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在抢座、占座、让座之间接受挑战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16日18:54 新华网 | |||||||||
新华网长春2月16日电 (鲍盛华、王晓明)在长春,“有奖让座”引发了一场不大不小的争论。记者采访了一些乘客、公交车司机和社会学者,以下是他们对这一现象的实话实说。 道德在抢座、占座、让座之间接受挑战
13路公交车车队队长王锡昌:现在市民本身就把这个座位看得很重,我每次到始发站和终点站的时候都能见到很多人在等车,车门一开便蜂拥而上,就是为了抢个座位。如果看着座位被占得差不多了很多人就不上了,等下辆车来了再抢。看他们抢座位的劲头就可想而知了,他们当然不愿意让座。 长春市气象局退休干部张先生:很多年轻人现在的确不愿意让座,他们可能觉得没有这个义务,让不让都无所谓。现在乘坐13路公共汽车的时候明显感觉到有了变化,是不是“有奖让座”的作用咱也不好说。有的人不一定是为了奖品,没有奖品人家也能主动让座,还有一些人可能就需要用这些东西来鼓励一下。我觉得这些公交车司机好,像我们这样的老人,超过70岁就可以免费坐车了,司机们赚不着我们的钱不说,还为了我们能有个座位宁可自己花钱,让我们十分感动。 长春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工作人员董桂霞:整体上看,这些年来长春市的精神文明状况是好的,但是人和人的素质本身就参差不齐,我们也不可能对所有人都提同样的要求。 “有奖让座”表明在社会转型期不能简单地评价利他主义 市民李女士:我给别人让座后得了一个奖品。我并不想要回报,让座是应该的,原来没有奖品的时候我也经常让。但是感觉有这么个奖品后,不在于多少,就是心理上觉得自己的行为得到了回报,感觉挺好的。 市民徐先生:我给人主动让了座,但我没有要司机给的奖品。“有奖让座”的确是好意,是为了给老年人提供更多的方便,确实难能可贵。但是我觉得给老人让座是自己分内的事,拿了奖品等于是对自己品格的玷污。 公交车司机韩晶:我并不赞成这种行为,我觉得这个钱不应该由司机来出。我开公交车已经十几年了,现在丈夫下岗在家,孩子才上初一,家里靠我每月1000元左右的收入维持生活。虽说买那些奖品也花不了多少钱,省一省,谁都能出这个钱。但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我总感觉不是那么回事。让座本来就应该是乘客主动的行为,是人们道德风尚的体现,如果说司机有责任的话,那只是督促一下,或者说帮忙号召号召。 市民高先生:在中国的社会转型期,道德状况与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连,现在谈让座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是不一样的。那个时候是纯粹的利他主义。最早建立道德的时候是有着物质的基础做保障的。因此,“有奖让座”表明在社会转型期不能简单地评价利他主义,还要与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避免社会上有一个“雷锋”就可能随之增加若干个懒人的情况出现。 客观看待“有奖让座” 吉林大学博士生导师姚大志教授:从传统上讲,道德如果与功利性的东西有了关系,那么就不叫道德了。但是社会上出现了对推进道德的鼓励措施是无可非议的。让人们有道德行为,可以有不同的方式,大家都认为传统的方式是学校向学生讲,父母向孩子讲。也有别的方式,“有奖让座”就是一种推进道德的鼓励措施,这能够让人有一种良好的行为。有的人知道该尊老爱幼,但是他可能不做,说明观念与行为是不一致的。为了鼓励这种行为,设计这种方式,也是可以的。假如这种设奖的办法效果好,就是一个积极的办法,从道德的角度看也是允许的。 评价一件事情,要看结果。可能大家对人的动机有争议,但其实很难说清一个人的动机是怎么样的,只要产生了好的社会效果就肯定是一件好事情。因为从一件事的结果来看,动机只是“小道理”,结果才是“大道理”,“小道理”应该服从“大道理”。(完) 相关专题:公民道德建设网上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