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流失危及三峡水库 地方环境保护意识待加强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17日23:06 CCTV2-经济半小时 | |||||||||
成堆的弃渣 鸟瞰弃渣 颜色一分为二的江水 彭水县地处西南山区,交通一直很闭塞,经济也比较落后。去年年底,当地在彭水和重庆黔江区之间,修通了一条公路,为山区打开了一条对外通道。按理说,这是一条能给当地老百姓带来滚滚财源的路。可是,在通车了半年之后,老百姓却说这条路不安全,刮风下雨更危险。这到底是条什么样的路呢?《经济半小时》的记者来到这里,做了一次亲身的体验。
当车开出彭水县走上这条新路时,感觉豁然开朗,宽敞平坦的路面在群山中间穿梭,刚开始车速也很快,但是没走出几公里,车速就不得不降下来。因为崭新得路面上不时出现一堆堆的沙石,大小不一,从形状和外观上判断,这些沙石是从山上滑落下来的,司机告诉记者,这是因为前天刚下过一场大雨。 由于没有植被的保护,在竣工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已经有大量的泥沙随着山体滑坡下来,现在这里的土壤很疏松,甚至可以很轻易地捡出一块石头,随着将来雨季的到来,还会有更多泥沙从这里冲刷下来 这些滑下来的不仅有泥沙,有小石块,连一些巨石也从山上被冲下来。在一些滑坡比较严重的路段,甚至要动用挖掘机来清理,现场可以看到卡车来来往往运走一车车的沙石。为了把车道清理出来,清障人员已经忙了2、3天了。 一位现场抢修人员告诉记者:“我们是前两天晚上来的,干了3天了。” 记者:“为什么清理到现在还没清理完呢?” 现场抢修人员:“堵上了啊!” 记者:“整个这条路全堵上了吗?” 现场抢修人员:“那一节是全部堵上了。” 记者:“滚下来多少?” 现场抢修人员:“滚下来有8吨石头左右。” 记者:“8吨啊!” 现场抢修人员:“对,全部把路埋了。” 清障人员告诉记者,这8吨石头滑落时,有一辆大客车正要通过这里,还好司机及时刹住了车,要不然后果不敢想象。在滑坡现场,记者也看到还有不少小孩子从路边通过,这是他们上学必经之路。随着车继续往前开,滑坡的痕迹不断进入记者的视线,在山区下雨出现滑坡是难免的,但出现这么多处滑坡,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记者:“怎么会塌下来呢?” 清障工人:“下大雨滚下来了,滑坡,平地吸水,原来不会。” 记者:“原来有这样的情况吗?” 清障工人:“原来没有。” 记者:“这条路建好后就这样吗?” 清障工人:“对。” 重庆市彭水县水利电机局水保科陈恒益对记者说:“这是地方在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到这个滑坡体整个有多大的体积,拦挡墙的厚度要多厚,这个要计算了。在施工当中没有考虑这些,一遇到洪水或者下雨这个坡就滑下来了,那上面那块到一定时间还要往下滑。” 这条连通彭水县和黔江区的公路,简称彭黔公路,全长76公里。当地水利局的人说,之所以通车不到半年,就出现如此频繁的滑坡现象,完全是因为道路建设的时候破坏了植被,造成了水土流失。现在走在这条路上,司机们都提心吊胆,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遇上从天而降的滑坡。然而,这条路带来的问题还不只滑坡这么一个。记者调查的情况,更令人震惊。 在这条路上记者看到的不仅仅有山上滑落下来的沙石,路的两旁还到处有堆积如山的渣土。有些渣土高达几十米,已经非常接近路边地势较低的农田和村庄了。 记者:“你的房子被打到什么程度了 一位村民:“打出了一些洞洞。” 记者:“都已经有洞了,那你们还能住吗?” 一位村民:“那有什么办法呢?” 当地人告诉记者,这些土堆都是修建公路时产生的弃渣。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些弃渣有的就直接被倒进了路边的江河里。为了看看这些倒进江河里的弃渣有多严重,记者兵分两路,一路继续坐车,一路改乘江边的小船沿江前行。 记者在郁江上看到,右侧是青山绿水,左侧却是因为修路被扔到江上的大量的泥沙。因为这些泥沙,这段江面的河床被抬高了4米,以前这条船是可以一直走到彭水的,但现在因为河床的抬高,船在郁江就搁浅了。 一些灰黑色的沙石堆,像一座座小山一样站立在江边,要不是和江边郁郁葱葱的植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还以为这些像山一样的弃渣是天然形成的。船缓缓前行,不时需要避过这些弃渣,因为很多已经占据了半个江面,船工说水面以下看不到的部分甚至占据了4分之3的航道。而在公路上,路边的弃渣不断进入记者的视野,在一段路边记者停下来数了一下,在不到一公里的路段里,就有6处这样的弃渣倾倒在江里。 记者从当地水利部门了解到,这条名叫郁江的河流,是长江的一条2级支流。它在彭水县境内与乌江会合,最后流入长江。彭黔公路有很长一段就是沿着郁江的河道修建的。那么,到底有多少修路遗弃的渣土,被堆放在郁江边上呢?它们会对河道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由于郁江和公路并行主要是在彭水县境内,记者找来了彭水县水利局的负责人一起到现场查看。 记者:“像这样的弃渣在整个彭水段有多少?” 重庆市彭水县水利农机局副局长蒋敏:“据我们了解这样弃渣的地方大概有40多处。” 记者:“有40多处?就在这三四十公里的地方?” 蒋敏:“是。” 蒋局长告诉记者,根据计算这些倒到江里的土石有近100万立方米,也就是说,如果一栋普通10层居民楼是10000立方米的话,那么将近100栋这样的居民楼装满沙石被推到了郁江里面。这些没有任何植被覆盖,没有加以固定的沙石,经过风吹雨淋,滚落到江里,被水冲走是不可避免的。现在如果做补救工作,每清除1万立方米的弃渣,至少要花50到100万,而当时建设的时候,把这些泥沙运走,不过也就是花10万元。更重要的是,现在即使花再多的钱,也捞不回那些已经被冲刷到乌江、甚至已经进入长江的泥沙。 蒋敏说:“以这个地方为例,可能洪水期能把小颗粒的冲走,大的像50公分或者是1米的会沉淀下来。” 记者:“那就是说从表面看什么都没有了?” 蒋敏:“没有了。” 记者:“但是它把河床抬高了。” 蒋敏:“它抬高了的话,上游的防洪标准就要提高。” 蒋敏坦言,如果泥沙把彭水的河床抬高了的话,就不得不加高彭水县城的防洪堤围。虽然现在水利局还没河床抬高了确切数据,但是记者在彭水县乌江和郁江的交会处发现,两条江水明显呈现不同的颜色。左边这条黄颜色的是郁江,由于弃渣的影响,郁江的水明显比右边的乌江浑浊许多。 看来彭水黔江公路造成的水土流失,威胁到的还不仅仅是路上行驶的车辆,它甚至还威胁到了彭水县城的安全。好不容易打开的一条致富路却带来这样的后果,这是事先所有的人都没有想到的。那么,这条公路究竟是谁修的?到底又是谁把修路的渣土倒在郁江沿岸的呢? 对彭黔公路,彭水县水利局现在的态度很明确,这条公路在建设过程中,已经违反了国家的相关法规。根据国家1990年颁布的水利法第十八条和十九条规定,在项目的立项和建设时,必须有配套的水土保持方案,业主,就是开发建设的单位,应该负责方案的设计和实施。而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这条公路前后竟然有三个不同的业主,1998年到2000年是黔江交通局,2000年到2003年3月是彭水交通开发总公司,2003年到现在又变成了重庆市高等级公路开发有限公司,简称高投司。那么他们三家中间,应该由谁来为工程的水土流失负责呢? 记者首先找到了这条公路的第一任业主,黔江交通局。他们在1998年申报了彭黔公路的立项和审批。按照水土保持法的规定,任何项目立项审批时,必须有相应的水土保持方案,包括泥沙如何处理,植被如何恢复等等,否则不能开工。既然,这条公路能够审批通过,那么他们应该是有水保方案的。记者找到了当时彭黔公路建设的指挥长肖永平。他给记者翻出了这条公路在申请审批时的各种有关的文件,却唯一没有找到水保方案。 重庆市黔江区交通局原副局长,彭黔二级公路黔江段工程指挥部指挥长肖永平:“水保文件好像当时没有。” 记者:“当时为什么没有报水保方案?” 肖永平:“早期水利部门找过我们联系过,说过这方面的工作,当时我们也想委托他们帮我们做一个,但是最后因为8小时重庆工程进度逼得紧。” 肖永平告诉记者,这条公路是重庆市的重点工程项目,当时立项审批的时候虽然没有水保方案也还是一路绿灯,顺利过关。 依照水利法,没有水土保持方案,任何项目都不能立项。但是这个项目还是顺利地立项,顺利地通过了审批。1998年黔江交通局拿到了开工许可。正当他们准备动手修路的时候,因为行政区域的划分,他们把彭水段的工程转给了彭水交通开发总公司。第一家业主没最做出水保方案,照理说这第二家业主,也应该在开工前应该补齐这套手续。那么,彭水交通开发总公司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吗? 彭水交通开发总公司法人代表代学林:“没有,那个时候就想反正我们贫困地区吧,能上个项目不容易,能修这么一条好路更不容易了,就别管那么多了。” 记者:“有没有做明确的要求?” 代学林:“那个时候有没有水土保持方案,立项的时候是不是要求了,都没有人讲,准予我们开工了,我们就开工了。” 代学林是第二任业主彭水交通开发总公司的法人代表,用他的话来说,彭水县是个穷县,连饭都吃不上,怎么能管得了那么多。既然管不了那么多,他们干脆就把大量的泥沙成堆的倾倒在他们认为最方便的地方。不过,在调查中,记者了解到,他们还是做了一个彭黔公路的水保方案,时间是2002年底,这个时候,彭水交通开发总公司已经施工了2年半,并且完成了近一半的工程量。 记者:“为什么那个时候开始做了?” 代学林:“那个时候已经开始查处这个事了,那个时候查处的部门是重庆市环保局,到彭水去查处过一次。” 迫于压力,彭水交通开发总公司在2002年下半年,开始进行水土保持方案的设计并于2002年底完成。而记者从县水利局查到的方案审批的时间却是2004年3月份。水利局介绍,水保方案从设计到审批大约只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可以了,这个方案从编制到审批花了一年半的时间,在这一年半的时间里,公路顺利完工。而水保方案却悬而未决。水土保持究竟卡在什么地方了呢? 彭水交通开发总公司法人代表代学林说:“当时涉及三个部分的钱,第一部分:设计部分的费用谁付;第二部分:涉及审批的费用谁承担;第三:水土保持要收水土保持费,谁付。” 难道这些钱不应该彭水交通开发总公司自己来承担吗?原来,他们从2000年接管了彭黔公路。没想到,这条路是个烫手的山芋,需要大量的投资,建设两年半后,因为资金困难,不得不转给了重庆市高等级公路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也就是现在公路的业主,当地人都叫它高投司。代学林告诉记者,高投司曾经承诺,既然接管了公路,就会承担所有与公路有关的费用。这自然也包括水土保持方案的费用。这个说法,记者在高投司那里也得到了证实。 重庆市高等级公路开发有限公司,彭黔二级公路彭水段工程指挥部副指挥长王林:“彭水交通开发总公司实施,把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审批过后移交包括一些帐务上,比如说水土保持方案的有关费用,今后都打成捆移交给我们。” 高投司的项目负责人王林非常爽快的告诉记者,既然他们是现在的业主,自然会承担前面业主的所有的与公路有关的费用,水保方案本身的设计和审批费用,金额不大,彭水交通开发总公司先垫付一下,他们会很快付掉这部分钱的。那么事实上,这笔钱高投司有没有付呢。 彭水交通开发总公司法人代表代学林:“那个时候,我们又怕这边不认账,所以我们就把这个事就拖了一下,也就拖下来了,包括到现在实话实说,高投司的钱也没付过来。” 就这样,一家怕白付钱,另一家答应付钱却不付,结果是,这个崭新的方案至今还躺在彭水县交通开发总公司的办公桌上。那么这笔费用真的是个天文数字,让两家业主避之唯恐不及吗?其实代学林所说的三笔费用总共也不过20万左右。与整个工程的4亿多元投资相比几乎是九牛一毛,但是没有人来付这笔帐。而当记者向高投司询问,已经造成的水土流失怎么办时,他非常爽快的告诉记者,他们会做。 王林:“现在去把它治理好,把那些淹下去的把它清理上来,一些水土即将要流失而没有流失,这个肯定是由我们去把那些扫尾工作做完。” 水保工作确实要做,可是连20万元的水保方案设计审批费用都不愿意支付,几千万的水土保持投资,高投司能做吗? 王林:“水土保持方案下来了过后,应该做呀!” 还是水保方案,高投司到现在还在等待着前任业主把方案移交过来。已经等了一年了。等待之中,工程完工了,但是还是不知道高投司什么时候能够拿到水保方案,但是一个事实是,因为没有水保方案,公路两旁原有的青山变成了现在的黄土坡。 彭水到黔江的公路,从开工到现在好几年的时间过去了,为什么至今还没有实施水土保持方案?记者追问了三个业主,三家给出了三个理由。虽然,他们个个说的都是理直气壮,但是这条公路的水土保持还是成了三不管。难道这件事真的就是三个和尚没水喝吗?他们互相推来推去,背后打的什么算盘呢?彭水县水利局副局长蒋敏道出了其中的秘密。 彭水县水利农机局副局长蒋敏:“他要拿钱呀,你假如说方案报了以后你不按方案做,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把钱收回来,由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蒋敏告诉记者,一个工程的水土保持投资通常要占到整个项目的5%-8%。彭黔公路的投资有4亿多,那么相应的水保投资就是3千万左右。这笔钱谁拿,都会很心疼。于是几家业主都找出各种理由,不愿意做这个方案。而记者在翻看2004年申报的水土保持方案时,发现这笔资金也缩水了。 记者:“新的水土保持方案投资有多少?” 彭水县水利农机局副局长蒋敏:“800多万。” 记者:“比如说从一开始就进行水保方案的话,它应该投资是多少呢?” 彭水县水利农机局副局长蒋敏:“2000多万3000万。” 记者:“那现在只有三分之一?” 彭水县水利农机局副局长蒋敏:“三分之一,因为有些已经是不可能采取补救了。特别是倾倒到江河里边的,现在已经无法采取措施了。 记者:“那照您这么说的话,就是说水保做的越迟,我付出的代价越小。” 彭水县水利农机局副局长蒋敏:“你说这个话有一定道理。” 水土保持既花钱又费事,可在法律上又必须得做,三家各自打着小算盘,对这事就只好能拖就拖,能推就推。实际上,即使是后来拿出来的那个水土保持方案,也仅仅涉及到对河边的泥沙进行补救治理。至于已经被冲走的泥沙,会给下游造成什么后果,方案中就没人提了。那么,郁江的下游地区又会为这条路付出多少代价呢? 郁江的水在汇入乌江之后,最终流到长江三峡,而长江再往下游没多远,就是三峡大坝。彭黔公路沿线到底会有多少泥沙会被郁江水带进三峡库区,现在还无法测算出来。但水利部门的专家现在能够肯定的是,如果这条公路沿线的水土流失不加治理的话,对三峡库区会造成严重后果。而更令人担忧得是,像彭黔公路这样没有任何水土保持的公路项目在重庆还不只这一条。 重庆市水利局水土保持处处长张崇庆:“我们全市整个开发项目可能是上万个,总体来讲全市有五分之一左右编制了水土保持方案,还有80%没有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最近几年重庆的交通发展很快,一方面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但同时也暴露出大量开发项目,特别是交通建设项目造成人为水土流失也很严重。” 记者从重庆市水利局了解到,目前重庆有在建公路项目97个,其中申报了水土保持方案得有22个,75个没有申报;而在已经申报的22个项目中,能严格按照方案实施的大约只有30%,70%没有严格按照方案操作。虽然不能说每一项目的水土流失都会对三峡造成影响,但目前的形势已经相当严峻。研究水土保持工作40多年的张学良表示非常担忧。 重庆市政协常委张学良:“重庆这个地方是水土流失非常严重的地方,它每年进入三峡的泥沙有1.4亿吨,相当于整个长江上游的26%。” 根据专家计算,每年进入长江三峡水库的泥沙有5.33亿吨。而整个三峡水库的库容只有393亿立方米,5.33亿吨泥沙如果全部沉积在三峡水库,那么只要110年三峡水库就会被填满了,即便是采取蓄清排浑等措施,根据长江水利委员会的数据,排掉60%,剩下40%,按照目前的水土流失状况,273年后也会把三峡水库全部填满。张学良同时也指出,其实国家很早就意识到水土流失这个问题,这几年加大了对三峡上游水土流失的治理,到目前为止投入超过了20亿元。但要根本解决水土流失,做到标本兼治,就要把1991年就颁布了《水土保持法》落到实处。 张重庆:“就是要求在开发建设项目的同时,要加强的水土保持的工作,要采取工程的措施,生物的措施,还有其它管护的措施,加强工程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的问题。” 也许,一些人觉得公路水土保持是笔糊涂帐,为这样的帐买单不划算。但水利专家却算了一笔非常清楚的经济帐,如果三峡库区每年减少一亿吨泥沙沉积,能使库区寿命延长到340年,每年减少2亿吨,库区寿命就能增加到460年,而如果能每年减少3亿吨泥沙,就可以让库区使用800多年。而按照这些数字来换算,每向三峡少输送一吨泥沙,就相当于间接增加了18万元的收入。而泥沙沉积危及三峡,对环境造成的损害,却是再多的金钱也难以挽回的。所以,希望重庆的有关单位和部门,不要只算自己的小帐,而要有全局意识,实实在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经济半小时记者熊曼琳 罗垠) 相关专题:三峡工程蓄水、通航和发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