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庙 上演全套“鬼”文化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05日22:48 城市快报 | |||||||||
记者黄卫/城市快报 很多人认为清明祭扫是“鬼文化”的一个典型,其实很多人不知道,天津“鬼文化”最兴盛的地方是在“城隍庙”。 提起城隍庙,上了点儿年纪的天津人都知道,它就坐落在天津老城的西北角府署街
天津市社科院罗澍伟教授介绍说,天津城隍庙建于明永乐四年。庙里有两个大殿,府、县城隍各据其一,均有塑像。后有一寝殿,塑有府城隍卧像。庙门两侧有配殿10间,是“十殿阎君”殿,塑有不同造型的殿堂和刑场。内容是,凡在“阳世间”做坏事的人,死后“受阎君审判”,按罪受刑,如鞭打、锯身、割舌、下油锅、上刀山等,做好事的人则“打入轮回再转世做人”。 城隍庙会是在每年的农历四月初一到初八日举行,其中初六是鬼会,初八是城隍的生日。鬼会是庙会的主题,是由自愿或许愿人装扮的各式各样的“鬼”,在初六这天,从四面八方拥向城隍庙朝拜、报到。集合后下午开始出发,出大胡同,走西门里大街,穿鼓楼,出东门经南马路、西马路到西北角再回到庙内。扮演的鬼类形状各异,有“黑无常”、“白无常”,即上吊死的鬼,这种鬼连同戴的高桶白帽子,高有丈余,是在一人身上加绑一个鬼的假上身而成,一个穿白长衫,一个穿黑长衫。扮演人可由衣襟下看路行走。血腥鬼是女鬼型,表示在产期死亡的。这种鬼衣裳褴褛,脸上身上血迹斑斑,身背小包袱,手持雨伞,行走蹒跚,表示这样死亡的人,其鬼魂大庙不收,小庙不留,只有到处游荡。开路鬼,手持三节鞭,是为出会或城隍出巡在最前开路的。红犯一般是由妇女装扮的有罪女鬼,身穿红色衣裤,由一背公文袋的小鬼用铁链牵着,另一持钢叉的小鬼随后,边走边喊:“为什么在世间不孝顺公婆呀!”并舞动钢叉做挑打状。红犯颠簸随行,摇摇晃晃,口中不住哀求:“不敢啦!”此外还有“牛头”、“马面”、“大头鬼”、“小头鬼”、“大烟鬼”、“财迷鬼”、“酒鬼”、“赌鬼”等等。所有这些鬼的衣着、鞭叉、铁链等一应用具,大部分是扮演者自备。 初八是城隍的生日,这天晚上城隍要出巡赦孤。众承办人恭恭敬敬地把城隍木偶搭上绿呢大轿,在各种鬼形的围护下走到荒郊野外,城隍在荒野下轿后,“设公案,理鬼事”,要为孤魂怨鬼申雪冤狱。一些装扮成鬼形的人同时在左右边跑边喊:“有冤的报冤,有仇的报仇!”折腾闹两三个小时,才返回城隍庙。这就是所谓“赦孤”。到此,城隍庙会的表演才算告终。 相关专题:天津建卫600周年纪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