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陈政高市长谈东北振兴与沈阳的历史责任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08日15:22 新华网 | |||||||||
“两会”期间,大家十分关注“东北振兴”的话题。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一战略决策,充分体现了我国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顺应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大势,反映了东北人民的意愿和心声,也为沈阳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现在人们普遍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有“四极”:“珠三角”是一极,“长三角”是一极,京津唐是一极,而东北则是正在崛起的“第四极”。因此,我们正在竭力思考、着力抓实的中心工作,就是如何在东北大振兴中,尽快的把沈阳做强做大
一、沈阳实现全面大振兴的主要依据 一是沈阳具有区位优势。沈阳是东北区域的中心城市,辖9区3县1市,总人口720万人,总面积为1.3平方公里,东西长115公里,南北宽205公里。沈阳地处东北经济带和环渤海经济圈交汇点,优越的地缘区位,使沈阳成为东北地区资金流、信息流、商品流、技术流的集散中心。沈阳不但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区域性中心城市,而且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素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城”之称。作为东北的中心市场,沈阳对周边地区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历来为商家所看重。 二是沈阳工业经济基础雄厚。沈阳素有“东方鲁尔”之称,“共和国装备部”的美誉。以其装备制造业基础雄厚、成套配套能力较强的优势,成为全国闻名的重工业基地之一。“一五”、“二五”时期,国家将156个重点项目中的六个、694个限额以上项目中26个摆放到沈阳,重点发展了航空、机床、风动工具、电线电缆、重矿设备和通用机械、电力机械设备等机器制造工业。到上个世纪90年代初,在全国165个工业门类中,沈阳占有142个,在全国有能力生产的210余种成套设备中,沈阳占1/3,形成了实力雄厚、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和成套能力。现有工业企业5.7万家,规模以上企业1150家,拥有一批在全国举足轻重的大型企业。从GDP等主要经济指标看,沈阳经济总量占全省的1/4,多年来国家投入和城市自身发展形成的经济存量具有很大优势。在新一届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沈阳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步伐加快,大型企业整体合资、中小企业转属转制、劣势企业破产退出、企业主辅分离取得新的进展;城市发展空间和产业布局得到拓展优化;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初具规模,已成为带动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支撑;一批国有优势企业重新崛起,外资和民营经济迅速成长壮大;科技创新能力和企业研发能力不断提高,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品和企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投资软环境逐步得到改善;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 三是沈阳未来发展潜力巨大。沈阳率先振兴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产业潜力和市场潜力。沈阳科技人才济济,能工巧匠众多,现有24所普通高等院校,55万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2名“两院”院士,10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国家级科技开发区,124个市级以上独立科研机构,高素质的工人110万人,劳动力价格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处于下游水平,仅是韩国的1/15,日本的1/20,欧洲的1/30,美国的1/40;沈阳产业潜能正在逐步释放,发展空间巨大,近几年来沈阳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条件,市区南部正在开发建设120平方公里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浑南新区,西部建立了126平方公里以先进装备制造业为主的铁西工业带,北部正在建设53平方公里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部正在建设43.5平方公里的以汽车产业为重点的沈海工业园,中心城区正在开发建设36.6平方公里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中央都市走廊,简称南北金廊,目前已形成了发展潜力巨大的空间格局。沈阳的市场体系日趋完善,市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越来越大,拥有包括周边城市在内的2000万直接消费人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货币回笼量连续6年居全国特大城市之首,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生产要素市场容量远没有饱和,资金、人才、技术、管理、信息的配置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这一切不能不让人对未来充满憧憬。 沈阳与先进地区差距明显。目前,沈阳和国内沿海先进地区的一些城市相比,在经济发展速度、社会事业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等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对于这种差距的清醒认识,增加了我们奋发拼搏的紧迫感。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东北振兴的重大机遇,赢得加速发展主动权。 二、沈阳如何实现振兴 要做好老工业基地的改造调整,首先要确立振兴沈阳老工业基地的总体目标和基本思路。 振兴沈阳老工业基地的总体目标是:经过七年不懈的努力,集中做强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化工医药、农产品加工等五在产业,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城市、先进文化城市、模范生态城市、法治诚信城市等“四位一体”城市建设,把沈阳建成装备制造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区域金融中心,成为辽宁乃至东北地区全面振兴的重要增长极。到201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实现3500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000美元;财政收入实现350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呆支配收入18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 振兴沈阳老工业基地的基本思路是: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调整、改革、协调的方针,用新思路、新机制、新方式,走出一条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新路子。 第一,要坚持以调整为主线,大力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培育“三大优势”。一是大力调整工业结构,加快培育支柱产业集群优势;二是大力调整三次产业结构,加快培育城市综合竞争优势;三是大力调整布局结构,加快培育产业发展空间优势。 第二,要大胆进行改革,利用市场机制,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尽快启动民间资金,引进更多的国内外资金,搞好资本运作,最大限度地实现存量资产的增值。同时要创新人才工作思路,支持各类人才自主创业,加快建立人才资本产权制度,构筑沈阳人才高地。 第三,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加快推进“五个进程”。一是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加快推进农村工业化;二是按照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加快推进沈阳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三是按照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加快推进“三化”进程;四是按照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加快推进“四位一体”城市建设进程;五是按照统筹区域发展的要求,加快推进“沈阳经济区”的一体化进程。 按照这个总体目标和基本思路,去年我们提出了四大举措: 一是思想先行。就是在思想上首先“热”起来,冲破一切羁绊旧的思想观念,扫除一切影响发展的思想障碍,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精神“核动力”。当然,这并非易事,诚如一位哲人所讲,“战胜自我比战胜敌人更困难更艰巨”。所以,我们必须像鲁迅先生那样,勇于“解剖自己”,敢于摆脱“旧我”,把思想解放体现在行动中,落实到解决各种难题上,用思想解放推动振兴的实践,以振兴的实际成果检验思想解放的实际效果。对领导班子的考察,要按照“四三二一”的指标体系进行,四是“四新”,即考察领导班子发展有没有新思路、发展有没有新突破、开放有没有新局面、各项工作有没有新举措;三是“三看”,即看人均收入,看财政收入,看GDP增长;二是“二率”,即上访率下降和就业率提高;一是“一有”,看有没有一批好项目。 二是抓好项目。去年沈阳开展了“项目年”活动,效果十分明显。全市GDP较上年增长14.2%,财政收入持续3年以30%的速度递增,利用外资3年增加2倍,去年达到22.2亿美元。引进了一大批内外资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引进外资项目537个,其中包括宝马轿车、科希芯片等一批计划投资额超过100亿元的重大项目,引进投资额在500万元以上的国内项目1272个,其中包括东北世贸中心、五洲商业广场、天津顺利食品加工等超亿元的大项目180个。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实现580亿元,增长44.1%。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41.5亿美元,增长45.1%,其中出口实现20亿美元,增长42.9%,创造了沈阳外经贸史上的最高水平。爱尔兰总统、喀麦隆总统、韩国前总理等一大批贵宾应邀来访,提升了沈阳的城市地位;新开通和恢复了沈阳至福冈、新加坡、釜山等国际航线,使沈阳的国际航线达到22条,成为东北地区开通国际航线最多的城市;“韩国周”和两届“制博会”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提升了沈阳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开展“项目年”活动的实践证明,抓项目是将工作目标和任务具体化的重要途径,是拉动和促进全市各项事业发展的主要方法,是把各方面力量集中起来的有效载体。可以说,在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项目引进的速度和质量,就是振兴的速度和质量,抓项目就是抓机遇、抓发展、抓振兴。新年度沈阳抓项目的决心不变,力度不减,让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地扎根成长在沈阳大地上。 三是创建环境。环境建设在振兴老工业基地中举足轻重。市委、市政府决定,2004年在全市开展“环境年”活动,努力实现软硬环境的明显改善,使沈阳成为一个最适于人们居住和创业的城市。应该说,这是沈阳先行一个重要的条件和保障。2004年沈阳的“环境年”的内容丰富、目标高远、任务艰巨、时间紧迫。不只是包含最基本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还包括了政务环境、创业发展环境、诚信环境、法制社会环境、城市建设环境和交通管理环境等方面的内容。市政府将加大环境建设的投资力度,确保各项任务的完成。今年争取创建国家标准卫生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我们要在搞好硬环境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软环境建设。通过“环境年”活动,全力打造诚信政府、诚信商务和诚信社会,让诚信之花开遍沈城各个角落。通过“环境年”活动,各级政府进一步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建立健全与市场相适应的体制、政策、法律等环境,让沈阳成为投资发展的热土。为改善沈阳的发展环境,促进政府工作全面提速,最近沈阳市政府在前两轮削减审批事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第三轮清理,全市审批事项从两年前的1229项减少到目前的239项,是全国各直辖市、副省级城市中保留审批事项最少的城市。应该说,完成这样的任务是困难而艰巨的。但这不是沈阳自己给自己“找事”,而是未了沈阳振兴的需要。 三、当前着重抓好的几项工作 今年是沈阳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的第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我们必须共同努力,把求真务实的精神弘扬起来,把求真务实的作风发扬起来,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开拓进取,把谋求振兴的立足点放到真抓实干上。切实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在国有企业改革上实现重大突破。加快大企业合资合作步伐,加快国有中小企业民营化步伐,加快“问题企业”退出市场步伐。 第二,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上实现重大突破。最大限度地放开市场准入限制,支持和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没有禁止的一切行业和领域;针对目前民营企业存在的“小、散、低、弱”的问题,要十分注意引导民营企业抓住国有中小企业转制的有利时机,通过收购、兼并、联合等方式实行资产重组,加快组建和发展企业集团,迅速形成规模优势;积极引导民营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推行公司制改造,广泛吸收社会资本,加快建立以民营资历本为主体、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资产组织形式;大力引进外埠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来沈投资兴业。 第三,在转变政府职能上实现重大突破。要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原则,进一步规范政府的经济管理行为,尽快把能够通过市场机制调节的职能交给市场,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环境上来。 第四、在市场体系建设上实现重大突破。要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现代市场体系建设,不断增强沈阳对各种生产要素的集聚和扩散能力;按照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目标要求,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体系,积极引进国内外金融机构,稳步发展债券市场、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运用信息技术,面向东北地区,大力推进技术市场、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产权交易市场和土地市场的发展。大力加强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建设,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努力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商品和各类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充分竞争。 第五、在文化和卫生体制上实现重大突破。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在深化经济领域改革的同时,必须同步推进科技、教育、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的改革,并取得实质性进展。到2005年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预防保健体系、农村卫生体系、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城市基础医疗服务体系、环境卫生体系和传染病科研体系。协调推进城市公用事业、财政体制、收入分配以及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等其他各项改革,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 四、几点建议 一是建议国家在沈阳进行装备制造业综合改造试点。对老工业基地进行综合的系统的改造,把股份制改造、产品结构调整、债务重组等进行综合考虑,对沈阳装备制造业实施全面、彻底的重组和改造,走出一条振兴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新路子。 二是建议国家继续在沈阳进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试点。国家科技部组织实施的“十五”重大科技攻关专项——沈阳市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装备制造业示范工程取得了良好成果,已经顺利通过科技部验收。考虑到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是贯穿老工业基地改造始终的一项长期性的至关重要的工作,建议国家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滚动实施沈阳市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装备制造业示范工程。: 相关专题:网上看东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