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非典到禽流感:我国科技能否满足人们期盼的目光?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09日09:03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3月9日电 从非典到禽流感:我国科技能否满足人们期盼的目光? 新华社记者张景勇、李薇薇 “最终要依靠科技的力量”,“科技为我们提供支撑”……从抗击非典,到应对禽流感,人们对科技寄予厚望。然而,我国科技能否对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紧急召唤考验我国科研体制 毋庸置疑,我国科技界为战胜非典等疾病立下汗马功劳。然而不容回避的是,突如其来的非典对我国科研体制提出了严峻挑战。 “因科技管理体制条块分割等多方面原因,有限科技投入存在着严重的重复建设问题,科技资源利用率低下。”栾恩杰委员为此感到痛心,“去年非典期间,各地为尽快推出治疗新药,在不确切了解生物安全防护三级实验室配套条件的情况下,纷纷欲斥巨资组建,暴露出我国科技管理体制上的缺陷”。 成功的科研协作,使我国圆了千年飞天梦想,而体制性障碍则使我们在非典科研初期丧失了一次次良机。我国发现非典病人较早,但是不仅病原体的确认走过一段弯路,即使是病毒基因序列的测定也要晚于美、加等国,缘何如此? “各个部门之间缺乏配合、沟通是其中重要原因。”委员们提出。卫生系统的研究部门用传统方法寻找病原固然无可指责,但应用新技术较为迟缓也是不争的事实;正因为求索无门,基因测序机构测定病毒序列所需材料竟是通过“私下”渠道弄到的。而当代科学的复杂化和现代大科学工程的日益增多,科研协作正成为一个国家科研实力的重要体现。 “我国科技协作还没有形成机制,但社会主义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些光荣传统不能丢。科技界要进行研究,探讨如何在大协作中统筹安排,以达到多赢。”李家明委员提出建议。 科研有其自己的规律,不可拔苗助长 一些委员提出,虽然科学的利剑威力无比,但科研有其自己的规律,不可能非典等疾病一出现,科研成果就能将其“降服”。人们不能急于求成,而要遵循科学规律,科研人员更是如此。 正如朱敏慧委员所提出的:“科技界要求真务实,浮躁、浮夸的风气对我们国家的科技发展非常不利。” 依靠科技、战胜非典等疾病是科技界义不容辞的责任,夺取同非典斗争的胜利,最终离不开科学的力量。近一个多世纪以来,科学的利剑在战胜疾病的斗争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但重大自主创新成果的出现,有一个积累过程,如果过于强调“产出”,则只能出现阶段性成果。委员们认为,科技界应以科学求实的精神和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继续集成各方科技资源,集中科技界的智慧,进行科技攻关,为再次迎战非典等疾病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我们应该强调艰苦奋斗的文化和精神,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研人员任劳任怨、踏踏实实的工作精神,尤其是要培养年轻归国人员的艰苦创业精神。”吉永华委员强调一种文化、一种精神的重要性。 面对期盼,科技界正“厉兵秣马” “科技人员必须进行原始性创新,创造出别人没有的东西。”不少委员提出。 其实,科技部已经提出要调整科技发展的战略思路,实现从以跟踪模仿为主向以自主创新为主的转变,从注重单项技术突破向注重集成创新的转变。 科学的本质在于创新。为改变目前原始性创新能力较为薄弱的状况,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一步改革科研评价体系,从立项、管理到验收,都将创新性摆在突出位置;加强科学研究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形成一批高水平研究基地;努力营造有利于原始性创新的良好文化环境。 为避免孤军奋战,使国家有限的科技投入发挥应有作用,我国通过强化国家战略部署和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实现科技资源的优化重组与合理配置,国家的各项科技计划都明确强调学科间融合和部门间协作的必要性,强调从以发展单项技术为主转向以发展单项技术和多项技术集成的产品和产业为主,鼓励长期战略性研究。 而对于栾恩杰委员提出的“科研仪器设备分散、重复、浪费问题”,也早就受到了科技部的关注,今年科技部安排专项经费8亿元,加大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旨在通过整合与重组现有各类科技资源,实现全社会科技资源的共享。 相关专题:2004年全国“两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