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浪人物专题 > 正文

“民间防艾第一人”:高耀洁在“火山口”呐喊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10日11:49 解放日报

  她虽年逾古稀,但仍然拖着羸弱之躯奔走呐喊;她虽乐善好施,却一度为不少地方官员所不容。

  她就是高耀洁,被誉为“民间防艾第一人”。9日晚上七时整,当她准时出现在东南大学大礼堂时,千余学子用热烈的掌声向她致敬。而这位78岁的老人,竟然站着,开始了长达一个半小时的演讲,开始了一个沉重的话题。

黄页微成本营销方式 不见不散约会新主张
小户型主阵容揭晓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假名片的真爱

  一件灰底暗花外套,一副黑框老花眼镜,一头黑发中夹杂着些许银丝,站在面前的这样一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老人,竟然就是名噪国内外的防艾斗士高耀洁。记者见她第一眼的感觉,就是她的名字比她本人更为人们所熟稔。老人爽快地递过一张名片,再三强调:“假名片不给你,这是真名片哦!”

  素以真诚闻名的高耀洁,竟然也用假名片。“迫不得已啊”,老人唏嘘不已,“骗子太多了,我不得不印些假名片对付他们。”老人做了一个大致统计,已经收到海内外的来信近万封,其中约十分之一都是“骗子信”。如何区分“骗子信”?老人火眼金睛:自制专治艾滋病药者;自称100%疗效者;祖传秘方专治艾滋病,且疗效得到“名人”肯定者。“凡此三者的来信,定是‘骗子信’。”

  所以,高耀洁还随身携带两副度数相差不多的老花眼镜:“一副看书,一副看人,看看哪些人是真正需要帮助的,哪些人纯粹就是个骗子。哈哈……”春节期间,郑州市教育局一干部就缠上了高耀洁,言之凿凿要将她的资料广为宣传,实则为自己谋私利。三番五次之后,高耀洁看破那人的心思,断然拒绝再为他提供资料。又有人宣称自己有八代祖传治疗艾滋病的灵丹妙药,“也不想想,艾滋病进入中国才多少年,他怎么就有了八代祖传的秘方?”眼下,老人正在整理万封来信,准备编撰成书,书名暂定《一万封信》,目的就是要揭露那些造假、讹诈的丑恶现象。

  可毕竟,骗子还是太多。因此,高耀洁就想出了印制假名片的对策,“上面除了我的名字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老人露出了狡黠的笑容。

  在与高耀洁对话中,记者深深体会她的真诚是那么的纯,那么的直。她就这样对骗子呼吁:“如果你们不是冷血动物,如果你们还有一点点良知的话,求求你们不要再在艾滋病人身上打主意了,请住手吧!”

  她不再孤单

  “没想到这条路这么难走,我确实很累”,老人的直白,打动四座。1996年至今,她已自编、自写、自费印刷了17期《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总印数达67万份。于是乎,她被美国《时代》周刊誉为“亚洲英雄”,也有了“民间防艾第一人”的称号。

  “民间防艾第一人”,让她蜚声中外,也让她陷入困境。有些艾滋病村村长将高耀洁的到访视作洪水猛兽,甚至放出话来:“谁抓住高耀洁,就奖谁500元。”让她毕生难忘的事情岂止一桩,“还有一次,我为了解决艾滋孤儿的出路问题,拿着孤儿的一叠照片找到一位领导,领导一边问‘它传染不传染’,一边拼命跑。我就在后面追,一直追到一个照相馆附近才停步。直到今天,照相馆的人还说,那天前面那老头跑得可真快。”

  如今,高耀洁不再孤单。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教授桂希恩,就是她志同道合的斗士。桂教授以防治艾滋病的卓越贡献,获得“贝利—马丁”奖。高耀洁拿出一份自己编写的《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指着一篇文章说道:“桂教授原来认为性传播是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现在和我的观点一样了,认为血液传播是最主要的途径。”老人很健谈:“我和桂教授在此问题上抬过杠,但始终是站在同一战线上。而且,‘民间防艾第一人’的称号应该给他,是他第一个发现了中国的艾滋病村。”

  2月18日,河南76名省直机关的中青年干部入住艾滋村。对此,高耀洁直爽地说了两句话———“但愿是好的”、“以观后效”。

  救救艾滋孤儿

  “艾滋孤儿,是被艾滋病夺取生命人们的遗孤,他们本身并没有染上艾滋病毒,是健康无恙的孩子,他们怎样才能有饭吃、有衣穿、有学上,和正常儿童一样生活呢?”

  最令老人牵肠挂肚的,还是艾滋孤儿。来南京之前,老人专门去了一趟山东曹县,不为别的,就为给那里的6个艾滋孤儿缴学费,一人200元,一个都不少。但是,幸运儿毕竟是少数,更多艾滋孤儿被看作另类。2002年春节,高老接了3个艾滋孤儿到家里过春节,孩子们经过检查,艾滋病病毒抗体均为阴性,表明没有感染艾滋病。即便如此,许多人仍吓得不敢到高老家,她因而过了一个“有史以来最为冷清的春节”。

  老人还讲了这么一个凄惨的故事:艾滋病村口,一个半人高的小孩紧握拳头,恨恨道:“我长大了要杀了他哩!”问要杀谁,他瞪大了眼睛说:“抽我爸爸血的那个人……”高耀洁痛心不已:“如果没有人正确引导这些艾滋孤儿,他们将何去何从啊?”她认为,艾滋孤儿不是艾滋病孤儿,没有传染性,应该将他们分散到正常人的家庭抚养,用爱慢慢抚平他们内心的创伤。(本报南京9日专电)

  本报记者谭新政

  相关专题:新浪人物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