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粤会馆与广东会馆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09日00:31 天津青年报 | |
旧时,天津有不少会馆,其性质与坐落在北京的会馆大不相同。北京各会馆的主要功能是接待赴京赶考的各地生员,而天津会馆偏重于商业性能,具体说来,是客居天津的商界人士为联络感情、协调关系、议定策略、维护权益,也为解决诸如存放货物、临时住宿等实际问题设立的馆舍,与同乡会性质类似。天津从元代以来就是漕运的枢纽,每年夏秋两季漕船、商船集中停泊于三岔河口一带,将江浙闽粤的蔗糖、茶叶、布匹、绸缎、纸张、柑橘、鱼翅等源源运抵津门;然后再将北方的药材、杂粮、豆类、核桃、山货等运往江南。各地商贾 天津最早出现的会馆是闽粤会馆。早在300年前,由广东、福建、潮州商家组成的商船队就驶入天津经商,人称“广东帮”、“潮州帮”和“福建帮”。他们分别建立了类似同乡会的组织:广东帮名为“常丰盛公所”,潮州帮名为“万世盛公所”,福建帮名为“苏万利公所”。由于地域接近、语言相通,三方同乡帮会于清乾隆四年(1739)联合建立了闽粤会馆。地址即今天位于北马路的二中心医院。该会馆前门开在北马路,后门开在南运河畔的针市街。在财务管理上采取三帮轮流值年制度。后因内部发生经济纠纷而分裂,会址改为民居。1953年拆建为第二中心医院。 位于旧城鼓楼南的广东会馆,是天津至今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大的清代会馆建筑。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时任奉天巡抚、天津海关道的广东人唐绍仪等人,为了巩固发展广帮势力,倡议集资重新修建了富于岭南特色的广东会馆。其主要建筑是戏楼,门前悬挂“岭渤凝和”的巨大匾额,所谓“岭渤”是岭南与渤海的缩略。其建筑风格体现出南北文化相融相生的特色。这座可容纳七八百人的室内剧场,是国内保存至今最大的一座古典剧场。1912年孙中山先生赴京途经天津,曾在此演讲。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杨小楼等都曾在这座戏楼上演出。1962年,广东会馆被批准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市政府对该馆加以整修,使之焕然一新。1986年天津戏剧博物馆设于馆内。广东会馆已成为了解和欣赏我国戏剧艺术和展示中国戏剧文化的窗口。谭汝为 相关专题:天津建卫600周年纪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