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2004年全国“两会”专题 > 正文

政协委员呼吁别让民族民间文化断了“根”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06日09:20 新华网

  新华社记者李薇薇

  流传于天山南北的说唱艺术“十二木卡姆”是维吾尔族的音乐圣典,形成于公元十六世纪。它像蒙古族的《江格尔》、藏族的《格萨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英雄史诗一样,具有世界性的影响,素有“东方音乐明珠”之称。可是,民间现存的演唱者多在8旬以上,没有一个能够单独把它演唱完全的艺人。

04年加盟好项目大联展 一起邂逅阳光有情人
小户型主阵容揭晓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现在,“死了一个人,亡了一门艺”已不是个别现象。参加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的委员们呼吁,民族文化种类的消亡速度日益加快,加强民族文化保护工作已迫在眉睫,别让它们在我们手上断了“根”。

  民族文化:被人遗忘的角落

  (新闻背景)从1999年到2001年,黔东南地区的32个少数民族就有6个不再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有大约30多万名年轻人到南方打工,他们对自己的民族服饰、语言文字,甚至民歌都失去了兴趣。

  (委员点评)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除了这众多的头衔,全国政协委员冯骥才还有一个不太为人所知的职务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依靠这个协会,他于2003年发起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计划用10年时间对我国的民间文化进行拉网式的普查,在梳理、摸清家底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保护。

  “不盘清民族文化遗产的家底,可能一些民间文化还未被挖掘出来就已经消失了。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对濒临失传的文化遗产和技艺优先进行抢救保护。”

  冯骥才指出,作为农耕文化的主要构成内容,长期以来,民族民间文化宝贵资源的创造主体缺乏自觉的意识,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由于经济落后而带来的文化自卑感,更是加速了民族民间文化的消亡。没有自我保护的措施与能力,只能任由时代的潮流湮没;而一旦消失,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不可再生。

  “现在一些地方为了发展旅游业,搞一些民族歌舞、风土人情之类的活动吸引游客。但许多人在表演的时候,只是为了让人们留下更多的钱,对自己文化的朴素情感已经没有了。”

  “存在于各个民族、地域、乡村和城市中的原生态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和根基,是民族精神和情感的重要载体。”冯骥才强调,“保护民族文化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一样重要。”

  民间艺术:许多已难得一见

  (新闻背景)据广西文化部门有关资料,新中国成立初期,广西有地方剧种18个,到上世纪末,除桂剧、壮剧、彩调剧、粤剧外,其它剧种已难得一见。在清代,全国各省几乎都有年画作坊,如山东潍坊杨家埠,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河北武强,四川绵竹,广东佛山等地年画都很出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除苏州、天津年画还可供参观外,其余均已销声匿迹。

  (委员点评)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秘书长赵光华说,在迈向现代化的今天,体现我国文化多样性的民族文化,已受到经济、社会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巨大挑战,民族文化的保护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

  “一个民族只有在努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持和发扬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才能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如果在经济建设发展的同时,那些我们曾引以自豪的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逐渐消亡,那么中华文化的发展就会失去它丰富的源头,先进文化的建设就无从谈起,那将是中华民族的灾难。”

  赵光华委员呼吁,现在迫切需要中央和地方财政设立民族文化保护专项经费,规定一个比例,纳入各级政府的年度财政预算,专款专用,并随着经济的发展逐年有所增加。

  历史古城:推土机下的呻吟

  (新闻背景)浙江舟山拆除定海老城,江苏南京拆迁明代状元府邸,湖北襄樊拆除古城墙……自1982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公布了北京、上海、天津、南京、西安等99个历史文化名城,这些历史文化名城有的虽然古建筑保留下来,但是周边的环境早已被破坏,剩下的只是被“现代化”包围的“孤景”。还有一些古城、古镇、古文化街区,特别是大量未被政府挂上“国字号”明令保护、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的历史遗迹,更是面临着随时被拆除的危险。

  (委员点评)全国政协委员、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副司长张新建指出:“许多城市定位在老城区寻求发展,在旧城改造中,大量拆掉了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传统风格的建筑物,甚至是成片的历史文化街区,代之以崭新的现代建筑群。这种城市建设的模式对名城及文物古迹的威胁最大,也是导致名城保护与城市建设之间产生尖锐矛盾的原因之一。”

  此外,张新建介绍,历史文化名城自颁布以来始终没有立法,保护参照城市规划法和文物保护法。“但这两部法律对名城相关问题涉及较少,对于一些老城区中的民居保护更是缺乏相应的条款。”

  据了解,文化部已启动了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法也已进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程序。“还应尽快出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法规,建立起一个比较完善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使我们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的方方面面都有法可依。”张新建委员说。

  相关专题:2004年全国“两会”


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