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浪评论专题 > 正文

新浪时评:春节文化需要“嬗变”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1月30日19:04 新浪观察

  作者:盛大林

  小的时候,总是盼着过年。然而,对于现在的孩子尤其是都市的孩子来说,那种掐着指头算日子的期盼简直就等于“忆苦思甜”。我盼,是因为过年就意味着好吃、好喝、好穿、好玩;现在的孩子不怎么盼,是因为现在过年与平时已经没有多大区别。

  曾几何时,绝大多数人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有可能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然而,时至今日,大鱼大肉早已成了家常便饭,很多家庭甚至早已把鸡鸭之类的赶下了餐桌,取而代之的是山珍海味。想吃啥就吃啥,啥时候想吃就啥时候吃——谁还稀罕过年?

  俗语把过年称作“年关”,指的是穷人过年就像“过关”一样。因为一过年,就要还清一年的旧债,就要备年货。杨白劳一穷二白,过年了没钱给心爱的女儿添一件新衣服,也要扯二尺红头绳送给喜儿。如今,没有几个人会把衣服穿破,有的人甚至在新衣服上“造补丁”。男士们越来越讲究“名牌”,女人们衣服多得穿不过来只恨没有分身术——添新衣与过年还有什么关系?

  古有“父母在,不远游”之训,但现在外出打工的人与日俱增。不过,到了过年的时候,人们还是压抑不住回家团聚的热望,可有限的交通工具难以承载数以亿计的人潮。为了给运输“减负”,前些年,政府曾煞费苦心地掀起过一轮“在外乡过年”的宣传攻势,号召打工者不要回老家过年。然而,随后的一曲《常回家看看》在不经意之中就让此前的九牛二虎之力化为乌有。一位响应号召曾留在他乡过年的打工者亲口对我说,当从春节晚会上听到那首歌时,他和其他工友都禁不住泪流满面。此后的几年,春节返乡的客流有增无减。铁路、公路,甚至平时门前冷落的民航,票价都涨了,理由据说是为了“削峰平谷”,但大多数人觉得那是“乘机捞一把”。遥远的旅程、不菲的票价加上那令人窒息的拥挤,让不少游子只好把团圆之梦深深地压在心底——对于他们来说,或许宁愿没有“过年”之说。

  “爆竹声中一岁除”,但对于有些城市的市民来说,年也只能在悄无声息中度过,因为燃放烟花爆竹是被禁止的。近几年来,人们为此争执不休。不论孰是孰非,不争的事实是:没有烟花爆竹的春节太没有“年味儿”了。

  还好,“春节联欢晚会”成了一种“新年俗”。央视宣称,共有5亿人收看了2004年的晚会。有人怀疑这个数据的真实性,但迄今为止,春节联欢晚会的收视率高于其他所有电视节目,应该仍是勿庸置疑的。春节晚会已经办了20多年。前十几年,越办越红火,但近几年,越办嘘声越多。我一直认为,春节晚会近年来饱受非议,固然有缺乏突破等节目质量方面的原因,但更主要的则是因为观众的欣赏水平和期望值的不断攀升。总的来说,春节晚会的总体质量还是不断提高的。如果把今年备受诟病的春节晚会拿到1984年的春节播出,我相信效果肯定比当年曾赢得满堂彩的第一届春节晚会要好得多。

  人们对春节晚会的期望值为什么越来越高?主要是因为可期望的东西越来越少。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穿新衣,团圆饭,走亲戚……这些原本都是过年的“标志性元素”。然而,这其中的大部分都大打折扣,甚至失去了意义,“硕果仅存”的只有最不需要激情的“贴春联”了。到哪里释放积攒了一年的激情?到哪里寻找意想不到的惊喜?似乎就只有春节晚会还可以期待一回了——其实,这本来就不是一台晚会所应该承受的。

  经常有人提议:央视的春节晚会既然越办越臭,干脆停办得了!我不赞成。因为我觉得中国人确实需要这样一份“文化大餐”。但同时我并不希望更多的人去看春节晚会,因为我觉得人们应该有更多的选择,因为数亿人同看一台晚会本身就是“春节文化”贫乏的表现。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需求的不断提高,“春节文化”出现了巨大的“空白”。这种“空白”不仅造成了中国人的失落,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很显然,“空白”都是精神上的,要想填补它,当然应该从精神上着手。春节晚会就是这样一种精神产品,燃放烟花爆竹也是一种精神需求。近年来,一些地方的政府大力恢复传统的文化庙会,也正是丰富春节文化的一种有益的尝试。

  人类近一百多年来的跨越比此前两千年的发展还要大。社会的飞速发展必然伴随着文化上的深刻变化。中国的“春节文化”确实需要“嬗变”了。但我们应该明白:“春节文化”不论如何填充、演变,它可能都不会像以前那样“年味十足”,那样具有“民族特色”——这是开放的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世界其他地区民族文化的共同趋势。

  相关专题:新浪评论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