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关注台湾“大选”专题 > 正文

泛绿阵营三党概况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27日15:25 中国网

  民进党发展概况

  1986年9月28日,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追求民主自由、主张“台湾独立”的各股“党外”势力合组建成“民主进步党”(简称民进党),打破了国民党长期“一党专制”的局面。民进党成立后,一直稳步发展,并在2000年3月的“总统”选举中,因国民党阵营的分裂而渔翁得利,一夕之间成为执政党。

美妙时光产权酒店 紫光台式电脑
小户型主阵容揭晓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一、基本实力

  民进党自成立后,基本支持者一直保持在30%左右,2000年3月上台后,民进党更是不断利用手中所掌握的资源积极发展基层实力。

  (一)表现在选票上的实力一直稳步发展。自1989年首次参选后,民进党的得票率一直稳步增长。在“立委”选举方面,1989年增额“立委”选举得票率为28.29%,1992年第二届“立委”选举得票率为36.09%,1995年第三届“立委”选举得票率为33.17%,1998年第四届“立委”选举得票率为29.56%,2001年第五届“立委”选举得票率为33.38%;目前民进党在“立法院”所占的席次为87席,为“立法院”第一大党。在县市长选举方面,1989年第11届县市长选举得票率为38.34%,1993年第12届县市长选举得票率为41.03%,1997年第13届县市长选举得票率为43.12%,2001年第14届县市长选举得票率为45.27%,获得9个席次,连同高雄市,目前执政的县市共有10个。在“总统”选举方面,1996年第九届“总统”选举得票率为为21.13%,2000年第十届“总统”选举得票率为39.3%。

  (二)党员人数稳步上升。在1986年民进党成立之初,民进党的党员人数仅有1万余人,在995年发展为8万余人,1999年发展到20余万人。2000年3月上台后,社会上涌起了一股入党潮,民进党党员数成倍增长,目前已突破41万。

  (三)政党认同度稳步上扬。在1986年民进党成立之初,民进党的民意认同度仅有7%,1996年升为15%,在上台前一直维持在20%左右。但是上台后,其民意支持度一直维持在23%-29%之间,居于国、亲两党之上,成为岛内第一大党。

  二、组织架构

  民进党的党务机构主要分为中央、县市及乡镇市区党部三级。各级区域组织以党员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执行委员会为执行机关,评议委员为评议机关。

  (一)“全国党员代表大会”。为该党最高权力机关,每年由中央执政行委员会召集一次,代表任期2年。主要职权为修订党章,议定党纲,听取并检讨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央评议委员会等的工作报告,选举、罢免中央执行委员及评议委员等。

  (二)主席。党主席的产生方式采双轨制,执政时期由“总统”兼任党主席;非执政时期由全体党员直接选举产生,任期2年,连选可连任一次。现任党主席为陈水扁。

  (三)中央执行委员会。闭会期间由中央常务委员会行使职权。中执会共设委员35人,其中由“全国党员代表大会”直接选出30名委员,并互选10人为中常委,任期均为2年,可连选连任。除党主席为当然中执委以及中常委外,并增列4席当然中执委以及中常委,当党主席为“总统”时,为“立法院”党团总召集人以及“总统”指定的3人;当党主席非“总统”时,为“立法院”党团总召集人、干事长与书记长及县市长之间互推1人。

  党主席可就中常委中提名副主席1-3席,经中执会同意后任命,陈水扁目前并没提名副主席。中央党部设秘书长1人,副秘书长1-3人,由主席任免,现任秘书长为前“行政院长”张俊雄,副秘书长为李应元。中央执行委员会下设组织、“外交”、大陆事务、侨务、社运、文宣等部门。

  由于中执会与中常会均采合议制,也即重大决策必须经由多数委员的同意。因而中执会尤其是中常会经常成为党内各大派系进行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场所。目前党内的派系主要有,陈水扁的嫡系“正义连线”不断坐大,成为第一大派系;“新潮流”、“福利国”分居二、三,“新世纪”、“新动力”、“台独联盟”日渐式微。

  (四)中央评议委员会。设委员11人,候选委员3人,由“全国党员代表”大会直接选出,并由评议委员互选一人为主任委员,任期均为2年,得连可连任。

  (五)地方组织。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民进党的基层组织逐步完善,目前已在各县市设立了县市及乡镇市区党部。

  三、政策主张

  自成立以来,追求“台湾主权独立”始终是民进党为之奋斗的基本目标。其政策主张具体有:

  (一)两岸关系方面:民进党自年成立之日始就带有严重的分离倾向,声称“台湾前途应由台湾全体住民共同决定”,并于1991年将“建立主权独立自主的台湾共和国基本纲领”列入党纲,叫嚣“独立建国、制定新宪,依据国际法原则重返国际社会”,“两岸依据国际法在国与国的关系下发展关系”等等,蜕变为地地道道的“台独党”。在岛内外各种局势的影响下,民进党近年来对“台独党纲”进行了一些淡化处理,并于1999年5月8日提出了所谓的“台湾前途决议文”,逐步由过去叫嚣“建立新而独立的国家”转变为鼓吹“维持现状就是独立”的“事实台独”,声称“台湾是一主权独立国家,其主权领域仅及于台澎金马与附属岛屿;台湾,固然依目前宪法称为中华民国,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任何有关独立现状的更动,都必须经由台湾全体住民以公民投票的方式决定”。2000年3月上后,陈水扁鉴于民进党实力有所增长,于2002年8月3日抛出了“台湾、中国,一边一国”的谬论,彻底暴露了“台独”真面目。

  民进党并将台湾与大陆的关系列入于该党“外交”之中,宣称海峡两岸“应以平等地位进行和平竞争”,透过全方位对话,寻求深切互相了解与经贸互惠合作,建立和平架构,以期达成双方长期的稳定与和平。

  (二)在“外交”方面:宣称台湾应广泛参与国际社会,并以寻求国际承认、加入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为奋斗目标。对外不再坚持使用“中华民国”,并以各种不同名称,广泛参与各类官方及非官方国际组织。

  (三)在政治方面:实行美国式的民主自由政治体制,“排除任何形式的暴力与专制”,建立“以多数人的自由意志、自由决定为基础的法政秩序”,“保障基本人权、国民主权、权力分立与制衡、责任政府、依法行政、司法独立、政党平等与自由”等等。

  (四)在文化方面:发展“新国民意识”,推动中小学教育教材本土化,重塑台湾民众对台湾历史文化的认知。

  “台湾团结联盟”发展概况

  2001年8月12日,以李登辉为“精神领袖”,以延续“两国论”分裂路线为宗旨的“台湾团结联盟”(简称“台联党”)正式成立,并在2001年底“立委”选举中获得13个席次,成为“立法院”第四个政党。进入“立法院”后,为抢攻岛内“急独”票源、主导台湾政局走向、阻挠两岸关系的发展,“台联党”一再抛出各种“激进台独”主张,逐渐成为岛内“激进台独”势力的总代表。

  一、基本实力

  在2001年底“立委”及县市长选举前仓促成军的“台联党”,由于缺乏根基,整体实力比较薄弱。

  (一)政党认同度低。根据岛内各种民意调查机构所做的调查显示,“台联党”自成立后,政党认同度一直维持在2-3%之间,有关政党形象的各项指标认同也一徘徊在2%-3%之间。民意调查同时也显示,“急独”选民是“台联党”的主要选票市场,“缓独”选民是次要选票市场,且大多为50岁以上的闽南籍选民;40岁以下的年轻族群以及主张急统、缓统及维持现状的选民多不支持台联党。

  (二)基层实力薄弱。“台联党”虽然在2001年底“立委”选举中获得7.76%的选票,但在接下来的基层选举中却成绩欠佳,如在2002年初的县市议员及乡镇市长选举中只取得7个县议员席次;在2002年底的台北、高雄市长及市议员选举中,只在大本营高雄市获得2个席次,提早出现泡沫化征兆。

  (三)党员人数少。“台联党”在成立之初因经费问题紧张,并没有积极招募党员,在2003年之前总共只有102位党员。但是自2003年后,该党为壮大基层实力,已开始积极招募党员,据说目前已招募到上千名党员。

  二、组织架构

  “台联党”成立时间较短,主要以“立法院”党团为工作重心,以“李登辉之友会”及围绕在李登辉身边的一些“台独”组织为基层动员力量。

  (一)在党中央方面:虽然该党党章规定党员大会为最高决策机关,具有修订党章、议定党纲,选举及罢免党主席以及议决重大人事案等职权,但事实上,“台联党”的一切大小事主要由“精神领袖”李登辉幕后直接操控。现任党主席为前“内政部长”、亲李大将黄主文,秘书长兼“立院”党团主任为林志嘉(原国民党籍)、副秘书长为黄金郎、文宣部副主任为黄瑞华、行政部兼妇女部主任陈敏英、“国际事务部主任”为张祯祥、政策研究部主任为李先仁(原国民党籍)、组织部主任为陈鸿基(原国民党籍)。

  (二)在“立法院”方面:总共包括黄宗源、陈建铭、廖本烟、许登宫、何敏豪、钱林慧君、苏盈贵、罗志明、林志隆、吴东升、程振隆、黄政哲、王政中等13名“立法委员”。

  (三)地方组织方面:“台联党”在北高市长选举中失利后,为在台湾政坛站稳脚跟、避免在2004年“立委”选举中走向泡沫化,“台联党”决定自2003年后积极发展基层组织,在各主要县市成立地方党部、招募党员。3月28日,“台联党”的第一个地方党部高雄市南部党部成立,据称共招募了500多名党员,“台联党”并号称要在年底之前在全省各地陆续成立地方党部。

  (四)外围组织方面:基层组织薄弱的“台联党”主要依靠李登辉的民间支持力量及学术界、政商界的人脉进行选举与社会动员。一是“李登辉之友会”,目前全台各地已成立了26个“李登辉之友会”;二是“台联党”全权接收了“台湾综合研究院”、“国家政策研究院”以及李登辉在学术界的其他人脉,为“台联党”规划选举议题、选战对策以及各种法案发挥了重要的“后援部队”角色。三是“北、中、南、东社”,“台湾教授协会”、“医界联盟”等“台独”组织成为台联党的重要拥护者与主要社会动员力量。此外,与李登辉李关系密切或长期支持“台独”的部分企业成为提供“台联党”选举经费的重要“金主”。

  三、政策主张

  以维护李登辉分裂路线为使命的台联党成立后,不遗余力地推行“激进台独”路线,获得岛内外“激进台独势力”的掌声,认为其才是真正支持“台湾独立运动”的政党,“台联党”也由此取代日渐式微的“台教会”、“建国党”等“激进台独”组织,成为“激进台独势力”的总代表。

  (一)大肆鼓吹“改国号、制定新宪”。“台联党”宣称“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国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存于世界;台湾现状的任何变更,都必须经由台湾2300万人民透过公民投票决定;应改国号为‘台湾共和国’,制定‘台湾基本法;台湾的未来就是‘一边一国’,两岸关系应该是‘两国关系’”等等。“台联党”不仅在“立法院”积极推动“公投立法”,还集合岛内“台独”组织发动“台湾正名运动”大游行,要求将一切冠有“中国/China”的社团、公司等全部改名为“台湾”,将“国号”改为“台湾国”或“台湾共和国”等等。

  (二)阻挠发展两岸经贸。为防堵两岸经贸、人员交流的快速发展增强台湾同胞对祖国大陆的向心力,李登辉、“台联党”极力反对松绑“戒急用忍”、反对开放两岸直接“三通”。叫嚣“鼓吹加速三通,等同鼓吹加速统一”,两岸若要就“三通”进行谈判,必须在“国与国”的基础上进行。

  (三)在意识形态领域加速灌输“台独认同”。在李登辉主政的12年间,为斩断台湾民众的中华民族意识,李不断在意识形态领域向台湾民众灌输“台独意识”。下台后,李登辉更是不遗余力地鼓吹台湾应加速培育台湾民众的“建国意识”。李登辉声称,当前台湾最大的危机在于“国家认同”出现混淆,“要摆脱一个中国的纠缠,台湾内部必须有认同台湾的国家意识”。李登辉、“台联党”还鼓吹要彻底在思想、文化上与中国划清界线,鼓动“教育部”全面扬弃过去中小学史地教材的“大中国”观点,并要求在中小学推广乡土语言教学,将闽南话列为“第二官方语言”等等。

  “建国党”发展概况

  1996年10月6日,岛内“激进台独”分子因不满民进党淡化“台独”色彩进行政党转型,而组建所谓的“建国党”(英文名称为Taiwan Independence Party,简称TAIP)。

  一、基本情况

  “建国党”成立后,由于其激进“台独”主张受到岛内绝大多数民众的强烈反对,该党成立后并没有取得预期的发展,不仅在接下来的1997年县市长、1998乡镇市长选举中以惨败告终,在1998年底的“立委”选举中仅取得1个席次,获得1.44%的选票,快速走向泡沫化。2000年3月陈水扁上台后,该党某些成员开始回流民进党,2001年8月台联党成立后,该党在岛内的“激进台独”地位更为台联党所取代,完全泡沫化,其政党认同度一直只有0.2%左右。

  “建国党”在成立前就将自己定位为“革命型政党”,采取“以党领政”的决策模式。其党章规定,决策委员会为党务最高决策单位,主席由全体党员直接选举产生,任期3年,可连选连任,并担任决策委员会主席;副主席1-3人,秘书长1人,副秘书长1-3人,由主席自决策委员中提名,经决策委员会同意后任命。“建国党”总部组织共有八组五会,分为行政组、组织训练组、活动组、新闻资讯组、教育文化组、国际关系组、原住民族组及财务组和决策委员会、纪律委员会、推展委员会等五个委员会。

  “建国党”现任党主席为何文杞,副主席为黄玉炎。决策委员会共12人,分别为蔡金龙、陈建佳、韩明荣、李政宪、周朝陈、蓝天山、柯文杞、苏顺荣、高金郎、吴由丰、刘明松、林安亨。行政部主任为涂泰杰、组织部主任为吕月娥、政策部主任为蔡汀美、文宣部主任为曾如美、法规部主任为高金郎、财务部主任为黄玉炎;训练部主任为洪敬道。

  二、政策主张

  实现所谓“台独建国”是“建国党”的核心理念,该党成立以来,便大肆宣扬“台独”思想、鼓吹“台独”谬论。主要内容为:

  (一)鼓吹建立“新而独立的台湾共和国”。该党妄称“中华民国自1971年退出联合国时就已经消亡,国民党政权对台湾的统治是非法统治”,必须“建立一个新而独立的国家”,并以“台湾共和国的名称,取代中华民国国号”。“中华民国宪法”也是“非法”,因而主张从根本上废除“中华民国宪政架构”,制定“新宪法”。在两岸关系的定位上,“建国党”明确将其定位为“国家与国家间关系”,叫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与治权从未及于台湾,台湾主权及治权亦不及于中国,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而非中国的一省”。“台湾与中国应建立和平国际关系”,“政治、文化、经济等一切交流,必须在国对国的对等关系上进行”。

  (二)鼓吹建造新的台湾文化。该党声称要重新“建造新的台湾文化”,要“透过文化的力量,从根本寻回以台湾为主的历史、文学、艺术……等等的台湾意识!透过文化的力量,将数百年来不断被外来政权压缩、扭曲而变形的台湾,重新扶正。!”该党并提出了一系列的具体主张。一是在学校的文化教育上,要以“台湾主体论”大幅修改中小学课程,要“建立起以台湾为主体的观念,让台湾人成为台湾历史的主角,至于中国历史则应退居配角,回到它本来的外国史地位”。并称在实现“独立建国”前,坚决反对承认中国大陆学历。二是重新定义并推举“台湾英雄”,将郑南榕、陈智雄等“台独”分子都列为“英雄”,将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如岳飞、文天祥等都剔除在外。三是极力鼓吹“台湾文化的主体性”,宣称“台湾文化永远只是台湾文化,它与中国文化有某些关连,却绝不属于中国文化的支流;在文化层次里,台湾是台湾、中国是中国;在地理与人民与政治层面,也是如此,台湾、中国,一边一国”。该党并鼓吹要透过认识本土历史与地理相结合,让民众在内心深处接受“台独”观念,实现“脑内台独革命”,促进台湾文化的“新生”,以坚定台湾民众“保卫台湾”的决心。

  (三)推动台湾以“台湾共和国名义”加入联合国。该党声称,“台湾外交的困难在于台湾不是一个国家”,因此台湾应以“台湾共和国”名义申请新加入联合国,争取“国际地位”,并称这是为了“表明我国的申请加入和旧中国的国共纠葛无关,也不是向中国的挑战,只是要国际社会接受四十几年来事实独立的台湾而已”。该党还常常宣称只有台湾宣布“独立”才能取得国际社会的支持,以欺骗岛内民众。

  相关专题:关注台湾“大选”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