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追踪:吉林特大火灾与一个商厦的改制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26日09:42 三联生活周刊 | |||||||||
54人死亡,68人受伤。2月15日吉林市中百商厦大火,留下的是冰冷而残酷的数字。囊括了日杂百货、服装布料以及洗浴舞厅的中百商厦所在位置,被当地人习惯地称为“西关”,城市西侧很边缘的地方,东西走向的长春路连接着往西更广阔的郊区。近十年时间里,虽然这个中小型商场在这一带仍旧“最大最全”,但业主们纷纷感觉“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价格低廉,离家近”的最普遍消费心态印证了吉林市商委副主任王林描述的西关现实——“城郊结合部,低收入群体集中”。对于这个经营状况“一年不如一年”面临改制的困境商场 记者/王鸿谅 生死之间 78岁的毛凤久被送到医院时候已经没了知觉,衣服全部湿透,外套上还凝着冰碴。换下的衣服收在病房暖气边的塑料袋里,“现在都是潮的”,保姆李月(化名)拎着衣服说这话的时候已经是2月17日的中午11点,距离火灾整整两天。 2月15日的吉林,还在去冬以来最大一场雪后的漫天寒彻里。虽然这种白天也是零下20多摄氏度的日子在北方很常见,毛凤久还是放弃了晨跑的念头,毕竟他已经78岁。毛凤久很习惯别人叫他“老毛头”,退休后闲不住,从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开始,在各个舞厅帮忙收票看门已经好几年,他说在吉林市西边一带的舞厅里,“打听老毛头就没有不知道的”。 新年后他开始到中百商厦四楼的舞厅上班,收票和看门,每天从早9点到晚8点,每月500块。早饭照例是保姆李月精心做的粥和馒头,临出门李月和往常一样叮嘱他记得准时回家吃中饭。自打患糖尿病多年的老伴过世后,老毛头就很想跟李月“把手续办了”,因为儿女们的反对,两人只好这么不尴不尬地拖着。 跳舞和洗浴的人陆续上楼,老毛头记得临近吃中饭的时候,11点半不到,舞厅里已经有100多人,这并不是舞厅生意最好的时候。来跳舞的大都是附近的居民,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下岗工人,这个月票6块钱的舞厅,在他们所能承受的消磨时间的娱乐中,无疑是不错的选择,到下午晚些时候,人数能达到300。老毛头说,当时,突然,舞厅里激烈的“蹦迪”音乐停了下来,灯也灭了。瞬间的冷场过后,听到有人大声喊:“不要害怕,临时停电,5分钟后就会来电。”但电再也没来,几分钟后,窜上来的全是刺鼻的浓烟,在东门口的过道里弥散,“着火了,快跑!”不知道是谁最先发出的叫喊,黑暗中的舞厅和一侧台球厅里的人马上惊恐混乱起来,争相往东侧的出口处涌。而舞厅的另一个出口,西侧的卷闸门在断电之后已经自动关闭。 “我也想跑到楼梯口下去。”老毛头说,“但走道里的人突然就挤满了,烟熏着,连方向也看不清楚。”被人群推搡着,无奈之下老毛头说他摸到紧挨着的台球厅的门挤进去,把棉袄翻过来蒙着头,脸冲着地板趴到一个角落里。尖叫、哭喊、混杂的脚步和玻璃被打碎的声音是老毛头清醒时的最后记忆,“知道有人开始往楼下跳,听着心里都怕,后来呼吸就越来越难,什么也不知道了”。 他是最后一名获救的幸存者。被搜救人员发现的时候,时间已经是下午1点半,台球厅的水泥地板上全都是积水,从走道里被砸烂的窗户透进来冰冷的空气,很快让积水开始冰冻,老毛头就那样趴在冰冻的水里,在令人窒息的浓烟里坚持了两个多小时。被送到最近的吉林市第三人民医院(简称三院)内科病房抢救的时候,全身热敷了半个多小时,他才终于有了知觉,缩成一团,不停地哆嗦。李月得到消息是下午2点,当时就差点哭昏过去。她到医院找了半个多小时发现老毛头,他依旧哆嗦不停。 6家伤员收治医院里,三院收治住院的伤者最多。三院业务副院长刘正国当晚熬了通宵守候,“当天共接诊51人,其中有11人在运送途中死亡,2人在抢救过程中死亡”。他将该院接诊的51人概括为3种类型:外伤45人,包括骨折、血胸、内脏破裂;烟呛5人,主要为一氧化碳中毒;受惊吓导致旧病复发1人。 最后的死亡数字,定格在54。 火灾背后 仍躺在病床上的毛凤久,脸的右侧还留着趴在水泥地上蹭出的红印,呼吸和说话都有困难,四肢活动起来也很不方便,但他依旧很庆幸自己“从火灾里捡回一条命”。的确,相比54名遇难者和其他67名更为严重的伤者,他已经算是“特别幸运的一个”。每月1000多元的退休金,让他在失去舞厅工作后仍有足够的保障。 说起着火的中百商厦,老毛头和大多数幸存者一样,并没有特别多的愤怒。他们也抱怨商场的拥挤狭小,不合理的楼层安排,漏洞诸多的消防设备,但有时候却发出同样的感慨——如果这个商场被全部烧毁了,今后的生活中会有怎样的不方便。迄今10年,中百一直是西关地区“最大、最全”的商场,而西关,在吉林市商委主任王林的描述里,是“城郊结合部,下岗工人、低收入群体集中”的地方,不难想象伴生在这样环境中的中百商厦,消费处于怎样的档次。 前身为第八百货商店的中百商厦,最初只是个一层楼的建筑,一半商场,一半洗浴。1994年挪到现在的位置重新扩建,修好后就是现在的结构:一楼五金家电日杂,隔层卖化妆品和文具;二楼是服装布匹,三楼洗浴中心,四楼是舞厅和台球厅。1995年2月初建好后在人保财险吉林市分公司投保,该分公司办公室主任安金辉说,投保数额最初是700多万,之后数字一直没有太大变化。火灾前三天,商厦刚刚续保完毕,数额为813万。700多万的保额,“在当时的吉林市算得上一个大数字。”安金辉说,“不过10年之后的现在,已经算不上什么了。” 商厦初修好时候,选用的是当时十分流行的绿色玻璃幕墙,那时候的西关一带,毛凤久回忆,长春路两边都是低矮的平房,相比之下中百算得上“最漂亮的楼了”。商厦营业后没多久就开始改变经营模式,分割成小摊位招租。当时的大背景,吉林市商委副主任杨开宝说,是“企业开始进入市场,商场的经营面向市场”。这样的思路下,商厦一二楼的所有空间里,摆放出了统一修好的长度为1.5米的柜台,外围绕墙或窗围成一个大圈,中间再摆出几个环状。每月柜台租金根据楼层有所差异,一楼550元,一楼半450元,二楼350元,此外每个柜台还需交纳每月10元的卫生费。承租下来的业主自然会充分利用自己这1.5米或者是它倍数的空间,发展到后来,商场两侧的通道,都被货物挤占了不少空间。从1998年开始,承租的业主大多是西关一带的下岗工人,商场的拥攘和通道挤占状况越来越明显。 商厦与业主之间的关系,却与这紧密相连的货柜摆放完全相反,承租的业主说,“也就是收租金的关系,每月交那么多钱,东西说没有就没有了”。商厦的办公楼是个简陋的二层小楼,就在违章搭建的仓库后面,业主们不止一次看见保卫科的值班人员上班时间在楼里打麻将。“每月也就那么点钱,谁有心思工作?”一名商厦的工作人员无奈地辩解。事实上,在火灾之前,这样的“各司其职”相处模式已经为众多业主所接受,保安每天负责开门锁门,业主吆喝买卖,除了收租金的时候,彼此平时难得碰面。 10年中,商场只有极少的几次小火,类似一楼顶棚的电起火,迅速切断电源后就扑灭了。几乎所有业主,对于这个早就存在多重安全隐患的商场的描述,却是“干净,环境好”。一楼业主王耀武还强调防火在这里历来就很被重视,比如“商场里贴着不许抽烟的大标识”,“业主们会自觉地劝说抽烟的顾客熄灭香烟”,还有“保安要是发现了抽烟的业主,会警告甚至罚款”。即便是在自己摊位上的所有财物付之一炬后,王耀武对于商场的评价还是没有改变。绝大多数业主都将这起火灾视作一场意外。之前曾给自己财产投保的,也只有2户业主。 目前商场在事故处理上出面协调的,是已经54岁的中百党委书记张宝珍,对于中百这么多年来的经营状况,他的反应是深深的叹息。作为商委下属的24家改制中的企业之一,中百有着改制中国企的通病,“经营困难非常大”。杨开宝的解释也都是一些通用的词句:“商品结构、进货渠道、销售渠道都有问题,企业库存十几年没卖出去的商品有上百万;管理模式落后,企业包袱沉重,债务多。”而主要负债,吉林市一名知情官员说,“来自1995~1996年建设时的银行欠款,大约有上千万,那时还是商委的前身商业局确立的项目”。1995年1月竣工并投入使用的这座大楼,由于欠承建公司的钱,一直没得到产权证,至今已10年。 商委一位负责官员不无忧虑的说:“中百的改制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设想的改制方案大约是几层楼给银行抵债,另外的让职工入股。但改制过程中,土地出让金和以往对银行的债务成了改制的两个最大障碍。”而现在,突如其来的这场大火导致的惨重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这个老商业国企的改制恐怕是要搁浅了”。 相关专题:吉林市商厦发生火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