民意”之不同。以陈水扁在岛内的民意支持度看,最多不过几百万人,至少有1700万人以上是不会支持他的“台独”主张的,这与岛内的多数人相比,与祖国大陆的13亿人口相比,与全世界反独促统的几千万爱国华侨相比,与所有这些反对力量汇集起来的总人数相比,简直是太微不足道了。台湾乃中国土地,即使要“公投”,也要由包括台湾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来投,否则,所得的结果,完全是非法的,也是无效的。 台湾“立法院”一场“公投立法”战,已于2003年11月27日结束。5种“公投法”的版本,最后通过的是排除涉及国家主权和统独内容的国亲两党版本,说明大多数“立法委员”们的头脑还是理智的和清醒的。但一些激进的分裂主义者们对此是不会死心的,他们已经信誓旦旦,声称一定要卷土重来,继续为“扫除公投障碍”而努力。陈水扁甚至扬言将使“公投”和大选同时举行。 “台独”不除,两岸难安 自香港回归祖国到现在已进入第7个年头了。“一国两制”在香港和澳门的成功实践,使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一国两制”在台湾也是行得通的。然而,台当局中,有人对前不久香港出现的一次大游行幸灾乐祸,认为这是“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失败。事实上,这恰恰说明香港所实行的“一国两制”是成功的:港人可以自由表达意见,中央政府并无任何干涉。实践证明,港澳人民是欢迎和拥戴“一国两制”的,游行并非反对“一国两制”。 “一国两制”在港澳的成功实践,这对台湾当局中一些死心塌地维持偏安“小朝廷”、保持国家分裂局面、甚至要搞台湾“独立建国”的人,自然压力很大,大有惶恐不安之感。于是拼命叫嚷说,台湾不是香港,台湾绝不接受“一国两制”。仅陈水扁一人,一个月内就不知重复地讲了多少次。大概是已经感到“冬天的威胁”了。 台湾当局为何至今仍拒不接受“一国两制”呢?人们越来越清楚,是“台独”从各个方面制造了麻烦:“台独”——台湾人民的麻烦制造者,搞得族群对立、鸡犬不宁,社会不安,经济下滑;“台独”——海峡两岸关系的麻烦制造者,搞得两岸关系至今不能正常往来,战争阴云笼罩;“台独”——中美关系的麻烦制造者,花钱买军火,买“保护者”,搞得中美关系因台湾问题无法根本改善;“台独”——“世界级”的麻烦制造者,国际上要在中国开“奥运会”、“世博会”,它却要选择这个时机宣布“台独”。 由此可见,“台独”不仅是台湾、两岸关系的“毒瘤”,也是中美关系、国际社会的“毒瘤”。这个“毒瘤”不除,不仅“一国两制”无法在台湾实行,也会闹得台湾不安,两岸不安,中美关系和国际社会不安,是人们应该考虑认真对待的时候了。 《环球》杂志供新浪独家采用,更多精彩文章请读《环球》杂志。 相关专题:关注台湾大选 拥护祖国统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