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津沽种植园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13日22:56 城市快报 | |||||||||
葱郁难掩菜花香 “北洋新政”的实施为天津带来了种种新貌,近代天津工商日兴,成为庚子之乱以后北方城市中经济恢复最快的地区。各项新式工商业的开展,从经济上赋予了这个城市的活力。而一个并不为熟知的新政举措,却从生活上带给天津人切身的美好感受。1905年开始筹建的天津种植园,将古老的传统耕作与现代科研栽培技术结合在一起,引进优质品种推广到
风光种植园 就在北站前 清朝光绪三十二年(1905)秋天,由周学熙筹办并委托刘凤镖、言尚琳代为管理的种植园开始动工兴建。按照当初的意愿,天津兴建了众多的民用工业企业,但这些企业的原料来源却成了大问题。天津农业虽然有一定基础,但传统的耕作方式和种植品种一直不能令人满意。在西风东渐的情形下,周学熙开始了这次尝试,其主要目的既是为天津近代工业提供原料,又是效法西方集约化生产方式的一次大胆的有益的尝试。 据《天津政俗沿革记》作者王仁安的后辈亲属王欢先生介绍,当年种植园的地点勘察设定在天津新车站以东(今北宁公园),最初占地十余顷,至光绪三十三年(1906)春天,开凿了一条1.5公里的长渠与月牙河相通,在金钟河旁则开沟、设闸、引水到种植园的南部。由于种植园的东面没有水源,就开凿深井、设风机汲取地下水用以灌溉,使整个种植园宣泄得宜,水源丰富,极其适宜种植业的开展。 当年种植园准备按照预定的计划每年种树百万株,而且购买了大量的落地桑子树、榆钱树等树种,按照品种分别种植。当时人们普遍认为枣树可以改变土壤的碱性,于是就在园子的西北角大量的种植枣树,棉花为纺织业的重要原料则安排大量种植。除此之外,绿竹、马莲、秋葵、粟菊是造纸的重要原料,则划出数亩分别种植。在种植园的河湖旁边多种植一些菱芡、芰莲可以用做食品的作物,而牡丹、芍药可以做药材的作物则见缝插针地种植在道路两边和房前屋后,既美化了环境又有经济价值。此外,在种植园内还种有大量的五谷杂粮和蔬菜等。与此同时还将畜牧业与种植业同时并举,使二者像中药的方剂一样相互表里,相得益彰,达到了既能供给肥料、又能消灭虫害,同时种植园内还酌情少量地饲养了一些鸡、鸭、猪、羊等家禽、家畜,兼顾还养蜂、采蜜、养鱼,此外还选择种植果树等,达到了一种合理的自然的生态平衡,好一派田园风光。 正由于是文人经营的种植园,所以文化的味道是必不可少的了。种植园的经营者在湖的中央建有三间房屋,命名为“鉴水轩”,在水轩南面架有一座木桥与岸相连,而在通道的前边有一茅草搭建的小亭子,在亭子的周围又移种了许多的杂草花木,远远看上去色彩纷呈,古朴典雅。湖内又有小艇三四艘,在水中游荡。在湖的后边及左、右两边又筑土成山,山坡之上种植了许多的青松,山的南边转弯之处又建有一亭,园中四周游廊面河倚湖颇占胜境。 种植园熔湖光山色之美景和种植业于一炉,是农家的生态园林,同时又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在园中建有一小楼,为种植园的研究会所,而研究会的成员都为通晓工业及精于植物学的学者和专家,每个月开研讨会二次,对种植园的工作进行研讨,制订方案,将科研与农业生产紧密地联系起来,科学指导生产并为生产服务。 收获优质粮 农场试验忙 直隶天津农事试验场既是新品试验基地,也是技术推广的主要源头。在粮食产量低下的时期,如何提高农作物产量,保障生活需要受到各个时期政府的广泛重视,“无粮不稳”的观点得到广泛的认同。 农事试验场曾经对小麦、水稻、玉米新品种进行过多次试种,希望找到更好的种植途径和品种。水稻的试种中。有天津的大白芒粳稻及小站糯稻,北京红马尾、北京白马尾、北京紫金箍、苏州金檀以及为了试种引入的日本新品种有青杆、细杆、百川、丰俊、秋田龟尾、山硝龟尾、尚印。经过对比,天津的小站稻产量最高,但除此以外,日本关取、丰俊的质量与产量最好,为此,试验场向各地推广这些品种。 在各种试种中,技术人员对各种种植条件进行了详细的记录,而且施肥浇水有案可查,在技术推广中,技术人员将这些数据提供给农民,供他们参考。但是,试验场的技术人员并不固步自封,对于农民传授给他们的宝贵经验更是加以宣传。肃宁县农民刘景岳自己创造出小麦制种方法,在冬至节气那天,用新凉水浸涝一次小麦种子,装袋存置,每九天浸涝一次,共浸7次。在雨水节内播种,与年前种麦同时成熟。实业厅所属农事试验场为此先行试验,结果试种“七九”制种小麦方法成绩尚优,于是向实业厅举荐。1920年,直隶省以省长令的形式发布了此种小麦育种的推广技术,要求各地按此操作。劝导乡民仿照试种,以免灾荒。并要求将遵办情形、试种亩,详细册报,以凭查核。 改良可口菜 隔墙菜花香 清代天津舟车四达,百货云集,种菜面积亦相应扩大,蔬菜品种增多,如山药、黄花菜、南瓜、甘薯、北瓜、山药豆、洋姜、豌豆等。清诗人樊彬(1796~1881)冬访水西庄遗址写道“三两人家外,连畦野菜香”。诗人吴士俊(1802~1883)所著蕉石房诗草记春日杂吟之二:“小园三亩绕书堂,水戽声喧镇日忙,庭院深深晴旭里,隔墙风送菜花香。”说明城郊已有分散的小面积蔬菜种植,并上市销售。 天津人爱吃的青麻叶大白菜、卫青萝卜、黄皮葱头、卫韭,因品质优异,被列为“天津四大名菜”。但是这四大名菜都与种植园的研究改良有关。1911年以后,天津种植园更名为直隶农事试验总场,更明确了它的功能和作用。在直隶农事试验总场成绩第二、第三次的汇报中,关于四大名菜的栽种试验历历在目。1917年,直隶农事试验总场进行蔬菜品种比较试验。试种大白麻叶、小白麻叶、大青麻叶等三个品种的白菜,还有美国改良韩森莴苣、天津莴苣,天津、北京、张家口的春水萝卜,天津、威县的胡萝卜。茄子有:天津灯笼红茄、日本牛心茄、北京茄、日本早生蔓细千成茄。番椒有天津大番椒、北京大番椒、北京长番椒。 1917年天津巡警局调查:天津市城乡共有人口808817人。人均年占有蔬菜286公斤,人日均食菜0.78公斤。至1929年,《河北省省政统计概要》中记载:津、武、蓟、宝、静五县种植白菜、茄子等七种蔬菜达4066公顷。据原市农委退休干部况清楷介绍,天津人吃的黄皮葱头就是在那时引进的,后来经过多次改良,成为天津菜农的看家菜,现在还远销海外。 引进美国棉 兴办培训班 到乾隆年间,棉花生产在天津、武清、静海等县已普遍种植。清《群芳谱》中记载“……北棉出畿辅、山东、毛细中纺织,绒二十而得四”。但天津种植棉花虽较早,但发展很慢,由于耕作粗放,单产很低。“顺天之涿州、蓟州、武清、良乡各乡……而于种棉制棉,大都因仍旧习,未能力求精进”。光绪三十二年(1906),种植园为纺织、造纸研究种植棉花、马莲、秋葵、粟菊等,同时试种美国棉花。 在直隶农事试验总场的成绩汇报中,关于棉花的种植引进占据了重要的篇幅,可见当时对于棉花种植的重视。当年天津引进了美国加州短绒棉、长绒棉以及大子棉与路易斯安那棉几个品种,同时将国内各省的优质棉与之对应种植,结果发现,除了河北丰润县的棉花产量高于美国棉花外,其他品种均不如美国棉,而且美国棉的质量要好于国内当时的棉花质量。 1918年,周学熙等人在宁河、茶淀购地40280亩,创办开源公司,至民国二十四年该公司委托河北棉产改经营,成为大面积植棉基地。民国十年,天津设立直隶农业讲习所棉蚕班,当年有学生35人,一年后毕业,成为发展教授棉蚕种植养殖技术的骨干。同年,仅天津县内植棉面积已达18751亩,平均亩产70斤,总产13000担。棉花品种有中棉的黑籽、白籽;美棉有长绒、金氏两种。天津县植棉面积最高峰时,发展到118600亩,亩产籽棉110斤,缫棉率28%。杨柳青已成津西一带棉花集散地。 这边养绵羊那边种薄荷 如果说单纯发展农业作物,理应在人们的想象当中,但在短短的20多年里,这里还曾经引进种植培育过薄荷与美利奴绵羊等药用植物和牲畜。这些虽然没有像农作物那样推广,但当时的引进意义还是不容忽视的。 在建立农事试验场之初,场内特意从北京引进了5只美利奴绵羊种羊,由专门人员对其饲养繁育,通过一年多的培育,与本地的绵羊繁育出20多只小羊。一方面掌握了繁殖技术,另一方面对于羊毛的利用找到了产销途径,可惜,在后来由于资金紧张,没有形成天津的优势畜种。 1921年,一个美国人带着8桶薄荷秧苗找到直隶实业厅,请求在天津开展种植薄荷的试验。当时,薄荷在中国的用途甚广,薄荷油、薄荷冰等,都是主要的抢手制品。由于中国北方种植者极少,根本未能成为重要物产。但看到西洋人对于薄荷视为重要产品,将来国际市场需求必定很大。所以实业厅厅长严智怡交由农事试验场试种,并由这名美国人指示种植之法。不过,薄荷喜温暖、干燥,但花期要避免旱、涝,以防薄荷油产量下降。与此相反,天津的气候无法满足这些条件,8桶秧苗不到一年,就一个不剩地枯萎而死,看到实在无法,这名美国人只好悻悻离去。 这座创立于一百年前的种植园,可以说是开了中国种植园之先河,这个集科研、种植、田园风光于一体的具有现代农业雏形的天津种植园,堪称是当时生态农业的典范。 相关专题:天津建卫600周年纪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