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关注台湾“大选”专题 > 正文

泛蓝阵营三党概况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27日15:15 中国网

  中国国民党的发展概况

  中国国民党成立于1894年,自1949年迁台后,一直以“执政党”身份掌控台湾政局。在2000年3月的台湾地区最高领导人选举中,因国民党本身分裂导致票源分散,而丧失执政权,沦为在野党。

美妙时光产权酒店 紫光台式电脑
小户型主阵容揭晓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一、基本实力

  在2000年前,国民党因长期执政而几乎垄断了岛内所有的政治、军事、经济与社会资源,并依凭执政资源在岛内各种大小型选举中获得多数席位。下台后,尤其亲民党从国民党内分裂出去后,国民党的实力迅速下滑。

  (一)表现在选票上的实力迅速下滑。在“一党专政”时期,国民党不仅在全岛性的“总统”、“立法委员”、县市长等大型选举中一般都能获得过半数的选票和席次,在县市议员、乡镇市长以及村里长等基层选举中,更是经常囊括80%以上的席次。下台后,虽然国民党在基层选举中仍能获得70%以上的席次,但在大型选举中的得票率却迅速下降。如在“总统”选举中的得票率由1996年的54%下滑为2000年的23.1%;“立委”选举得票率由1998年的46.43%下降为2001年的28.56%,席次由123席下滑为68席;县市长选举得票率由1997年的42.22%下滑为2001年的35.15%,获得9个席次,连同台北市,目前执政的县市共有10个。

  (二)政党认同度迅速下跌。根据岛内各种民调机构所做的民调显示,在2000年以前,国民党的政党认同度一般都能保持在30%以上,但是下野后却急剧下跌到20%以下,目前一直在14%左右徘徊,居于民进党、亲民党之后。

  (三)党员人数下降。在2000年以前,国民党自己号称有200万党员。下台后,为了凝聚党员的向心力,国民党自2000年9月起进行的了为期4个月的党员重新登记。虽然国民党官方数字显示,参加党员重新登记的党员人数已突破100万,但党中央私下访查发现,实际上真正自行缴交党费、承认自己仍属国民党员的仅余34万人。

  二、组织架构

  国民党的党务组织架构主要分中央、县市(包括直辖市)、区级党部三级。国民党以“全国代表大会”为最高权力机构,闭会期间中央委员会行使职权,中央委员会闭会期间由中央常务委员会执行职权。2000年3月下台,国民党为“浴火重生、从零开始”,于2000年6月后开启了党务改造工作,改造后的组织架构主要为:

  (一)“全国代表大会”。为该党的最高权力机关,每两年召开一次会议,代表任期为4年。主要职权为:修改党章,决定政纲、政策,检讨中央委员工作,讨论党务与政治议题,同意任命党主席提名的副主席,通过党主席提名的中央评议委员,通过党提名的“总统、副总统”候选人。

  (二)主席。国民党设主席1名,自2001年后改由党代表选举产生为全体党员直接选举产生,任期4年,连选可连任一次。2001年3月,国民党首次举行党主席由党员直选活动,现任党主席连战以高达97.09%的得票率当选。主席综理全党党务,为“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委员会及中央常务委员会的主席,在主要决策上拥有最后的决定权。另外,国民党可提名数名副主席,经“全国代表大会”同意任命。目前国民党共有6名副主席,依顺为:共有6位副主席,依次为前“行政院长”萧万长、“立法院院长”王金平、前“内政部长”吴伯雄、林澄枝、“立法院副院长”江丙坤、现任台北市长马英九。

  (三)中央委员会。中央委员会置委员210人,候补委员105人,由“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任期4年。中央委员会主要执行“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并对外代表该党,讨论及处理党务与政治事项,选举中央常务委员等等。中央委员会设有秘书长1人,副秘书长1-3人,主要党主席提名、中央委员会通过任命。秘书长直接掌管中央委员会属下的各个机关,在国民党的决策机构中具有相当的影响力。现任秘书长为林丰正。

  中央委员会下面设置政策、组织发展、文化传播、行政管理4个委员会及“国家发展研究院”、投资事业管理委员会、考核纪委委员会三个直属运作单位。

  中央委员会闭会期间由中央常务委员会执行职务,是国民党的最高决策机关,举凡党政的重大决策和决议,均在此会议中决定。中央常务委员会置常务委员31人,下台后改由党主席指定为中央委员会委员互相票选产生,并随着“立法院”党团在党内决策地位的提高,“立委”在中常委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占半数左右。

  (四)中央评议委员会。它是国民党的咨询机构,其成员由党主席聘任,提请“全国代表大会”通过或追认。中央评议委员以会议方式行使职权,置主席团主席若干人,主持会议。

  (五)地方党部。国民党由于历史悠久,加之长期执政,在各地都设立了绵密的地方党部与基层组织。

  三、政策主张

  在李登辉主政的12年期间,逐渐偏离一个中国路线,将中国国民党改造为“台湾国民党”,导致党内理念不清、路线争议不断,新党、亲民党相继出走。为凝聚人心,国民党决定重新确立立党理念和路线。

  (一)政治定位方面:明确声明国民党是“中华民国的中国国民党,不是外省党,也不是台湾党,更不是台独党”,“本土化”绝不是族群化、省籍化、更不是“去中国化”。

  (二)两岸关系方面:全面清除李登辉分裂路线影响,回归“一个中国”路线。强调国民党对于“一个中国”的立场始终如一,依循“国统纲领”,在“一个中国、各自表述”的“九二共识”的基础上,追求两岸和平稳定关系,建立军事互信机制,建构台海和平区,在台湾优先的前提上,逐步迈向民主、自由、均富的统一。两岸搁置政治争议,从事制度竞赛,走向全面政经建设,形朔政治民主、经济自由的现代化国家。积极恢复两岸制度化协商,加强全方位交流,推动城市交流、政党交流、高层互访。推动两岸经贸松绑,促进两岸资金、人员及资讯移动透明化,创造国际企业策略联盟的环境。

  (三)在“国防外交”方面:建构全民参与的现代化“国防”,以精实军队战力,落实“有效吓阻、防卫固守“的战略指导。扩大区域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活动及国际组织,巩固、增进与“邦交国”的关系,积极拓展与其它非“邦交国”的实质关系。团结全球华侨,宏扬中华文化,共同建构全球华侨的生命共同体。

  (四)政治方面:遵守“宪法”及“增修条文”,坚决贯彻“双首长制”;坚持政党政治与责任政治原则,建立优质化民主。制定政党法及政治献金法,并对政党投资或经营营利事业进行合理规范与限制。进行选区重划,“立法委员”选举制度改采“单一选区两票制”等等。

  (五)经济方面:提升科技研发水准,编列研发经费,引导民间投入研发工作,以强化产业竞争力。开放“三通”、松绑“戒急用忍”,建构以台湾为中心的矽谷台北、上海以及东京、台北、上海“双黄金三角”,以巩固台湾在全球经贸体系中的关键地位。促进就业机会、改善就业环境,保障劳工权益,增进劳资和谐。

  亲民党的发展概况

  2000年3月31日,独立参选人宋楚瑜凭借在2000年“总统”选举中所赢取的466万票,正式宣布成立以“人民第一”为宗旨的亲民党,并逐步发展为国民党、民进党之外的台湾第三大党。

  一、基本实力

  亲民党成立后,依凭党主席宋楚瑜的个人魅及“立法院”党团的优秀问政品质,取得了稳步的发展。

  (一)具有一定选票实力。在2001年底的县市长与“立委”选举中,第一次参选的亲民党在“立委”选举中获得46个席次,得票率为18.57%,在县市长选举中获得台东与连江两个席次,得票率为2.36%;在2002年初举行的县市议员、乡镇市长选举中,亲民党获得4席乡镇市长,49席县市议员;在2002年6月举行的乡镇市民代表及村里长选举中,亲民党共获得58席乡镇市民代,20席村里长;在2002年底台北、高雄县市长及市议员选举中,亲民党共在获得8席的台北市议员,7席高雄市议员。

  (二)政党认同度稳步上升。在亲民党成立前夕,台民意调查机构所做的调查显示,亲民党已拥有12%的支持度,之后一直稳步向上发展,一般维持在17%左右,居于民进党和国民党的支持度之间。

  (三)党员人数稳步上升。宋楚瑜以30万票的些微差距败选后,宋楚瑜在选举中的死忠支持者逐步转化为亲民党的党员、认同者或支持者。亲民党成立首日,各地要求加入亲民党的民众非常踊跃,该党正式党员现已突破6万大关。从亲民党党员的省籍来看,外省籍、本省籍(包括闽南人和客家人)、原住民等各个族群都有,打破了外界有关由外省籍的宋楚瑜所创立的亲民党将沦为“外省党”的疑虑。

  二、组织架构

  亲民党的组织架构主要分为中央与地方二级制,各级组织以各级委员会为最高权力机关,执行委员会为执行机关。

  (一)“全国委员会”。为该党最高权力机关,会议每年由党主席召集一次。“全国委员会”主要由曾任或现任各级公职、“民意代表”、各级党务干部以及各界具有代表性的党员组成,名额约400人左右。主要职权有:修订党章,议定党纲,听取并检讨中央执行委员会的工作报告,选举、罢免中央执行委员,议决本党重大政策议案。

  (二)主席。由全体党员直接选举产生,任期二年,连选可连任。副主席若干人,由主席提名,报请“全国委员会”备查。2002年5月15日,在亲民党首次举行的由党员直选党主席选举中,同额竞选的现任党主席宋楚瑜以99.46%的超高得票率顺利连任。目前副主席为宋楚瑜在“总统”选举时的副手搭档张昭雄。中央党部设秘书长一人,副秘书长若干人,由主席任免,现任秘书长为宋楚瑜担任台湾省长任内的省府秘书长蔡钟雄,副秘书长为前省府发言人秦金生、资深新闻人廖苍松。中央党部并设中央咨询委员会,设咨询委员若干,由主席聘任。中央党部下设政策研究中心、组织部、文宣部,行政部、财务部五个单位。

  (三)中央执行委员会。共设委员21人,除主席、副主席为当然委员外,其余19名皆由“全国委员会”直接选举产生,任期二年,连选可连任。其中比例分配为现任“立委”9人,现任行政首长、政务官、党务主管5人,“地方民意代表”5人。并规定“中央执行委员”每星期定期召开一次会议,由党主席召集并主持。由于目前亲民党仍属于草创期间,为避免内讧,党内并未选举中执委。

  亲民党目前的工作重心主要放在“立法院”党团,除去已退党的无籍“立委”邱创良,病逝的党籍“立委”谢钧惠,亲民党目前共有44位“立委”,包括刘文雄、李庆安、李庆华、李永萍、庞建国、孙大千、冯定国、沈智慧、周锡玮、秦慧珠、黄义交、谢章捷、钟绍和、傅昆其等人。

  (四)地方组织。亲民党成立之后,就开始积极建立地方党部,招募党员。但由于亲民党缺乏足够的经费,目前仅在各县市设立了联络处,负责整合地方社团,并未成立地方党部。

  三、政策主张

  亲民党成立之后,陆续就政治、经济、社会以及两岸关系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主张。

  (一)在两岸关系方面:依循“国统纲领”相关原则,在“一个中国,各自表述”的“九二共识”基础上,进行两岸协商,惟未来台湾现况的任何改变,皆须经台湾全体人民的同意。依“三阶段整合论”推动两岸关系发展,搁置“统”、“独”争议;第一阶段进行经济性及功能性“交流”,开展两岸经贸互惠合作;第二阶段推动两岸“社会互动”;第三阶段则迈向“政治整合”。中共应明确承诺放弃武力犯台,展开两岸互惠平等对谈,确保“中华民国”在国际社会的生存空间。发展两岸经贸:以“全球布局”与“策略性开放”的原则,尽速开放“三通”,发展两岸经贸,善用台湾优势条件,以大陆市场及资源发展台湾经济。

  (二)在政治方面:主张维护“中华民国宪法”,建立权责相符的“宪政体制”,回归“双首长制”的宪政规范;尽速制定“政党法”、“游说法”及“政治献金法”,健全政党政治。“立法委员”选改采“单一选区两票制”,“一票投人,一票投党”等等。

  (三)在经济方面:主张解决失业问题,改善投资环境,加速财金改革,重振经济发展。厘清政商关系,杜绝一切黑金白金政治,创造廉洁有效率的投资环境。积极创造就业机会,加强劳工职业训练,建立劳资协商网络,兼顾劳工权益与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积极发展新兴关键性产业,辅导传统产业。

  (四)在“国防、外交”方面:建立全民“国防”,强化科技战力,以“前进防御”(Forward Defense Strategy)为战略目标。发展“多元外交”与“全方位外交”,采务实态度参与国际社会。积极争取加入国际组织,加入区域安全与功能性组织。革新侨务工作,争取海外侨心。

  新党发展概况

  1993年8月10日,赵少康、王建煊等7名国民党中生代“立委”因不满李登辉日益偏离一个中国原则,推行“台独”分裂路线而另组新党。

  一、基本实力

  新党成立之初,活跃于台湾政坛,表现出强劲的生命力,成为国民党、民进党之外的第三支力量,并在“立法院”扮演关键性少数的角色。但自1997年后,新党因政治诉求失焦、内讧不断等原因逐步陷入泡沫化危机,在2001年底“立委”选战中,更因同质性极高的亲民党的挤压而走向泡沫化。

  (一)表现在选票上的实力逐渐消弱。在初试啼声的1993年底县市长选举中,获得5.54%的选票,一举跨过5%的政党门槛;1994年底省市长选举得票率为7.70%;1995年底第三届“立委”选举得票率为12.95%,获得21个席次,成为“立法院”关键少数;1996年初第三届“国代”选举得票率为13.67%。但是自1997年后,新党的实力不断削弱,如在1997年底县市长选举中,新党仅获得1.42%的选票,颗粒无收;在1998年底的“立委”选举中,新党得票率下滑至7.06%,仅获得11个席次;在2001年底的县市长及“立委”选举中,新党仅在“立委”选举获得1个席位,得票率降至2.61%,因未跨过5%的政党门槛而走向泡沫化。

  (二)党员少。由于新党在成立之初自我标榜为“柔性政党”,因而在党章规定,党员享有充分的自主权,随时可以加入或退出,也不必交纳党费,导致新党缺少实质意义上的党员,大多为认同新党的“义工”和“精神党员”。在新党实力鼎盛的时候,新党自己号称“精神党员”达到6万,目前党员总数仅有千余人。

  (三)政党认同度低。新党在成立之初的政党认同度高达10%,最高峰为15%,但之后认同度逐年下除,目前仅维持在2-3%之间。

  二、组织架构

  新党在成立之初因经费缺乏,为了在组织形式与国民党、民进党进行区隔,并未设立中央党部和地方党部等党务机构,其组织原则是“以议会为中心,民意为依归,选举为手段”,中央设立“立法院党团”、“国民大会党团”和“全台竞选及发展委员会”,地方设置县、市“竞选及发展委员会”,主要通过“全体公职人员大会”以执行党章、政纲的修订工作。

  “全台竞选及发展委员会”主要负责党的决策与具体运作事务,主要由“立法院”党团成员、直辖市议会党团成员,各地“竞选及发展委员会”召集人,县市以上行政首长及议会正副议长等人组成。“全台竞选及发展委员会”设召集人1名,由委员互选产生,任期一年,可连选连任。召集人对内综理党内,对外代表该党。“全台竞选及发展委员会”设常务委员会,处理该党经常事宜。

  2001年底“立委”选举走向泡沫化,新党开始进行改造,决定向刚性化发展,2002年9月新修订的党章中规定:党组织分为中央及地方二级制,“中央”设置“全国委员会”,地方依党员人数及功能设方地方党部或特种党部,海外另设海外党部。各级党部依实际需要设立幕僚单位及各工作会,处理各级组织授权的事项。

  (一)“全国党代表大会”。为该党最高权力机构,主要职权为选举“全委会”委员,决议“全委会”所提党章修正案,罢免党主席,议决其它事项。

  (二)“全国委员会”。为该党最高党务常务机构,“全委会”人数最多不得超过31人,主要职权为选举党主席,监督协调党务推动,对重人事的任命案行使同意权等。

  (三)主席。由“全委会”委员互选产生,任期一年,连选可连任一次,党主席对内综理党务,对外代表本党。全委会置秘书长一人,副秘书长1-3人,由党主席提名,并经全委会同意后聘任之。新党现任主席为郁慕明。

  三、政策主张

  新党在“建党宣言”中明确标榜将发挥“革新政治、安定政局、制衡两党”的作用,认同孙中山先生的理念,追求民族统一、政治民主、民生均富的目标,坚守公义、平等、安全、务实、干净的原则。具体主张为:

  (一)在两岸关系方面:新党主张中华民族应固守原有之疆域,守死不去,一寸山河一寸血,不容异族染指,亦不容分裂国土。坚决反对“台湾独立”、割裂民族脐带,自绝于10亿同胞。在发展两岸经贸方面,开放两岸直航,促进全面交流;保障台商权益,争取大陆市场;建立互利共生的“大中华经济圈”。

  (二)在政治方面:反对专制政治,反对独裁,主张实行“内阁制”,反对黑金贿选等等。

  相关专题:关注台湾“大选”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