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为何如此之挤?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13日09:52 外滩画报 | |
曹林(深圳) 春运为何如此之挤?地球人都知道答案:大伙儿都扎堆儿地赶着回家,平时“静止”的人都“流动”起来,而公共交通的运输能力更多是面向常态的社会流动,所以就挤。 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现实驱使着我们要不惜爆挤的代价,不惜越过千山万水赶回 首先是发展差距造成的家与工作地的高度分离。发达国家是没有春运这个概念的,即使像在圣诞这样大的公共假日里,也不会出现大规模的省际社会流动,因为大多数人的家与工作地重合在同一个城市,所以逢年过节时家人团聚非常方便,没必要如此折腾。而我们所面临的现实就不一样了,城乡发展的差距,东西发展的差距,城市间发展的差距,形形色色的差距造成的必然结果,就是很多人家庭与工作地的高度分离:因为人往高处走啊,理性的经济人总是会选择能最大化地体现自己价值的地方,当他们感觉到家门口与外面世界巨大的差距时,他们就会选择出远门淘金、进城打工、到另一个城市寻找发展机会。 社会集体性的家与工作地高度分离,团聚时也就必然形成了“回家”的盛况,轰轰烈烈地扎堆到一起回家,就是春运中的人山人海的爆挤了。 其次是“春节回家”这个社会行为中包含着浓厚的家庭保障色彩。一般来说,特别在农村,出门在外的人都是一家之顶梁柱,一家之壮年男性劳动力,一家生活来源的创造者,家中上有老下有小,柴米油盐,衣食住行,老人需要赡养,小孩需要抚养,种田的农业税,盼星星盼月亮,这些七七八八的钱都要盼着家里出门淘金的人“过年回家”时进行支付和打点。在许多发达国家有着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福利和救济无缝地存在,“银发”一族老有所养,稳定的退休金收入和健全的养老院设施保证老人生活质量良好——家庭的保障功能渐渐退化。 在我们的社会还特别依赖家庭的保障功能这个现实下,很多人春节是一定要赶回家的。天伦之乐,团圆之欢,这些美好的想象很多时候只存在于表象中,爆竹声中辞旧岁,浪漫的烟花掩饰了多少现实的计算呢? 在这种思路下,我们还会解析出许多淹没在“春节挤回家过年”这个传统中的现实,休闲制度的刚性啊,社会对公共交通工具的过度依赖啊,社会流动的非理性啊,这些现实都以传统的形式隐藏在“回家过年”这个天经地义的习惯中,我们挤得心甘情愿,我们赶得不亦乐乎,我们以为自己在履行一个神圣的传统,实际上,我们不过是现实的俘虏。 声明:《外滩画报》授权新浪网独家报道 相关专题:外滩画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