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建座商代植物苑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27日12:54 郑州晚报 | |||||||||
晚报记者张锡磊 刘维清的家乡在商丘市永城县,退休前他是湖北孝感学院研究植被生态的教授,对商代植被状况有一定的了解。他看了几期本报"灿烂3600"的报道后,于4月20日给记者打来电话,说想通过本报向郑州市有关部门建议,如果建一座商代植物苑,将会增加郑州的文化内涵。
"虽然我在湖北居住了50年,但从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河南人。如果能为家乡做些事,我将会非常的快乐。"刘维清教授说,他研究植被生态已有几十年,对各朝各代中原地区的植被情况非常了解。最近关于"灿烂3600年"的报道他也很关注,《郑州晚报》为挖掘郑州深厚的历史做了不少工作。他还认为,挖掘商代的历史原貌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充分利用挖掘出来的这些历史,增加城市的文化底蕴。 刘维清教授介绍说,一位台湾学者曾对商代中原地区植被情况做过研究,当时已知的有草本植物70多种,木本植物61种,如枣、核桃、桃都已经在中原地区普遍栽种。他还说,最令人骄傲的是中原地区是世界上木本粮食的发源地。在商代,人们不仅食用稷粟、黍、麦、稻等草本粮食之外,板栗、枣等木本粮食等也已被大量食用。刘维清教授说,对于商代的植物,在《诗经》中有大量的反映。他拿出一本《诗经》所记载植物的图集。在该书中,记者看到每种植物都有图片、古代名字、现代名字以及在商周时期分布的区域。 刘维清教授建议说,对商城遗址的保护,如何挖掘出文化内涵,然后把它们展示给现代人看是重要一环。在一个朝代的文化中,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条件,也是展示某一朝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商城遗址的保护工程中,可以根据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把商代在中原地区生长的植物都移植过来,栽种在商城遗址的周围,让现代人直观地了解当时郑州人的生存环境。 刘维清教授还表示,商代的在郑州地区生长的树种,目前在大别山区几乎都可找到。他最近正在信阳鸡公山附近搞植被研究,如果需要,会全力配合寻找商代时生长在中原地区的树种。 相关专题:郑州灿烂3600年 | |||||||||