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突破艾滋病防治的困境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30日21:29 新京报 | |||||||||
今天本报推出长篇报道,记录了河南农村千余艾滋病人在领到政府免费发放的治疗艾滋病的药品之后,因为产生了不良反应等原因而停用的情况,也反映了政府官员和医学专家为如何破解困境而提出的真知灼见。
看了记者的报道,我们有几个“没有想到”:一是没有想到各级政府为防治艾滋病做了如此多而细的工作;二是原以为政府免费发放药物对艾滋病患者进行治疗人们就可以大松一口气,没有想到还要面临如此复杂的情况;三是没有想到仅仅是药品的专利和进口成为问题的主要“根源”。 从本报记者的采访中,还有一个现象:从普通村民到各级政府官员,再到医疗专家,他们对中国的艾滋病防治都直言不讳,没有顾左右而言他的犹豫不决,更没有“无可奉告”的拒绝。这样的畅所欲言在前些年不可想象。这表明艾滋病已不再是一个忌讳话题,防治艾滋病的紧迫感已经成为上上下下的共识。 共识和信心,是解决类似艾滋病等公共危机的法宝。中国政府采取了国际上绝无仅有的,向艾滋病患者免费发放药物的政策,并因此挽救了大量患者的生命,我们为之感到欣慰。 但是,正因为曾经敏感的话题被扯去了面纱,我们也看到了防治艾滋病“核心部分”的薄弱之处:“服药之困”,困在药品的不良反应让很多人难以坚持;“村医之困”,困在赤脚医生们知识和技能欠缺、待遇不够;“发药之困”,困在免费发放和病患情况的错位;“新药之困”,困在国外药品专利保护和国内药品短缺的矛盾…… 这些困难,使我们真切体会到“防治艾滋病是一个系统工程”的含义,这里的“系统”包括了农村和城市,包括了从政府到每一个公民,包括了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没有哪个人、哪个行业可以超然事外。 在去年“世界艾滋病日”,国家卫生部发布了《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认为:“如果控制艾滋病流行的有效措施得不到切实落实,就会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成为威胁国家安全、民族兴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 诚哉斯言。艾滋病已经不单纯是一种疾病,而是威胁国家安全、民族兴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社会问题。形势严峻,困难犹在,现在远远不是松气的时候,对政府部门,人们又多出几许期待-- 期待政府加大资金投入,认真落实“四个免费”--免费抗艾滋病病毒治疗,免费匿名检测,免费实施母婴阻断,对艾滋病患者的孤儿实行免费上学;期待加大对农村卫生的支持,培训乡村医生,提高他们的待遇,建立完善的医疗卫生体系;期待政府加快药品专利进口的谈判步伐,减少药品治疗的不良反应。 我们感到欣慰,因为防治艾滋病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政府和民间的良性互动,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已经展开并初见成效;我们更多期待,因为已经出现了一些困难,这些困难需要政府再接再厉拿出更多的措施,引领公众一起来克服。 □本报评论员艾君 相关专题:河南76名干部进驻艾滋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