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2004广东“两会”专题 > 正文

排头兵精神之经济强省:协调发展继续先行一步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10日15:08 金羊网-羊城晚报
  文/本报记者 汪令来 闫修彦 罗颖 曾璇 林洁 图/本报记者 陈秋明

  省长黄华华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出,“要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那么,什么是装备制造业?一个普普通通的制造业门类,为什么值得如此重视?

  发挥比较优势:发展装备制造工业

  “这都是因为装备工业在现代工业发展中的特殊地位。”省政协委员、华南理工大学管理学院院长蓝海林认为:说到底,在当前工业发展中,装备业既是基础又是“至高点”。在某种程度上,它还代表着广东工业调整的方向,广东当排头兵,这是“快马加鞭”。

  说是基础,装备制造业是制造生产工具的工业,比如机床、生产线等,称得上是工业“母鸡”,没有它就造不出市场上日新月异的商品;说是“至高点”,因为制造的是生产工具,老百姓所用商品的优劣直接决定于生产工具的优劣,它的科技含量更高、精度更高,因而附加值也就更高。

  蓝海林委员认为,广东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的时机已经成熟。

  首先,有应用基础。广东是制造业大省,这些年因为国内外大量制造设备,所以也熟悉和了解设备市场的需求,进而也开始“玩”起了设备。比如佛山陶瓷海内外闻名,当地就有一家做“科达机电”的上市公司瞅准这个市场,开始做陶瓷设备。原来当地陶瓷生产线从意大利进口,可后来科达的设备也开始出口,还打败了“师傅”。

  其次,有人才和资金基础。与轻工产品劳动密集型不同,装备工业投资需要雄厚的资金和技术人才。这方面,恰恰是目前广东的长项。那么,为什么说装备制造代表广东工业的调整方向?省人大代表、广州市经济研究院城市所所长刘江华认为,广东工业以前是以电子、轻纺等为主,但随着人力成本和土地成本的提高,在竞争激烈中这些极易被“仿效”的产业已渐渐失去优势。怎么办?广东必须寻找能充分发挥自己在资本、科技和人才等方面保持比较优势的产业———而装备制造业和重化产业正符合这样的要求。

  刘江华代表认为,改革开放20多年来,全国各地轻工电子类产品的生产线、机床等第一代生产工具大部分是从国外进口的,而按照产业周期计算,到现在差不多要更新换代。这事实上正是国内发展装备工业巨大的潜在市场。

  “广州汽车的成功,可以看作是一个发展装备工业的典型案例。”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利文说,汽车产业本身不仅给广州工业带来丰厚的产值和利润回报,而且仅其吸引的配套配件生产如今就有50多亿元的年产值。“如此之高的产业集聚效应,有多少产业能与之媲美?”
图:装备工业代表着广东工业调整的方向。本报记者 陈秋明/摄影

  强调眼光向内:对外对内都要开放

  “广东要发展,对外开放也要对内开放。”在“两会”上,针对要当好排头兵,不少代表委员都积极提出自己的建议。“对外开放”就是要继续加强外源型经济,“对内开放”则要加强内源型经济。什么叫内源型经济?就是经济发展所利用的资金、人才、市场等都是靠内部资源,简单点说就是靠内部资源、内地资源。

  众所周知,广东是靠海外资金和产业发展起来的,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1/3强,加强外源型经济战略至今仍是重中之重,为什么突然要强调“眼光向内”?“这既是需要也是责任。”蓝海林委员认为。说是“需要”,一方面,广东经济要内、外两条腿走路,增强抗国际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拓展内地市场特别是以“泛三角”为腹地,事实上是进一步打开自己的发展空间。至于“责任”,广东要发挥排头兵作用,仅自己发展了还不行,还要带动其他地区一起发展,但首先是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省政协委员、华师大经管学院教授林勇则用“富亲戚、穷亲戚”的说法,通俗地表达了他对目前广东在处理一对“内、外源经济”上的看法。“广东现在有两个亲戚,CEPA(内地与港澳更紧密经贸安排)那头是有钱的‘富亲戚’,泛珠三角那头是有资源的‘穷亲戚’,但对我们都有挑战。”林勇说,例如,香港银行开始经营人民币业务给广东银行带来压力,香港产品免税给广东制造业带来挑战;但粤港澳组成的“大珠三角”可以联合拓展国际市场,有利于提升广东在国际经济上的地位———如何平衡两者关系?

  同样,广东与内地八省区组成“泛珠三角”,一方面可以打开珠三角的腹地,进而全面进军内地,使产品市场更加广阔;而另一方面,如果不能处理好与落后地区的比较优势,广东的资金会不会外流到“穷亲戚”那里,造成类似香港曾出现的产业“空心化”?林勇委员指出,这两层关系都值得好好研究。

  重视协调发展:经济发展“第一要务”

  在众多代表委员和专家们看来,广东经济发展的“第一要务”,应是“新发展观”中的协调发展。比如城乡协调、区域协调以及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等等。

  林勇委员表示,衡量广东是否发展,要有完善的综合指标,不能单看GDP的增长,山区发展、城市贫困问题同样要解决;经济发展的同时,煤、电、水等不可再生资源要保持可持续利用;政府还要全面考察外来人口带来的压力,让外来人口持续为广东作贡献。

  刘江华代表则提出,对于当前较为迫切的区域发展不协调问题,发展内源型经济可供解决之道。

  刘江华说,从珠三角与粤北、粤西和粤东拉开差距的历史来看,多为外源型经济使然。原因是:外源型经济原料和市场两头在外,交通和区位优势非常重要,因而闭塞的山区就很难得到发展。但如果利用民营企业等内源型经济在山区发展“草根经济”,在交通搞好的基础上应该大有作为。这一点,浙江温州就是一个可以借鉴的例证。那里虽然也是山区,但由于民营经济发达同样带来快速发展。

  政府“放水养鱼”: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经济要发展,政府还要放权。”有委员代表和专家提出,政府只有“放水养鱼”才能让市场更活跃,而在另一方面,政府也只有从更多的“权力”解脱出来,才能管好自己真正应该管的事。

  一位来自广州的省政协委员提出,有些政府部门对权力抓得已到“事事俱细”的地步。比如海珠区一个镇的污水项目,都要经省里的主管部门批准。这位委员激动地问:试想一下,一个把这样的权力都把在手上的主管部门,哪还有精力去做全省经济协调工作呢。

  这当然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事实上,即使在广东这样堪称国内市场程度最高的地区,政府仍需要给市场松绑的地方并不在少数。另一个简单的例子,广东出口在全国遥遥领先,但迄今为止,广东一些农产品、食品、电器在国际上遭遇反倾销投诉、专利限制时,因少有行业协会出面解决而屡屡败阵。

  对此,王利文认为,主要原因是政府平时不肯放权,民间协会、社团生存空间有限,而导致需要行业组织与国际同行周旋的关键时刻,没人到场。

  那么,“放权”以后政府部门应该忙什么呢?林勇委员认为,应定位于制度制定和行政执法。比如,当前可以着重解决投资者利益保护的问题。研究发现,到印度投资回报率比美国高4倍,但美国吸引的投资仍远远高出印度。原因主要是后者对投资的保护机制好。所以在这方面,广东应着力为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营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还有规划和协调问题。蓝海林委员认为,地区发展协调、人与自然的协调,没有政府出面肯定不好解决。这些协调往往都需要重新配置资源,没有政府的权威或经济杠杆的调节,也绝对难以实现。

  (晓航/编制)

  相关专题:2004广东“两会”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