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焱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能忽视学前教育的作用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11日14:27 首都之窗 | |
“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十六大提出的教育发展目标的重要内容。身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系主任的刘焱委员,经过多年来在学前领域的研究探索和实践,深知人才在国家建设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而人才培养的基础在于良好的教育。她认为,学前教育不仅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且对于人的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具有奠基性的作用。因而,在前不久召开的北京市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刘焱委员强 大量研究表明:高质量的学前教育能够促进幼儿认知和社会性发展,为儿童入学学习和今后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提高义务教育的效益。对于生长在经济困难家庭的儿童来说,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包括托幼机构教育和家庭教育)更为重要。关于中介学习理论的研究表明,通过改变母亲对待孩子的教育态度和行为,可改善幼儿的认知发展状况。贫穷的母亲同样可以为她们孩子的认知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这种观点打破了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的,母亲受教育程度与儿童的认知成就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结。由英国教育和就业部支持的一项关于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的研究也指出,父母对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视和父母与托幼机构的合作是高质量的学前教育的重要因素。学前教育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社会改革手段。英国政府从1998年3月开始实施国家儿童照料战略,投资80亿英镑以扩展和改善为年幼儿童和家庭提供的学前保育和教育服务,其核心宗旨就是向社会贫困和歧视宣战、鼓励和扩大就业、减少贫困,为幼儿入学做好准备,改善教育质量、为家庭提供更广泛的支持、构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学前教育过去在我国带有"单位福利"的性质。在北京市,各企业部门办园约占60%左右,市立园仅占5%。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原属?quot;后勤"的幼儿园脱离了主办单位而走上"社会化"的发展途径。刘焱委员认为,如何在托幼机构改制的过程中,打破各单位、部门各自为政的条块分割状况,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协调机制,把长期投资的教育资产仍用于教育事业以避免流失,是政府应当考虑和解决的问题。北师大学前教育系师生在调查中发现,由于缺少以政府为主导的宏观协调机制而致使一些办园质量和效益都比较好的园所被迫关闭的事例。这不仅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流失,而且也加大了对其他园儿童入园的压力。刘焱委员说,学前教育是一个涉及社会各个方面和"千家万户"的教育事业。因此,托幼机构的改革涉及到如何支持和鼓励就业、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保障每一个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和权利、为后续学习作好适当的准备、提高基础教育效益等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问题。刘焱委员说,只有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社会为依托的全面整合和综合利用学前教育资源的协调机制,政策保障,才能确保托幼机构办园体制的改革顺利进行,才能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北京市的学前教育发展领先于全国。幼儿的入园率已达到82%多,2000年在全国率先推出了第一个地方性的学前教育法规《北京市学前教育条例》,把3岁前幼儿的早期教育问题列入了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刘淇市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quot;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作为今后五年工作的任务之一。刘焱委员认为,在托幼机构办园体制改革和大量的民办幼儿园出现的新形势下,北京的教育行政部门应当考虑如何扶持薄弱和民办园的发展,把不同类型和不同体制的幼儿园都视为社会的教育资源,创造一个促进托幼机构良好发展的公平与公正的外部环境,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而不致使优质学前教育资源仅仅成为少数有钱阶层的专利。 刘焱委员呼吁,我国要在20世纪头20年建成惠及十几亿人的全面小康社会,必须重视改善仍然处于发展不利地位的贫困人口和经济困难人群的生活状况,而学前教育在这方面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学前教育应该满足大众对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并适合广大群众的经济承受能力,充分发挥其支持就业和终身学习、提高基础教育效益和国民素质、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夏丽新) 相关专题:2004北京“两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