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商代先人“约会”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21日10:37 郑州晚报 | |||||||||
写在“商代生活”系列开篇的话 □晚报记者张锡磊 3000多年前,郑州作为商王朝早期的都城,在全国应该是最繁华的城市。
在这座城市中,商代的先民们究竟过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因为时间的久远,一切都变得模糊不清。 研究商城的专家们为了弄清建城的年代、城市的性质和城市的布局,已花费了50多年的时间。为了搞清历史真相,他们在一些问题上仍在激烈地争论。对于郑州地区的商代人生活细节,专家们目前还没有多少研究成果。 要了解郑州地区商代人的生活,面对浩瀚的文献,面对丰富多样的文物,的确让人有些不知如何下手的感觉。 作为这座城市的主人,我们有了解先民衣食住行的浓厚兴趣。 这个系列报道会尽力“还原”商代人穿什么样的衣服,吃什么样的饭食,喝什么样的酒,坐什么样的车,住什么样的房,用什么样的兵器,崇拜什么样的神灵,掌握了什么样的科学,等等。 由于历史的久远,由于文献记载的粗略,由于考古资料的缺乏,我们的报道,或许会和历史真相不十分吻合,但我们会尽力追求历史真相,让大家进入专家为我们搭建的“聊天室”,与古人“交谈”。 “商代生活”系列之服饰 三六九等衣不同 郑州是目前全国最大的服装集散中心之一。商代的郑州作为早期的国都,在各个方面都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在服饰上也引领全国的时尚。 服装的发明源于人的羞耻心 衣服为什么会出现?衣服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关于这样的问题,在学术界还有许多争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赵超,对中国服饰的发展历程有系统的研究。他说,在远古时代,人类制造衣服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御寒,因为当时的人们只是用树叶和兽皮遮挡一下腰部,对于御寒来说起不到任何效果。应该说古代人类制造衣服是出于男女生理不同而产生的羞耻感,想遮羞从而制造出遮羞用的衣物。 最古老的人类过着赤条条的生活,最原始的衣服应该出现在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人们有了羞耻感后,就采来一些树叶,串起来遮住自己的私处。有时候,如果运气好,猎来一些野兽,他们便把皮剥下来围在腰间。到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又发明了骨针,用骨针把兽皮缝制成围裙。在距今8000年前的裴李岗遗址,就发现了这种缝制衣服的骨针。 有了纺织技术才算有了真正的衣服,衣服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大部分传说是到黄帝时代才创造了衣裳。 商代人穿上丝绸衣 今天,如果我们要做一件衣服,首先要有布料,而布料的得来又要经过种植棉花、种桑养蚕、纺线织布,有了布料之后才能裁剪加工,缝制成衣服。在商代,制作一件衣服也要有这样一个准备的过程。 中国殷商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郑州大学教授李民说,商代服装的衣料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纺织品,一种是兽皮。用纺织品做成的衣服叫做衣,而用兽皮做成的衣服被当时的人称为裘。裘也就是现代的皮衣,它不仅在现代社会是一种高级珍贵的衣服,同样在商代,裘作为当时布帛质料衣服的补充,也是珍贵奢侈化的服装。而纺织品又可细分为麻葛布和丝帛布。按照广为流传的传说中的说法,开始种桑养蚕制作帛衣是从黄帝时期开始的。 青台遗址位于荥阳市广武镇青台村的东部,考古人员在对青台遗址的发掘时,出土了一些距今大约5500年前的文物,其中在一个头骨上粘有一个丝帛残片,同时还发现了10多个陶制纺轮。据此推论,商代的郑州人已穿上了用丝制成的帛衣。在汉代人撰写的《说苑》中也有帛的记载,书中指责商纣王荒淫无道,说他用锦绣织物去覆盖宫殿。考古证实,在郑州白家庄商代墓内出土的青铜酒器上,发现了包裹麻布的印痕。 平民和奴隶所穿衣服的衣料多是用秋后变黄的植物草茎编成的。能穿上用麻、葛做成的衣服,在当时已经非常不错了。 商代人除了用麻、葛、丝等几种原料织布外,还学会了制作毛织物。毛织物大多用马、牛、羊的毛做成。 纺轮已经十分普及 无论是在新石器时代遗址,还是在夏商时代的遗址,都能很容易地发掘出用于纺线的纺轮来。如在新郑市裴李岗、郑州市沟赵乡后庄王、郑州市柳林镇大河村等地,都发现了比商代要早得多的纺轮。在郑州商城遗址中,石纺轮和陶纺轮也极为常见。 纺轮是纺线的工具,目前出土的纺轮有陶制的,也有石制的。纺轮的形状有平圆形、算珠形、上面球形下面圆形、中间厚周边薄这么几种。 商代人在纺线前还有一道不可绕过的工序,就是脱胶。李民教授说,麻在没有沤制前,很难将皮麻纤维从麻秆上揭下来,而且没有经过沤制的纤维较脆,易断,不利于麻纤维的利用。这是因为没有沤制的麻皮纤维表面有一层较厚的胶质。脱胶的方法有沤制、水煮和露沤等方法。其中沤制法是一种最主要、最简便通用的有效脱胶方法。 李民教授说,蚕丝虽不同与麻葛,但它也是由丝纤维和丝胶组成的,丝胶包围在丝纤维的外面。如果清除丝胶的方法不适当,就不能得到很好的蚕丝,不能显示出蚕丝的细、韧、弹、亮的特点。根据考古发现,可以推测商代人当时也已掌握了对蚕丝进行抽丝、脱胶的技术。 在纺织业中,抽丝也叫缫丝,商代的缫丝方法一般是把蚕茧放在滚水中煮烫,利用水温初步脱胶让蚕茧松开,露出蚕丝。然后,再用小木棍把已经散开的浮丝从水中挑起,合为一缕。 简单几何图案上了衣服 线纺出来后,还要进行印染着色,然后才织布。商代的布匹大部分是平纹布,平纹布是由纵向的经线和横向的纬线相互交织而成,固定经线和投穿纬线需要一定的器械,就是织布机。 原始织布机是一种席地使用的水平式腰机,虽然根据郑州大学李民教授的推测,在商代时已出现了较为先进的竖式织布机,但当时水平式腰机仍占主导地位。这种织布机有前后两根横木,相当于现代织布机上的卷布轴和经线轴,两根横木用经线相连。用它织布时,要席地而坐,双脚伸直,踏住拴有经线的一根横木,把另一根横木用腰带缚在织布者的腰上。织造时,织工席地而坐,依靠两脚的位置及腰脊来控制经丝的张力。通过分经棍把经丝分成上下两层,形成一个自然的梭口,再用竹制的杆从上层经丝上面用线垂直穿过上层经线,把下层经线一根根牵吊起来,这样用手将棍提起便可使上下层位置对调,形成新的织口。杼子和现代织机中的梭子用途相同,在商代时可能是一根细木杆,也可能是骨针,上面绕有纬丝,引导纬线穿过织口。当纬线穿过织口后,还要用木制砍刀(即打纬刀)用力打纬,使经线和纬线结合得更加紧密。然后再把上下层的经线位置对调,周而复始就制成了裁缝衣服的布料。 在对商代遗址的考古发掘中,还发现了一些具有简单几何图案的斜纹织品,如在河南安阳殷墟大司空村的商王族墓中就曾发现了包在青铜钺上面的一块几何“回”字形花纹的提花丝织品的痕迹。很显然,商代时已有了更高级的“提花机”。 男女老少都穿裙 衣服和青铜器、陶器相比,要难保存得多。商代距今时间久远,所以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发现商代的服装实物。所幸的是,在对商代遗址的发掘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些石人、玉人俑像。了解商代人穿衣打扮除通过古代文献对商代服饰、穿着打扮的零散记载外,就是靠这些俑像所显示的衣冠来推测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宋镇豪研究员说,截至目前,考古发现的商代玉、石、铜、陶人像雕塑有80余例,这些都是考察商代人服饰样式的可靠资料。 郑州大学教授李民说,商代人穿衣打扮的基本模式是上衣下裳。衣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上衣、上装,裳是指今天所说的下装,但当时的下装不是裤子,而是裙子。 宋镇豪研究员认为,在商代,各个等级所穿的衣服有明显的差别。商代中原地区高级权贵所穿上衣的衣领和现在的西装差不多,左右衣襟在胸前相交,差别在于现在的西装大都是左衣襟压着右衣襟,而商代中原地区高级权贵所穿上衣全部是右衣襟压着左衣襟。服装上有华丽的图案,衣服的长度达到臀部,袖子到手腕部,袖口很窄,无论男女下身都穿带褶短裙。 中小贵族或高级权贵的亲信近侍们所穿衣服的衣领和高级权贵的基本相同,但衣服上一般没有花纹,上衣的长度前面在膝盖以下,衣服后面长度到达足部。此外,贵族服装还有带华丽图案的直领对襟短衣、高后领敞襟花短衣、圆领花短衣等几种样式。 位于下层的奴隶穿衣打扮要比贵族们简单得多,领子一般是圆领,衣服下摆几乎到达地面。像这样有衣服穿的奴隶已经算得上是奴隶中的幸运者,大部分奴隶都是赤身裸体,或只在腰部束一布带,遮住自己的私处。 除了上衣和下身穿的裙子外,商代人还极其普遍地在腰间束一宽带。这一宽带除具有现在腰带的功能外,还有束紧上衣,使人行动方便且挡风御寒的作用。宽带分为两部分,除束在腰间的一部分外,还有一长条形宽带由腹部下垂至膝部,在今天的农村俗称战带,既可使用又可作佩饰。 贵族穿上“皮鞋” 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历史中,有很长一段时间,人们是没有鞋穿的。在商代,虽然大部分人还是赤脚,但已有一些人过上了穿鞋走路的幸福生活。 高级权贵和高级武士们当时穿的鞋多由皮革制作,鞋帮一般较高或有较长的鞋筒,鞋底是平底,鞋的前部向上翘。上层贵族集团的成员或贵妇,所穿的鞋子是用丝织品制作的,平底高帮。 中下层贵族和那些高级贵族们相比,在穿鞋上有了明显的差别。他们既没有“皮鞋”穿,也没有用布帛制作的鞋子,虽然他们所穿鞋子的款式和那些贵妇们的相同,但鞋子大部分都是用麻布或葛布制成。 平民和奴隶中虽也有穿鞋子的,但所穿的鞋子大部分是用草、麻或树皮制成,类似于今日民间的草鞋,样式极其简单。这些鞋子只有一鞋底,鞋底上穿几根绳,穿时用绳子系在脚上。 发簪盘出“时髦”发型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商代人也不例外,人们除了穿着衣服外,还着意对自己进行精心打扮。在今天的郑州市花园路和纬一路交叉口的西北,有商代的一个制骨作坊遗址。在遗址中,考古人员们发现了1000多件骨器的成品,其中大半是箭头和骨簪。根据出土的商代俑像,结合这些出土的骨簪,很显然,商代郑州人为了把自己打扮得美丽一些,用这些骨簪或玉簪固定头发,已能盘出各种发型。 在上流社会,有的高级男性权贵,或将长发胶固加工,做成尖状高耸发型,上缀饰物。有的贵族,头上罩一龙首形冠,长发垂卷过臀,宛似龙体龙尾。有的贵妇,则在右耳后编一长辫,上盘头顶,绕经左耳后,辫梢回扣右耳后。 在中层社会,有的贵族长发垂颈上卷,上罩一头盔。有的贵族,收发束成前后双髻,前髻大而高挺后卷,后髻略小而突起,前后照应。有的贵族近臣,头顶编一短辫,垂至颈部。 在中下层社会,有的家奴或平民,脑后束一下垂发髻,上插笄,或再在髻上加一半圆形发饰,似为女性发型。 除了盘出各种发型,商代人出于美观或其他方面的考虑,也开始有人戴帽,当时的帽子样式很简单,而且很少,帽子的样式多是圆形冒箍样式。 簪是头部的一种佩饰,是商代人佩饰中的一种,除簪外,商代人还拥有手镯、项链、用于镶嵌在衣边或缀饰在衣角的各种动物形饰、用于腰带或器物上的坠饰等,这些佩饰有用玉、石、骨、蚌、贝制作的,也有用木或青铜制作的。就拿小动物形佩饰为例,大部分是用玉制作,样式有龙、凤、虎、象、熊、鹿、猴、马、牛、狗、燕、鹅、螳螂、鹦鹉,等等。 相关专题:郑州灿烂3600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